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晖
从欧洲到美洲,从远东到中东……在中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好转,龙头企业恢复产能的时候,世界其他国家疫情的恶化,对正在复苏的全球经济以沉重打击,而首当其冲,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作为实体经济基础的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断、工厂被迫停产、销量下滑等问题,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接连上演。
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世界制造业将要如何应对?产业链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在全世界的忧心忡忡中,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又将在这场改变世界的疫情中担当怎样的角色?
“疫情恐慌是愚蠢”——3月7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条引发巨大争议的言论,他还在内部信中鼓励员工正常上班,并称病毒还没有车祸来得危险。然而时隔不过一周,特斯拉就宣布正在撤回柏林超级工厂的美国员工。疫情在全球蔓延的速度及威力远超马斯克的预期,也超乎其他多数人的想象。
到3月19日,特斯拉更宣布从3月24日起,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将有序地进行短暂停产。此外,除了必需零部件和供应品之外,纽约工厂也将短暂停产。彼时,特斯拉并未打定主意关闭这座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当时其发言人声称该工厂将“在有限的产能下运营”。但现在,特斯拉最终也只能在愈来愈严重的疫情面前妥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经关停或计划关停的汽车工厂数量已经超过100家。
欧洲目前已经成为除国内以外的第二大疫情沦陷区。包括菲亚特-克莱斯勒(FCA)、大众、戴姆勒、沃尔沃、雷诺、标致雪铁龙(PSA)、丰田等在欧洲地区均不同程度停产,其境内的汽车生产工厂已经关停超过90家。
其中,大众集团已经陆续关闭超过10家欧洲工厂。自3月20日起,宾利汽车位于英国克鲁的总部工厂暂停生产。而PSA宣布从3月16日起在欧洲地区关停超过15家工厂。戴姆勒在3月17日宣布,将其在欧洲地区的大部分工厂暂时关停。宝马同样也宣布,将暂停欧洲地区工厂的生产工作。
在已经实行“封城”的意大利境内,FCA的4家工厂宣布部分停产,兰博基尼唯一的工厂以及法拉利、布雷博旗下的工厂也已经停产。在疫情同样严重的西班牙,大众集团旗下品牌西雅特和雷诺、日产、福特的工厂都宣布暂时关闭停产。
美洲地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福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在3月30日之前暂停在北美生产基地的生产,以彻底清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工厂。通用汽车同样表示将有計划地关停北美地区的工厂,公司会以周为单位对生产状态进行评估。FCA也在计划关停位于美国的工厂以及位于墨西哥的工厂。
各车企暂时设定的停工、停产时间不尽相同,但这些都是暂时的计划。一方面与工厂所在地的疫情和地方政府的规定相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疫情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停产工厂原定的复工日期都会推迟。
这一切,几乎就是中国国内汽车工厂2月份状况的翻版。封城中的武汉,聚集了东风乘用车、东风本田、神龙汽车、东风雷诺、上汽通用五大整车企业,也吸引了大量零部件企业的集聚,涵盖底盘、变速箱、车身、电子、内饰、玻璃等主要零部件,持续的停产,对下游整车生产带来巨大影响。而全国各大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停摆,更是直接导致1-2月份国内汽车产销量断崖式的下跌,汽车制造业1-2月利润总额同比下滑高达79.6%。
而与国内的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广汽等企业在疫情严重期间转产口罩、消毒药水的状况类似的是,美国通用和福特的工厂也开始转产口罩和呼吸机等防疫物资。通用汽车在其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工厂生产重症呼吸机,首批产品于4月交付。福特汽车与3M、GE等公司合作,开始大规模生产电动空气净化呼吸防护面具和呼吸机,以及N95口罩。汽车零部件企业马勒集团也决定与位于瑞士的内衣厂商黛安芬合作,为其生产的口罩提供能有效吸附病毒的FFP3规格滤芯。
汽车行业由于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全球化特征明显,受疫情冲击严重。目前,全球主要汽车工业国都受到了疫情的冲击。据Worlds Top Exports统计,2018年,中、韩、意、日、法五国乘用车、汽车零部件合计出口额分别为1880亿美元和1212亿美元,全球占比分别为24.3%和29.4%。随着疫情在海外发酵,也对我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进口形成冲击,传导作用将致使我国乃至全球汽车供应链受到难以估量的影响。
车企停产,停的就是钱。比如北京奔驰就声称每天经济损失高达4亿元。整条产业链停止滚动,损失就是天文数字。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最近大幅下调了对全球几乎所有地区汽车销量的预测,认为将比预期减少1000万台,其中中国减少230万台,这将比十年前大萧条期间8%下降幅度还要大。
汽车行业受到的冲击,只是全球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的一个典型。事实上。在制造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不可避免地被疫情海啸覆盖,甚至小到一个小小的安全套。
自疫情席卷橡胶大国马来西亚后,全球安全套大本营受到了威胁。南于疫情泛滥,全球最大的安全套制造商马来西亚康乐公司被迫停产一周多,全球安全套供应很快进入告急状态。
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共同发布的“世界综合贸易解决方案”数据库显示,全球近200个经济体从中国进口商品,其中中间品占比平均达21.7%。中国在疫情期间供应链的中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生产者。但是在中国的形势得以好转后,疫情在韩国、日本及欧美的扩散,使全球供应链面临第二轮全面冲击。
比如在半导体和电子零部件领域,中国是主要进口采购国,日韩主导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供应,中国制造工厂向全世界供应最终产品,世界智能手机的约65%、个人电脑的约45%在中国生产。但是疫情打乱了这个链条。电子设备行会组织IPC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50家参与调查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中,有65%的商家报告因新冠肺炎疫情,供应商生产和交付都出现了延误。如苹果iPhone的全球供给暂时受到制约;戴尔因其即时生产模式所受影响严重等等。
全球超100家汽车工厂停产
此外,由于我国在机电、化工、光学仪器、运输设备和橡胶塑料等方面对日、韩、美、意、德等国的依赖度较高,国外企业停工、物流停运、出口减少,直接冲击了上游原材料和中下游成品的供应端,部分材料可能出现涨价情况。
