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
《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张蕴岭/主编2019年12月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张蕴岭主编的《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全书由金灿荣、倪峰、朱锋、沈铭辉、杨光斌、张国玺、钟飞腾、魏玲、任晶晶、唐永胜等多位学者执笔,系统总结和解答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如何应对全球之变、地区之变等难题,并提出一系列创新理论和战略对策。这本书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深厚的理论积淀、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分析,成为近来百年大变局研究中的一部佳作。
对于“百年大变局”的含义究竟如何认识?如何把“百年大变局”放在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视野下进行认识?这是本书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焦点所在。张蕴岭在序言《百年大变局,变什么》中用厚重的历史感与敏锐的前瞻性,系统回应了上述问题,并提炼了本书的总体立意。作者指出,对于百年大变局,要有历史的眼光,有大视野,有谋略。回望20世纪,在世界秩序方面,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建立了基本的国际关系秩序规则;在经济发展方面,基于开放的秩序,全球化得到扩展,世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到了新世纪的20年,权势对比的变化、发展范式的危机、气候变化的未知性、新科技革命的“风暴”等等,一些变局的大趋势已经显现。
《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一书的系统性,体现在作者们建构了完整的大变局的研究分析体系。从研究时段上看,既有历史上的百年大变局回溯总结,也有对当前大变局下国际格局的研判分析。从研究对象上看,既有大变局中的世界经济、世界政治,也有中国的外交与国家安全,涵盖世界与中国。从研究主题上,有大变局中的美国的专题研讨,也有对世界政治大变局中的民粹主义的深度剖析。各个重要篇章的分析框架也充分体现了系统性。如金灿荣和郭振家从三个层次指出,世界秩序正面临新的演变:人类命运共同体巩固多边主义合作体系、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选择、“一带一路”倡议引领新型全球化。对历史上大变局的演变动力,朱锋和周嘉希基于国内结构、体系因素两大层次构建了分析框架,从国家类型变化与大国竞争、制度供给与内化、军事、传播等技术的推动等三个维度,探讨了影响国际秩序的调整与变迁的因素。
《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一书的前瞻性,表现在作者们理解世界与中国“两者同步交织”的敏锐视角。例如,杨光斌建议在世界政治的视角下,重新理解习以为常的世界秩序概念、现行的世界秩序的性质到底是什么、世界秩序正在向何处去等根本性问题。又如,钟飞腾在“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背景下,重点从周边格局看待大变局与中国的关系。他勾勒出周边与中国共同发展的前景,即在第二个百年大变局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一批发展中国家相继崛起,中国全面走向复兴的前景变得明朗,周边地缘政经格局再度发生转变,中国重新成为推动周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百年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一个与中国关系更加紧密的周边正在回归。
实际上,由学术领军人物系统介紹某个研究领域的权威性、前沿性观点编写研究指南(companion)或研究手册(handbook),是国外学术理论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通行做法,如在国际学术界影响广泛的牛津、布莱克韦尔的研究指南、手册系列等。从这个视角上,称《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具有百年大变局研究学术指南的特质并不为过。
毛泽东过去讲过一个话,说“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面对百年大变局的地球,我们这一代的中国学者,应当有魄力也有能力把地球上各方面的问题,把世界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发展范式、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等等,全部都“管起来”。当然,我们探究全球问题,做学问的根本还是中国问题。正如张蕴岭所说,“中国的发展范式转变肩负着双重使命,既为自己,也为世界。新发展范式需要体现:绿色可持续;新能源结构,突破传统方式的资源、能源制约;能够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基本均衡。”
张蕴岭/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