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
我们“50后”上中学时求知欲望很强,那时候节假日做完作业既没电视看也没电脑游戏玩,我们会独自或约上几个要好的同学去繁华的大西路商业街走走看看。我们也不是漫无目的地逛,爱读文学作品的我首选去新华书店、古旧书店、邮电局的报刊柜看看,选购几本儿童文学书籍。老师上课介绍红色经典《红旗谱》写得如何精彩感人,说得我和同学们心里痒痒的,在那个崇尚英雄的年代,我们恨不得立马找来阅读。《红岩》和《欧阳海之歌》的问世,深深打动了同学们,大家争相先睹为快。那时我每月只有几毛钱零花钱,还要添置学习用品,所以没钱买这些书,同时我也没有借书证,自然也不能到图书馆借阅,但我自有办法——去文化馆或工人文化宫的阅览室看报纸的小说连载或杂志的选载,《欧阳海之歌》这本书我就是在阅览室陆续读完的。我偶尔也会忍不住去杨家巷巷口的租书铺租书,老板很精明,会把一本书拆成四册然后装订好出租,即便半天看完也要收一天的租金。
随着兴趣的转移,我们常去无线电修理铺看人修电器。铺子外堆放着待修或弃用的大喇叭;铺子内货架上放着修好和待修的各式收音机、扩音机、电唱机等;迎面的工作台上放着电子管、线圈、电阻、电容等元器件,万用表、电烙铁、尖嘴钳、螺丝刀等工具,以及焊丝、松香膏、连接线等耗材。修理师傅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会儿麻利地用电烙铁拆下这个元件,一会儿用万能表测试,然后又焊上个新器件。松香、焊锡味在空气中飘荡。试机时若发出刺耳的啸叫声或只有嗡嗡的电源声,就得重找故障点。我饶有兴趣地站在铺子外看着师傅忙这忙那,觉得他很了不起。看多了自己也想试试,于是就买来《如何安装矿石收音机》和《少年无线电》等书似懂非懂地看,不懂的再去请教懂行的堂兄。了解基本原理后,我就想试装矿石收音机。我约了同学到商店和百货公司寻购组装配件。柜台上卖的“熊猫”和“春雷”收音机发出醇厚的音质惹人眼热,但价格是普通工人2~3个月的工资,我只好趴在柜台上饱饱眼福。
我用做外加工挣得的收入加上积攒的零用钱,先买了漆包线,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自制绕线圈;又陆续买了可变电容器、活动矿石(后换成二极管)等回家组装;最后买了耳机,上房架天线,缠水管接地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耳机里终于传出了美妙的歌声!初三时我感到矿石收音机有点落后了,就开始做半导体收音机。先买来机壳、线路板、二极管、三极管、磁棒、扬声器、单联开关等零件,再按照《无线电》杂志上提供的线路图组装。做好以后无论是外观还是收音效果都比矿石收音机好,而且装上电池还可以随身携带,非常方便。组装收音机丰富了我那时的生活,也成为我插队时不可缺少的伴。
我们常去的还有几家文具店和百货公司的文体柜。除了买些学习用品外,爱好乐器的同学会选购口琴、笛子、箫或扬琴,喜欢运动的男孩被红双喜乒乓球拍和“大白鞋”(“火炬牌”高帮篮球鞋)牢牢抓住了眼球。你看那球拍造型多俊俏,橡胶海绵那么厚打起来该多顺手啊。“大白鞋”的底厚,弹性肯定好,穿着舒服,驰骋球场一定十分拉风。那时,大家看着这些价格不菲的“高大上”商品,总会一边发出阵阵叹息,一边改买便宜的“小白鞋”(白力士鞋)、护腕和护膝。甭管球打得怎么样,穿戴首先得像个样子,似乎有了这些就可以潇洒地在球场上左冲右突大杀四方了。
回望年少的日子,这些苦涩岁月中找寻到的快乐,或深或浅地永远镌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