袁惠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 洛阳 471000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被列为全球第八大癌症,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手术是可切除食管癌癌变组织的首选治疗方法[1]。为提高手术效果,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2]。整体护理为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根据患者心理状态、所处环境等多因素进行干预,促进患者恢复健康[3]。质量反馈理论主张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总结不足之处,为临床工作提供改进目标、方向,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4]。选取2015-10—2017-10间在我院接受手术的68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常规护理干预和质量反馈理论联合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均经病理检查及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确诊。(2)均由同一组医生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缺陷、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2)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精神障碍疾病。(3)有麻醉禁忌证的患者。将纳入的68例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35~77岁,平均56.2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例、初中及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7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6~78岁,平均55.4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4例、初中及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8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即行入院宣教,并协助其完成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饮食指导、心理干预等。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质量反馈理论联合整体护理:成立护理干预小组,由3名具有整体护理经验的护士和护士长组成,通过质量反馈理论考核。患者入院时,小组成员热情为其介绍病区环境及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快速评估病情。向患者讲解质量反馈理论流程及整体护理内涵。术前进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相关知识宣教,告知患者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不适(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等)及其原因,以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术后严格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早期下床活动,进行自理能力训练及体能训练。遵医嘱规范应用抗生素,以减少感染发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保持引流通畅、无菌及良好密封性。引流量≥100 mL/h时通知医生。指导患者由少量流质逐渐过渡到无渣半流质,少量多餐、软食为主,禁食粗硬食物,并观察患者进食后反应,预防发生吻合口瘘。护理措施实施3 d后,收集患者及其家属反馈意见,查找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调整,以提高护理效果。每3天评估调整1次,直至患者出院。
1.3观察指标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感染、胸腔积液、吻合口瘘)发生率。
2.1术后恢复效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恢复相关比较
2.2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食管癌为常见的食管上皮组织恶性肿瘤。据报道,我国食管癌的病死率达16.1%,且患病人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生存率低等特点[5]。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常用手段,但患者因肿瘤消耗、免疫功能减弱、机体调节功能下降,加之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手术效果。常规护理干预因缺乏有效反馈,整体效果欠佳。整体护理干预可根据食管癌手术围术期的术前宣教、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护理工作重点,进行多方位、整体性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并通过收集患者及家属反馈意见,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潜在问题和护理方案不足之处,并行针对性处理,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达到最佳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6]。
收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8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实施质量反馈理论联合整体护理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表明了质量反馈理论联合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应作为护理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常规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