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夏韡
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运用多种技术手段,通过展览展示、科普体验、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向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及公众普及道路运输安全知识,推广安全文明理念,是功能完备的道路运输安全教育场所。
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能为政府、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都带来正面影响,推进交通文明素养的养成和文明社会的形成。
首先,警示教育基地为政府带来新的宣传教育抓手,助力行业监管。其次,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再次,能提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应急处置技能,降低事故率。最后,提升社会公众的文明素养,助力美好生活。
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具有科技性、安全性、互动性的特点。
(1)科技性。集中央集控、人像采集、PDA掌上集控、红外滤波遥控、成绩汇总五位一体式集控,方便管理,同时采用了VR/AR、5D动画等高科技方式。
(2)安全性。注重整体安全与细节安全,整体安全方面考虑场馆的消防安全,细节安全方面对于警示教育设备设施的体验安全性做到万无一失。
(3)互动性:主要采用体验式学习方式,相比传统的说教式安全教育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其侧重让受教育者亲身经历危险来临时的情景,更能触及到人的心灵,留下深刻印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约有10余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政府投资建设的综合性安全体验场馆
此类安全体验场馆一般是由地方政府投资,委托第三方兴建的公益性场馆,体验内容包括消防、交通、应急救护、石油化工、建设施工、劳动保护等,并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场馆工作人员的工资和设备日常维护费用均由政府补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市海淀区公共安全体验馆。
(2)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建设的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
这类基地主要是省级和地市级的道路运输主管部门为提升行业安全生产而建设。其中代表性的有贵州的西部山区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和山西的晋中市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中心。
(3)道路运输企业自建的安全教育场所
企业为了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在自有场地开辟建设了一些安全教育中心。其中代表性的有天津的龙宾公共安全教育实践基地、青岛交运集团“汽车站与交通安全体验馆”。
(1)北京市海淀区公共安全体验馆
海淀公共安全馆是全国首家区级综合型的安全教育场馆,该体验馆于2005年6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包括交通安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地震灾害等10个展区,运用幻影成像、雾幕成像、模拟驾驶、VR互动技术等十几项高科技展示手段,设计了约100个展项,让观众学习和了解各种不同灾难发生时的正确自救和逃生的知识与技能。
(2)西部山区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
贵州省西部山区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是全国第一座以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大型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为交通运输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基地。基地坐落于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总占地面积为2200多平米,总投资为1500万元,目前已完成的第一期建设共分为9个区域,采用沉浸体验式教育方式,融合了虚拟现实VR互动仿真、实景影视制作、5D动画还原等元素,互动性强、教育功能突出。
(3)龙宾公共安全教育实践基地
龙宾公共安全教育实践基地是天津市首家公共安全教育实践基地,为龙海华物流公司投资建设,是运输企业自建安全教育基地的典型代表。基地总面积1600平米,有消防、交通安全、危化品安全等多项安全教育体验区,引入了最新的全息投影技术以及VR设备,该基地同时也是天津市道路运输协会安全教育培训基地。
一般大型的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占地面积应不小于1000平方米,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有充足的配套资金和专业化人才,再依据场地和建设资金统筹考虑建设内容,在展览展示技术与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情况下,寻求结合点,是目前能达到最佳展示效果。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场地、资金、人才和内容缺一不可,只有都满足条件,才能顺利完成。
基地作为公益性定位,整体运营费用高昂,在启用后,每年的运营维护费用大约是基地建设费用的10%,再加上内容资源和设备需要即使更新和维护,这都需要资金的保障,所以说基地往往是建设容易、运营维护困难。
基地覆盖人群有限,安全教育的效果发挥不足。以一个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大型基地为例,其一天的接待、参观人数上限为200人,一年按照300天开馆计算,现场的参观人数上限为60000人。因此,基地的线下体验和参观只能覆盖有限的人群,安全教育的效果和作用有限。
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的相关工作,已明确组织基地的规划建设研究工作,将编制基地规划研究和建设指南。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将牵头规划建设多座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
近年来,各地管理部门积极开展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工作,部分地区建成了一批安全警示教育基地或正在筹划建设基地,作为创新安全教育方式的重要举措,以基地为平台,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营造了较好的宣传氛围,提高了相关人群的参与热情,取得了一定成效。
可以预见,在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安全,交通运输部牵头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规划建设工作,以及部分地区已取得相关基地建设、运营的良好基础上,全国将掀起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建设高潮,基地也将迎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VR/AR技术的不断进步,模拟场景将越来越真实,基地的体验式教学内容也将与现实场景越来越接近,使得参观者在体验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效果接近真实案例。同时,随着5G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网速不断提升,使得线上远程体验成为可能,大大提升了基地体验式学习的便捷度。
贵州的西部山区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自2019年7月开馆以来,已经接待了省内道路运输从业人员300余批,超过5000人接受培训,其安全警示教育和技能培训成效初显,得到交通运输部和各方肯定,其整体运行模式良好,可复制,能克服基地建设和运营中的问题和困难,将作为典型经验在交通行业广泛宣传和推广。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将建成多个基地,复制稳定可靠的运营模式,培训更多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和交通参与者,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促进文明交通社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