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县级党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0-07-14 19:47谭建斌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党性教育党建干部

摘 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制度优势全面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强化领导干部的担当意识。对县级党校来说,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堅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紧密结合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完善教学布局、改进教学科研工作,创县级名党校,精准培训、精准提升干部素质能力。

关键词:干部;党建;党性教育;教学

一、坚持党校姓党 增强政治引领力

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党校姓党体现在党校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坚持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校党委的政治领导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校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开展干部培训教育,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面推进县级党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是履行党委对党校的主体责任,加强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政治引领作用。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和问题亲自作为,做到对班子和党校全体教职员工严格教育管理,发现不良倾向敢于追责。党委班子其他成员做到“一岗双责”,对党校政治建设与分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听取职工工作情况汇报,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二是坚持保证党校党建基本活动常态化。完善党员学习制度、主题党日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抓好党建工作,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组织生活,确保党建各项工作在制度轨道上规范运行。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扎实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分析,创新开展党员微讲堂、微党课,结合党员活动日,邀请专家学者讲党章、授党课、传党风,使党的组织生活经常化、定期化、制度化,切实增强党员教师党性意识,把党性融入到干部培训教育中,用党性意识塑造基层干部的政治灵魂。

三是加强队伍政治学习,提升政治理论素质。要坚持和完善日常政治学习制度,着力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长期战略任务,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提高广大教职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坚持“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加强党章党规、党史国史学习教育,从党章党规、党史国史、革命精神中荡涤心灵、淬炼党性,提高政治能力,把准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成为先进思想的引领者、党性教育宣传的先行者、干部教育工作的推动者。

二、扭住中心工作 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力

党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应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党校干部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政治能力和执政本领,以掌握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其理论基础,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其党性修养。因此,干部培训要服务大局、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突出重点施教内容,强化专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抓住核心,突出重点教学内容。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逐步夯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系列课程和内容课件库建设,满足不同类别、不同班次培训对象能力需求;确立以党性修养、理论教育、能力提升、现场适岗教学为主的培训模块,设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史党建、民主法治、社会治理、区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专题。同时,针对县委、政府工作中心,加强县情研究,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更新教学专题,实施精品课程,形成涵盖面广、针对性强的专题课程体系。

二是注重创新,拓展培训实施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专题辅导、情景模拟、交流讨论等方式实施培训,依托上级党校或国内高校优质培训资源、高端师资力量进行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县级部门领导解读行业新政策、经济发展新焦点、发展新理念、执政新本领。综合运用情景模拟式教学,结合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进行实地参观讲解,把课堂放在社会实践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课堂教学与考察交流相结合,突出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实地参观、对策研讨、双向交流等方式,实现干部培训学、观、研、用良性互动,有效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是完善机制,构建培训管理新常态。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从严覆盖到干部教育学风管理中,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申报、外出培训审批、学风督查通报、培训成果反馈、考学述学等制度。组建学风督察组,严格教学管理,定期巡查教风、学风,如实记录干部培训考勤、学风表现,将干部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单位及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重学习、守规矩”的良好导向。加大干部教育培训投入,每年列出定额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干部培训教育落到实处。

四是督促跟踪,强化训后实效。以“真学、学懂、见效”为落脚点,注重教育培训成果总结、交流和转化。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填写培训问卷调查表,对讲师授课水平、教学吸引力、课件内容、培训效果等进行评分,填写培训改进意见建议,作为今后干部培训教育改进的重要依据。开展学员结业测试,撰写心得体会、党性分析、调研报告,检验学员培训效果,将优秀文章通过报刊发表等方式进行交流推广,供广大干部参考借鉴,使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具体思路和举措。

三、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师资建设聚集力

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采取引育并举、挂职锻炼、外派交流、进修研讨等多形式、多渠道,逐步提高县级党校教师素质。同时,加强与部门的协作,创新科研调研,强化科研资政功能,建设更加崇尚科研、追求实际、关爱干部、有担当的师资队伍。

一是坚持引进与培养的方针,形成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面向全国知名高校、社会公开选拔,择优聘用教师,定期安排教研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各种研修活动,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议课、评课等教学实践活动,更新知识、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提升党校师资水平。对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学骨干苗子,大胆启用,多给任务,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对优秀教学能手,学术造诣较深、教学效果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将其打造成名师。选聘优秀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知名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二是与组织、人事部门联系,将骨干教研人员、青年教研人员安排到党政部门或乡镇任职或挂职锻炼,党校系统内教师相互开展交流学习,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探索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

三是完善教师结构。根据党校发展的需要,引进理论研究能力强、政策研究素质高、工作实绩突出的人员充实专职教研队伍,聘请党政部门主要领导、社会各行业部门领导专家、高校知名教授、先进事迹典型人物等担任客座教师,建立起党校教师+部门领导+知名教授(人士)的师资库,提升党校培训的质量和档次。

四、规范制度建设 增强培训工作保障力

规范制度建设、严格制度执行是干部培训任务落实的根本保障。要建立健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和健全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形成制度规范、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相互配合的合理机制,使培训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保证干部教育取得实效。

一是规范授课专题申报、试讲、互评制度。每年初,根据县委、政府确定全年培训计划、要求,教师申报授课专题,由教务处审核。同时,允许一个专题多名教师申报,干部培训管理部门代表、学员代表和教师参加评判,督促教师修改、完善,合格或择优推上课堂。

二是健全培训质量考核体系。通过教师观摩、教学评比、培训考核小组跟班、培训对象调查反馈等措施考评教员的培训水平,并以此作为教师下次担任干部培训教学及年终考评的主要衡量标准,敦促教师自我加压,不断改进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三是完善科研管理办法,突出科研的基础地位,发挥课题研究的先导作用。激励教学人员瞄准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瞄准社会突出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瞄准学员需要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基层搞调研,出成果铸精品,把科研成果与教学结合起来,坚持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以深度的科研支撑来开展教学,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最佳状态,实现干部培训质量质的飞跃。

四是强化学员管理制度建设,教育学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守校规校纪,培养良好的学风,廉洁自律,过好集体生活,尊师重教,勤学多思,积极完成好学习任务。坚持和完善学员培训考勤、考核制度,从严治学,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培训学习登记管理制度,探索党政干部教育培訓学时学分制,完善干部培训档案,提交给组织人事部门,动态监督了解学员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并将其培训期间的表现作为干部考核和晋升的重要依据,把干部培训、考核、任用有机结合起来,坚决克服干部调训难、培训不好管的问题,保证顺利完成干部培训任务。

作者简介:谭建斌(1966—),男,汉族,重庆人,哲学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建、管理与经济。

猜你喜欢
党性教育党建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