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20条”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对策研究

2020-07-14 19:26刘淑兰
青年时代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刘淑兰

摘 要: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实体经济经济竞争力,必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我国提出了“职教20条”。

关键词:职教20条;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一、引言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论断、新要求,被称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职教20条”的总目标是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理论支撑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是基本的哲学定义。也就是物质第一,精神第二。人们通过对物质的认识,发现或找出其运动规律,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物质状态,使社会进步,我们把它看成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转换。

(一)精神变物质

所谓精神变物质,就是根据对客观事物之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制定路线、政策、计划、方案、办法,将思想理论付诸人们的行动,转化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实践,在实践中达到预想的目的,从而改变、改造客观世界,将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东西,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

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不仅是精神反作用物质、理论指导实践、形成物质成果的过程,而且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过程。当处在物质变精神的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没有得到证明,还不能确定其是否正确。只有进到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才能对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作出检验和判定。一般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检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人们也只有经过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才能最终达到认识的目的。因为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承认精神变物质,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法。

(二)营造校园的工匠精神

技能如果没有精神的助力,难以成为高技能。高职院校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上下功夫,把大國工匠精神的培养放在比技能培养的更重要的位置上,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服务于人民,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大国工匠精神的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人才。

总之,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同时也强调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而且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之所以把大国工匠精神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首位,就是要发挥意识的反作用。在这种大国工匠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有动力学好本专业的技能,也能主动学习其他技能。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对策

要提升高校学生综的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必须从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发力。

(一)学校领导从顶层设计方面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学习型领导》一书指出:“世界上任何人都是影响别人和被别人影响的。影响别人行为的行为,谓之‘领导;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则谓之‘领导力。”也就是说,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即获得追随者的能力。“领导力关注的焦点是领导者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从而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

领导力是实现工匠精神的保证。领导者就是行动者,领导力就是行动力、执行力。行动力和执行力是领导力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一是有了领导力就有了组织力,领导者可以对优质校建设进行组织部署,建立合理高效、完善灵活的组织指挥体系;可以有效进行组织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调配资源,统一决策;可以提供良好的组织保证,包括宣传教育、人员配备、资源保障、制度保障等,从而推进优质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有了领导力就有了协调力,领导者可以调动自己的权力、威信,以及各种方法、技巧、关系等一切资源和手段,理顺各种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处置各种难题,使全校上下行动一致,形成合力,从而形成有序的组织活动。三是有了领导力就有了激励力,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欲望的,卓越的领导者可以动用一切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对员工实施激励,从而把教职工的热情、激情、感情激发出来,引导他们对学校、对岗位充满热爱;把教职工的事业心、责任心、上进心激发出来,把教职工的动力、能力、潜力激发起来,让全校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投入到优校建设中。

在“职教20条”背景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领导必须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把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大力宣传。在学校图书管、阅览室和长廊、校园建筑物以及校园景点都可以进行大力宣传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的事迹,也可以以邀请行业精英面对面或者利用网络给学生进行讲座,并请学校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定期给同学们做报告。

(二)加强教师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

弘扬工匠精神,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身处教育行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又应该如何在教育中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教育,需要每一位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并把其精神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在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方面,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教师具有工匠精神,则学生具有工匠精神。教师要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和学习中,学生耳濡目染,才能最终融入学生血液。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树立职业自豪感,珍视教师岗位,热爱教师职业,把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作为自己的追求。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勤勤恳恳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去感染学生;只有爱岗敬业,才会以严谨的态度正确地对待知识,以顽强的毅力去不断探求新知,从而用自己的才能去教育学生;只有爱岗敬业,才会“时时留意,步步用心”,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榜样去规范学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不欺、恪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傳统美德,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是每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教师身为学生的榜样,应该树立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

习总书记对教师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要求,这与“工匠精神”的内容相契合。发扬工匠精神是一名教师成为优秀教育者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保持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坚持以学生为本,怀揣敬畏之心,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立足本位,踏实肯干,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与革新,加强对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的钻研,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努力,用工匠精神点燃教育之光。

(三)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

要把工匠精神的培养放在比技能培养的更重要的地位。部分高职院校校园内显得文化氛围淡薄,仅有简单的标语和某项活动的暂时性宣传,没有根据本校专业特色弘扬本领域的大国工匠,也没有对本校在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的学生的宣传。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都没有形成对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学生塑造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包括工作态度上的一丝不苟、产品质量上的精益求精和职业精神上的持之以恒。工匠精神是大国崛起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它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以‘双引擎助力‘双中高的必然要求。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使其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对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这种培育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责无旁贷。

技能如果没有精神的助力,难以成为高技能。高职院校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服务于人民,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大国工匠精神的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3]张文财.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