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祥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730030)
目前我省城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持续推进,以2019年为例,年内加装电梯500部,同时政府在优化办理流程、督促进度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作为我单位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自2015年起至今,我们已陆续接收并完成多项“既有多层住宅楼加装电梯设计”的施工图审查工作,涉及全省范围,现就结构专业在设计审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予总结,供同行学习交流,如图(1~2)所示。
图1 施工中
图2 完工后
老旧住宅加装电梯项目所涉及的设计依据尚不明确,目前甘肃省“既有居住建筑新增电梯技术导则”正由“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中(2019年5月13日已通过立项评审),本次结构专业的设计总结也是笔者的工作总结,并参考了《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设计导则》(2017)、《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2011)。
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作为改建项目一般为多层住宅楼,既有所有单元均加装的,也有个别单元加装的且不排除后续继续加装的可能性;设计中既有建筑是否进行鉴定加固,上部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的连接或脱开,整体电算如何控制等问题都是我们关注的要点,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1)设计前期需要收集既有建筑的地勘报告、施工图纸,不全时应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而个别送审项目没有收集、提供既有建筑施工图,连基本的结构体系、基础形式都不明确,显然是错误的。
2)设计方应从安全性能、抗震性能、地基变形三个方面分析增设电梯的可行性,并将分析结果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列出。
3)既有建筑采用砖砌体时,当属于没有抗震设计、抗震措施的或墙体拆改情况严重的,增设电梯前必须鉴定、加固,注意该可靠性鉴定报告中必须包括抗震鉴定内容。
4)既有建筑采用砖砌体且抗震构造措施基本完整,墙体开洞应尽量设置在楼梯外墙门窗处,此局部开洞对原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较小,不需要对既有结构做抗震鉴定及整体抗震验算,但开洞后的加固补强措施是需要的。
1)外加电梯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明确,不低于既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且不少于30年;具体要求见《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1.0.4条要求。
2)外加电梯既是结构也是电梯井道,一般采用钢框架(井道楼层之间可增设框架梁以提高抗侧刚度)、钢框架-支撑(井道楼层之间增设钢支撑以提高抗侧刚度)结构体系。
3)要明确建筑耐火等级、钢构件耐火极限,同时钢柱、钢梁耐火极限均不小于2h(通过防火涂料等措施以予保证)。
4)上部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既可设缝脱开,也可以连接,取决于电梯稳定性、沉降差和对既有结构安全性影响。
5)上部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设缝脱开时,缝宽不小于 120mm(砌体)、150mm(框架)。
1)增设电梯一般为贴建,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 10.3.8条要求,明确要进行沉降观测;同时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不应低于乙级。
2)基础形式以减少沉降量、沉降差为主要目的,可采用桩-承台+构造(防水)底板,也可采用平板式筏基;采用筏基时,当基底土层承载力较低或存在湿陷性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1)上部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相连时,一般新增电梯侧向刚度占比较小,故整体计算时可不计入既有建筑,但要考虑等效刚度影响。
2)钢结构整体电算位移角按1/400从严控制(基于电梯轨道变形要求、保障电梯使用)。
3)上部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相连时,钢结构位移比不超过1.6。
4)应进行沉降验算,且计算值宜控制在50mm内(不管是否相连、沉降差的影响都是不利的,规范最严 120mm)。
5)电梯井道与连廊荷载分布明显不均匀,当基础底面形心与恒载重心不重合时,应补充偏心距验算,具体计算见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4.2条要求;同时基础底面不应出现脱离区(零应力区)。
1)上部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相连时,可采用化学锚栓、后扩底锚栓,严禁采用膨胀锚栓,原因是膨胀锚栓受力时表现为脆性破坏,不得用于有抗震要求的连接。
2)上部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相连,沉降差小于20mm时连廊可两端铰接;沉降差异较大时,连廊钢框架柱一端刚接、另一端铰接。
3)钢框架柱柱脚明确采用刚接,同时采用混凝土包裹至室外地面以上150mm。
1)电梯井道高度超过28m情况。目前可供参考的设计导则都是针对多层住宅,同时提供的电梯设计方案一般为单跨框架。在审查过程中发现个别送审项目电梯井道高度已经超过28m,若采用上部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设缝脱开的结构方案,则井道结构单元属于高层建筑,而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8.1.5条要求,高层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采用无机房电梯,将建筑物高度控制在28m以内;或采取上部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相连的结构方案,这样增设的电梯与既有建筑属于一个结构单元,出现的局部单跨框架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即可。
2)地勘报告内容不全面。当提供的地勘报告比较老旧时,往往缺少场地土湿陷等级及下限深度、地下水位、场地水土腐蚀性、桩端极限端阻力等设计使用参数,此时应补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