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洁 张鹏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高校青年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扮演着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双重角色,其思想政治素养不仅影响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本文总结了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状与困境,并对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做了路径探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互联网;思想政治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高校青年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扮演着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双重角色,其思想政治素养不仅影响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只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才能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校青年教师是政策落地、价值传递的重要一环,必须要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青年教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青年教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
“立德”是培养人才的第一关键点和首要目标,在青年学生的“拔节孕穗期”,精心引导和栽培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高校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年龄相近,思想引导更具有时代感和感染力,青年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正衣冠”、追求真善美,才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只有高校青年教师政治强、情怀深,心系国家、民族和人民,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只有高校青年教师自律严、人格正,自觉弘扬主旋律、带头传递正能量,才能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弘扬师德师风的重要途径
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师德师风的基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对在新形势下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注重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准确把握思想动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教学、科研、生活服务的各项制度中,才能避免个别教师理想信念模糊,学术不端、道德失范等损害高校教师形象的现象发生。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困境
(一)海外学习交流经历、“互联网+”信息背景下信息渗透,影响个别青年教师制度、文化自信
高校青年教师中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及海外交流经历的占比逐年提高,“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国际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交流愈加频繁,纷杂信息涌入,各种社会思潮、文化、价值观的快速传播和碰撞,使得意识形态的斗争更趋复杂,思想建设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整体上,高校青年教师认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信心,但是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个别青年教师会出现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想信念迷茫,道德观念模糊,价值取向错位,使命感和责任感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影响青年教师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高校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陈旧、单一
“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传播媒介,面对的是不断更新的传播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对滞后、陈旧,而且相比更加多元的信息获取渠道来说,也比较单一。大部分高校还主要通过活动、讲座、研讨等方式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吸引力和时效性都较弱,青年教师参与度不高。所以,随着新媒體时代的到来,如何借助“互联网+”,依托全媒体,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是做好新时代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通过打造网络教育平台,加大青年教师网络新媒体建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及时进行调控和引导,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现在高校青年教师被称为“青椒”,这一代名词也反映了青年教师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他们在教学第一线承担大量教学任务,他们是科研的中坚力量,同时还承担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职业晋升标准越来越高,考核条目越来越多。但是大量标准和考核都集中在教学与科研,对于思想政治素质等,考核指标欠缺、单一或者不合理、不科学,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立足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实际,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引导和激励,才能真正调动青年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索
(一)注重党建引领,发挥教师党员示范带头作用
以党风带师风,以党性铸师魂。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领导干部要落实好联系教师党支部制度,“要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夯实教师党支部建设,以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要选树培育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典型人物,切实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青年教师争做有情怀的教育者和引路人。
(二)创新丰富载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互联网+”时代,全媒体立体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既挑战也是机遇,可以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创新丰富载体,探索新形势下“互联网+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要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做到有内容、有影响、能引导,对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思政教育的普遍性、参与性、辐射性,更好得发挥育人作用。二是以职业能力培养、教师间协作交流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助力青年教师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学术沙龙”“青年论坛”等多种活动,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让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三)完善考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价及奖惩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融入教学、科研、服务中,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与聘任、晋升、评优等挂钩,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对思想政治素质问题严重,师德师风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督促和引导广大青年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构建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及时掌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良倾向。
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長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引导青年教师把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参考文献:
[1]成永军.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79(12):76-78.
[2]刘晓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及改进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7(1):109-112.
[3]王茜,何祥林.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3):220-224.
[4]张地珂,喻芒清,刘国华.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69-71.
作者简介:郭冰洁(1994—),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鹏(1991—),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