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田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执政考验 文化阻力 改革难关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具有深遠影响的历史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越是在取得重大胜利和斐然成绩面前,我们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自觉防范新风险,确保党做出正确决策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既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受益者,也是推动其深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近些年困于经济低迷的西方国家设立金融、贸易等多领域的保护壁垒,维护一己私利,遏制他国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逆全球化“涡流”,阻挠全球化发展进程。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拿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多次挑起与他国的贸易摩擦,肆意制造各类贸易壁垒,削弱我国各类技术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份额,严重阻碍我国农业和关键制造行业出口,以恶性竞争方式挖走我国高尖端人才,用各种手段遏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可见,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能为自己带来利益时极力支持推进,一旦这样的利好不再凸显,则采取狭隘的保护主义态度,以邻为壑、打压他国,规避遏制经济全球化,这种逆全球化“涡流”充分暴露出一些西方国家利己主义的功利色彩。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大就要有大的样子。面对逆全球化“涡流”带来的负面风险,中国既要旗帜鲜明地坚持贸易自由、贸易平等,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高度,承担起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支持和推进合作,共建开放型的全球经济,纠正和规制逆全球化引发的各类失序问题,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有序发展,让经济全球化深化之利惠及全球,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发展长河中积攒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已经变成了一个睿智、成熟的执政大党,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长期执政给我们党带来的严峻考验。近年来,“小官巨贪”案例涌现,“退休干部落马”现象频发,反映出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监督和制约公权力的一些环节、一些领域存在漏洞盲区。
一方面,权力监督存在思想盲区。个别党员干部把“公仆身份”转变为“主人地位”,把“为民服务”的宗旨转变成“为利服务”,由此产生将权力凌驾于人民之上的肆意妄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权力监督存在思想松绑,这既侵蚀了党员干部对公权力的敬畏意识,也弱化了人民对公权力的监督意识,致使权力监督面临真空风险。由此可见,清除权力监督的思想盲区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权力监督存在制度盲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的协同规范机制仍不够健全,如:把日常监督和关键时刻监督相结合问题,平时考核监督、专项考核监督和年度考核监督相协同问题,把工作圈监督、社交圈监督、生活圈监督相统筹问题,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协同配合问题,等等。多种监督协同规制直接影响制度的综合执行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既要以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善德美行作为价值标杆,实现对党员干部思想的“软规范”,也要发挥制度规范的约束力,以严明的党纪党规实现对党员干部行为的“硬约束”。可见,能否健全思想引领和制度约束的协同规范机制,扫除长期执政下权力监督盲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建设面临的执政考验。
一国的强大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条件,更要具备强大的软实力,各种思想文化在全球中相互交流、碰撞、交锋,国家间竞争聚焦于文化话语权的争夺。基于对自身文化的优越感,当前西方国家对我国开展各种网络文化渗透,西化、分化企图愈演愈烈。
一方面,西方国家依托微博、微信、QQ群的“朋友圈”等新媒体技术输出夹杂着意识形态底色的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兜售西方价值理念、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等,鼓吹西方制度的优越性、先进性和普适性,宣扬“西方的月亮总比中国的圆”,这腐蚀了部分无知者的价值观,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媒体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普适价值观以及资产阶级宪政观等各种思潮,鼓吹中国威胁论、崩溃论、强盗论等妖魔化中国,无端制造各种引发社会恐慌的“网络谣言”,将一些拜金主义、物质享乐主义等不良文化理念“植入”到网络空间中,使部分意志薄弱的人丧失正确价值判断,动摇理想信念,妄图使人民群众丧失对我们党引领国家发展的信心,最终影响我国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应对西方“话语霸权”,尤其是网络话语权,我们党的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利用“互联网+”实现网络空间治理,是将党的国家治理能力延伸到虚拟网络空间中,在赋予并保障公民网络自由民主表达权利的基础上,强化党对网络空间治理的政治领导,传播富有正能量的思想文化净化网络空间,彰显党媒在网络空间中思想传播力、文化引领力、理论影响力,凝聚人心,提升在网络空间中争夺文化话语权能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可见,能否实现网络空间治理,从容应对西方网络文化渗透,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我国社会的人口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均发生着深刻变革,人民群众对改革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呈现新动态。
新时代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对公平、幸福、安全的追求,越来越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同。比如,“421”家庭(由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组成)激增引发养老保障服务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存型消费向医疗、教育、保健、娱乐、食药安全、生态环保等发展型消费转变。此外,对网络技术的共享性、便捷性、安全性等服务质量的要求,对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需求,价值分歧加重带来人际信用体系建设的需求,社会发展中的“中产压力”带来的个体心理安全和精神健康需求等都在不断提升。可见,人民的利益表达及诉求呈现出差异性、多样化。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人民群众的多样化诉求无法妥善解决,很有可能会造成利益结构日趋失衡,利益关系日渐紧张,引发干群矛盾,诱发改革风险。
处理好一元主导与多元治理的关系是满足多样化的人民诉求的关键所在。这不仅要求摒弃传统一元主导的单一治理模式,更需要搭建中国共产党一元主导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新平台,合理协调多元利益矛盾,消除分歧,凝聚社会共识,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集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改革发展合力。可见,搭建一元主导与多元治理新平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诉求,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建设面临的改革难关。
(作者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注: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研究”(课题编号:20YJA71002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姚桓:《自我革命是应对执政考验的战略举措》,《探索》,2018年第4期。
责编/谷漩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