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希华
我的孙子上幼儿园中班,是一个聪明阳光的孩子。他的灵动、善良和童心给我的生活带来无限快乐。
一个冬日的上午,我在看《少年文艺》。小孙子吵着也要看,我便顺手拿了一本绘本给他。他却噘着嘴巴说:“不要,不要,要你手里的。”我心里想:你还是一个不识字的孩子,怎么看得懂呢?可我拗不过他,便把《少年文艺》给了他。
他接过《少年文艺》,扬着眉毛,喜滋滋地翻阅着。过一会儿,他嗲声嗲气地说:“爷爷,这是什么呀?”我一看,孙子指着一句话:胖爹像一堵可怕的墙,从楼上移下来。从他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里,我明白他是在问我这句话的意思。我说:“这是胖爸爸从楼上下来了。”
他捧着书看了一会儿,又蹦蹦跳跳地来到我身边,说:“爷爷,这是什么呀?”我一看,他指着一句话:有人说,这个小木屋,曾经住过一位怕阳光的老鼠精,也有人说,小木屋曾经住过孤独女孩。我马上“翻译”:“小木屋,曾经住过一位怕阳光的老鼠精,曾经住过聪明的小女孩。”
“小女孩是吴雨桐吗?”孙子抬眉问我。我不知道吴雨桐是谁,扔给他一句:“可能是。”
听罢,他打开门就往外跑。
“你干嘛去?”我问他。
“我去找楼下的吴雨桐,我怕她被老鼠咬。”孙子话里充满担忧。
“那是童话里的小女孩。”我马上拉住他的小手。
就这样,爷孙俩把一本《少年文艺》读完了。我成了孙子的“翻译”。
他爸爸给他买了一支水枪。他爸爸嘱咐他:枪口不许对朋友,只许对坏人。
他把枪里装满“子弹”,一会儿对着墙壁射击,留下一滩水迹;一会儿对着镜子狂扫,看到镜中自己的大花脸哈哈大笑。
玩着玩着,他又想出新花样,举着枪,寻找“可疑分子”。可他不知道哪些该射击,哪些不该,便跑到我身旁。
“爷爷,爸爸说,枪口不对朋友,要对坏人。坏人是什么样子的呢?”
“坏人多种多样,电视剧里眼睛小小的,肚子大大的,大多不是好人。”我忙着干活,随便应付了一下。
后来,我忽然听到一声“谁家的孩子,怎么这么调皮”,我向窗外望去,只见门卫大爷抹了一把脸,睁着眼睛,大声喊着。我连忙跑过去道歉。
我问孙子:“你怎么可以射门卫大爷呢?他可是爷爷的朋友呀。”
孙子瞪大眼睛看着我,疑惑地说:“你不是说坏人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肚子吗?你看他……”
“哎呦喂,我的孙子,坏人是……”我抱着孙子,哭笑不得。事后我想,孩子是张白纸,无比纯净,不掺任何的杂质。引导他分清生活中好与坏、对与错,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循循善诱起到关键的作用。
端午节这一天,我带着孙子来到南山湖观看龙舟大赛,现场人山人海。孙子看不到湖面龙舟,我便让他骑在我的脖子上,他兴奋地拍手给选手加油。
龙舟赛结束后,我们随着人流来到一个售楼处,这里要举行一个篮球友谊赛发布会。等待间,人群如潮涌动。
忽然,骑在我脖子上的孙子左右摇摆:“爷爷,我要下来,我要下来!”
我纳闷了:如此居高临下,视线开阔,为什么要下来?
孙子像一条鱼,从我肩上滑到我的胸前,“呼啦”一下,又滑到了地面。
刚着地的他敏捷地一下子钻进人缝。我怕他走丢,心一下子紧张起来,紧紧拉着他的手。
我看到一面小红旗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孙子捡起来,把它举得高高地还给失主。
那一刻,我搂着孙子,抬眼望向外面的天空。初夏的天空湛蓝透亮,就像我怀里那个孩子的一颗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