目前全球存在三大生产网络: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为核心的北美产业链,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为核心的欧盟产业链,以及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产业链。每条产业链上都有国家面临疫情挑战。国际贸易中心国别项目司司长阿希什·沙阿前不久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此次受疫情波及最严重的10个国家贸易总额约占全球总额的60%,制造业约占65%……美国、中国和德国是全球产业链的三大领导者,如果这三个国家受到严重影响,全球产业链将受到很大冲击。”他还表示,中国2月份制造业受影响较大,世界其他地区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随着疫情发展,欧洲3月份、4月份制造业也呈低迷状态。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其他多种因素叠加,世界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指数普遍呈现下跌态势。摩根大通发布的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下降3.2点至47.2,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扩张。其中,产出指数接近20年来最大降幅,新出口订单指数也降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20年2月份,中国PMI为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并且,制造业进出口压力加大,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28.7%和31.9%,较上月下降20.0和17.1个百分点。
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推算,中国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世界其他各国的生产及销售就被拉低67亿美元。事实上,美国2月制造业PMI已经出现下降并低于预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从1990年的2.7%增至2010年的19.8%,此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有机构测算显示,2019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已经提到30.9%。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中国供应链已经是世界制造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和中国制造相关,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额超过600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在华子公司对外出口占比超40%。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超过100亿美元,数额仅次于从墨西哥的进口;日本此次新冠疫情前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年均超过3000亿日元,相当于“非典”时期的10倍。
在其他领域,中国的供应链地位同样“举足轻重”:在电子制造和机械制造领域,中国占全球出口总额23%,占全球进口总额13%;在纺织和服装领域,中国占全球出口总额近40%。随着中国营商环境、基础设施等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制造业进出口依存度逐年提升,中国也将在世界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中占据愈加重要的地位。
全球化时代制造业的主要特点是既受别人影响,同时又影响别人,是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不可否认,中国只是全球产业链的一环,中国企业的复产复工,并不代表全行业产业链恢复,海外疫情也会反向制约中国企业的复产复工。但是中国制造业的复工复产,无疑将对全球产业链“转起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制造业的企稳,是给全球制造业吃下的一颗“定心丸”。
在特斯拉被迫停止了加州弗雷蒙特工厂的电动车生产的时候,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却在复工后每周保持了3000辆电动汽车的生产,甚至比停产之前多了1000辆。在上汽大众安亭厂区,2月24日就迎来复工后的首辆车下线,仪征、长沙、宁波工厂也相继迎来复工。在安亭汽车二厂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作,AGV物流小车来回穿梭,生产节奏井然有序。在位于浦东新区的芯片制造企业上海华虹宏力,正每天24小时持续生产测温仪、红外成像监控仪等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非制冷红外MEMS传感器芯片,最近两个月的投片量已达到往常一年的产量。
在自身复工复产的同时,中国制造也全力驰援全球抗疫战场。口罩、检测试剂盒、呼吸机、药物……这些日常防护、确诊和救治患者的防疫物资,正在从中国工厂的生产线走向世界。此外,不断开出的中欧班列,正在把海外企业急需的部件与材料,送往欧洲大地。
目前,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健全完善的工业体系、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维护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重要地位的坚实支撑和强大底气。
“疫情的影响主要是生产的临时受挫或延迟,中国制造的生产能力没有受到破坏。不能因短时个别订单转移而简单下结论。”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所长栾群说。这次疫情让众多制造业企业也重新思考生产基地布局和供应链安全的问题。世界上有个别媒体借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说事,认为疫情将改变全球供应链体系,甚至认为制造业会撤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面对疫情,试图人为切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甚至鼓噪“转移”“脱钩”,既不现实,也不明智。把一家工厂转走也许不难,但把生态体系转走却绝非易事。
当然,西方世界突然而至的疫情,无疑会改变世界产业链的格局。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全球供应链体系不断扩展,供应链能否处于优势地位是衡量一国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此时此刻,中国制造业应该牢牢把握住国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这个难得的“时间差”,加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发力“新基建”等新领域,找到新的市场空间。只有这样,未来才将有机会赢得危中之机。
國内新势力造车企业爱驰汽车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们正在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高科技发挥科创企业的技术和创新优势,并积极投入国家为促进新能源车市场发展而列入“新基建”的充电桩建设领域。此外,爱驰汽车坚持走全球化战略布局,扩大中国品牌影响力。在国内车市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同步推进欧洲市场的销售计划,现在已经取得积极的成果。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虽然中国制造业供应链面临一些挑战,但与之同时也在发生新变化,孕育新升级。随着工业4.0的加速到来,我国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脚步加速迈进,以智能化赋能制造业的“技术”领域探索不断深入。中国供应链体系成熟度高,短期内领头羊地位“仍旧稳固”。从长远看,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作用只会增强、不会减弱。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中国在稳定全球供应链上展现出的责任和担当,既为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贡献着中国力量,也为国际企业分享发展红利提供着中国机遇。
(王元初荐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