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斗斗 章甜甜 徐述 沈洁
摘 要:本文的目的是了解合肥市四辖区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状况,为相关部门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合肥市四个辖区内280位居家老人展开问卷调查,采用均值±标准差的统计描述方法处理数据。结果为合肥市四辖区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总得分2.79±0.70分,处于较高需求状态。以此得出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处于较高状态,合肥市四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方要紧跟老年人的各项需要,有效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结论。
关键词:居家养老;需求;老年人;服务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我国社会养老负担不断加重,城市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城市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家庭高龄化给传统家庭养老带来了沉重负担[2]。另外,家庭规模的缩小、结构的变化正在逐渐弱化家庭养老[3],同时以政府为主的养老服务购买者和提供者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存在严重供给不足[4]。因此,以往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服务的转变是养老方式发展的必然需求[5],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存在巨大潜力,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以合肥市为例,对合肥市四个辖区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主体部门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以合肥市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四个辖区中部分社区内50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
通过参考相关文献,依据需求层次理论和社区支持理论等,研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老年人基本信息”的调查,其内容包含个人信息情况、健康状况情况、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另一方面是对“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需求情况”的调查,其内容包含家政服务、智能家居、社区服务、医疗服务共四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2~5个问题。
(三)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考慮到老年人的个人情况,问卷采用询问式答题,由调查人员代为填写。此次发放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计261份,回收率为93.21%。
(四)统计分析方法
问卷中每个问题的应答形式为“没有需求”“一般需求”“比较需求”“非常需求”,分别赋值1、2、3、4分。运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统计描述方法采用均值±标准差、百分比、频率等。
二、结果与讨论
(一)老年人基本信息状况
本次收集有效问卷261份,性别比例中,男性142人,占比54.4%;女性119人,占比45.6%,男女数量基本相当。
调查数据显示,退休人员占比65.1%,在职人员为11.1%,在职人员中大多是50~59岁的“准老年人”,另有小部分已到退休年龄但仍未退休,而其他老年人还在从事非稳定或临时性工作。工作的情况能间接反映老年人的收入情况,退休老人的福利待遇、退休金会给这部分老人生活上的基本安定,其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会普遍较高。从被调查者的数据得出,61.0%的老年人的生活来源是退休金,这与65.1%的退休人员数据基本符合。而老年人接受子女赡养的比例为19.3%,从中看出,大多数老年人虽年事已高,但仍旧独立生活。在调查数据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占比分别为59.8%和19.2%,这部分老年人在晚年可以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在此次有效调查的261人中,共有139人向调查者回答了其月可支配费用金额,占总人数的53.3%,结合上面的论述,排除无月可支配收入、仅靠子女赡养以及少数不愿透露其可支配月收入的老人总人数,可认为53.3%的占比符合实际情况,数据具有分析价值。从139个个案数据中可以看出,有25.3%的老人的月可支配收入为2000~3999元,这个收入水平对于老年人来讲,可以维持其晚年的基础物质需要及精神需求。另有22.6%的老年人的月可支配收入在4000以上,经访谈不难发现,这部分高退休金老人大多数是企事业机关或党政机关的退休人员,他(她)们对社区居家养老不局限于简单的物质要素,更多的是基于对心理健康要素的追求,其中有部分老人偏爱旅游、社交等。在居家方面,有部分老人的家庭中拥有智能化的设备,如扫地机器人、自动刷碗机、智能厨卫等。
(二)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状况
数据显示,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总得分为2.79±0.7分。在家政服务维度中,老年人对于雇佣保姆照顾自己生活的这项需求最大,标准化得分为0.71,处于较低需求的是送饭上门服务;在智能家居维度中,老年人对于智能保洁类产品的需求程度最高,标准化得分为0.76;在社区服务维度中,老年人对参与社区娱乐活动的需求和为特殊老人提供帮扶的需求最大,标准化的分均为0.67;在医疗服务维度中,老年人对医生上门服务的需求最大,标准化得分为0.77。进行纵向比较,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看重的是医疗服务和智能家居服务,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偏低。具体情况见表1。
研究表明,老年人对各项维度的需求状况均处于较高状态,总得分为2.79±0.7分,处于“一般需求”和“需求”之间。老年人的需求会直接拉动“供给”,例如,在家政服务维度中,雇佣保姆的需求平均得分为2.83分,相关机构(包括政府和企业等)应加大对这方面的财政补贴和资源的投入,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也应提上日程。在对医生上门服务的这项条目进行调查时,老年人大都表示就医存在挂号难、排队难等问题,此项最终平均得分为3.08分,处于“需求”和“非常需求”之间。因此,要围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真正去解决老年人看病难问题。社区是老年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主要场所,建立起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是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有效补充,调查数据显示,有36.5%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这部分老人会更加需要除家庭以外的关心与照顾,因此社区要适当为老人举办一些教育活动、娱乐活动等。
三、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合肥市四辖区居家老人对家政服务、智能家居、社区服务、医疗服务均存在较大需求。提供有效服务需要服务供给方坚持需求“靶向”,共同构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然而,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居家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紧缺[6]、政府扶植力度不够、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7]、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未形成合力[8]等。本文以“需求”为中心,强调各相关主体抓住老年人切实需要,有效提供供给,合理利用资源,追求供求均衡,共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此,本文提出相应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合理职责定位
政府应首先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给出标准可行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方案。制定合肥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规划时,要对相关工作做好总体布局,发挥政府职责的中心作用,充分调控相关部门资源,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效率最大化[9]。政府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积极参与多方合作交流,鼓励相关企业、养老机构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链,支持非盈利组织的加入,明确各方相关利益主体职责,使之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主力军。
(二)强化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商、共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差异性决定了供给服务的差异化。各个机构部门要加强联系,针对一方不能解决的供给问题,要共同协作解决。各方主体需凝聚形成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合力,把握住养老服务产业大局,围绕老年人需求,有效且适度的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高效率的供给。例如,以企业投资、政府补贴为形式,共建社区亲情式养老住宅。亲情式养老住宅,即考虑到老人生活的隐私和独立,又充分理解子女生活的艰辛,能够有效缓解因核心家庭而引起的居家养老压力问题。与此同时,各部门要共建并形成养老产业服务链,着力打造服务面广、服务度深的养老服务基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三)培养城市社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人员
专业人员技能是关系到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引进人才,结合当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推进专业教育、强化技能培训,形成居家养老服务培训和服务体系[10],建立多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养老服务队伍。社区亦可依靠政府,借助公益组织,在文化娱乐方面培养一批有文艺工作能力的人才队伍,以此给予老年人心理、精神上的支持。而对于特殊老人,社区或相关机构要组织专门人员为其提供特殊照顾。同时,不能忽略医养结合模式下的护理人才、心理咨询医生人才队伍,家政服务下的陪聊、心理疏导人才队伍等建设。
(四)推进智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地替代了基础服务工作,在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上具有较强优势。居家老人接受智能产品服务、智能信息处理任务,会使其获得及时、优质的生活体验。供给主体要围绕老年人对智能家居、医疗服务的较高需求,提供空气检测、防偷防盗、健康数据监测、紧急情况呼叫、远程测控等智能服务产品或设备,鼓励老年人加入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中来。医养结合下的养老模式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居家养老项目应找到医养结合在居家养老模式下的正确存在与作用模式[11],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的基本就医问题。
参考文献:
[1]林乐飞.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2]俞贺楠,王敏,李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01):202-205,219.
[3]张奇林,赵青.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416-420,425.
[4]王瓊.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2016,40(1):98-112.
[5]胡斌,钱香玲,朱蓓,张冰蟾.徐州市区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6):1475-1479.
[6]孙笑梅,江显茹.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探究[J].中国商论,2017(16):112-114.
[7]肖荣.合肥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2):186-187.
[8]郭晓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基于合肥市的实证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28(4):20-25.
[9]孟亚芳.合肥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9.
[10]成海军.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分析与未来展望[J].新视野,2019(4):78-83.
[11]王雪,赵成玉,白灵丽,刘雪娇,高淑欣,戚环欣,吴薇,王广,徐援,陈哲.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4):1012-1015.
基金项目:2018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810364066)
作者简介:王斗斗(1997—),男,安徽亳州人,汉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和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