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摘要】现行部编版中学历史教材,与以往中学历史教材相比,发生了诸多变化,如教材中的图表更多了、教材中的活动更多了以及教材更加适合学生学习了,即成为“学本”了等。这些变化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却融入了教材编写者全新的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依托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比对新旧教材的变化,还要关注这些变化的各种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学历史 新旧教材 变化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4-0127-02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与学生学习的行动指南,必须要与时俱进地补充与完善。通过补充与完善,既可以在教材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也可以在教材中融入新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与以往初中历史教材相比,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无论是从编排理念,还是从编排体系,亦或是从编排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这些显著的变化,无论是在提升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效益,还是在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对于每一位中学教师而言,为了更好地利用教材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要密切关注新旧教材在各个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唯有在关注新旧教材各种变化的基础上,教材编写者才能够更好地利用教材,才能够着力提升教学的实效性等。下面笔者将择取几个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究中学历史新旧教材的各种细微变化以及现实意义等。
一、“图少”变“图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材中的图表要明显多于以往的旧教材。新增的图表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还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2]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形形色色的图表将教材中的林林总总的知识点形象直观、惟妙惟肖地展示了出来。透过形象直观的图表,学生就可以更为精准地理解相关内容,聚焦惟妙惟肖的图表,学生就会对相关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等。
既然如此,初中历史教师就要巧妙地用好这些图表。倘若教师用好了这些图表,那么,这些图表就好比是学生开启历史知识大门的钥匙,能够让学生更深、更准、更透地理解相关知识。再则,相比于文字表述而言,图表能够更为形象直观地将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展现出来。
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盛唐气象”这一课为例,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不仅运用了大量的文字,还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如,在呈现盛唐的“经济繁荣”这一知识板块时,为了展示盛唐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景象,教材在这部分知识文字叙述旁边又配了三幅图画,即曲辕犁、简车和《雨中耕作图》。貌似微不足道的曲辕犁,却蕴含着唐代先进的农业技术。曲辕犁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以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非常适合精耕细作。正是这种曲辕犁,大大地提升了当时耕作的效率与质量。如纺车般的简车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于灌溉,能够高则泻水、低则舀水。而源自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雨中耕作图》则生动地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农耕文化。
再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这一课中,一共有六幅图表,分别是“朱元璋像”、“明朝疆域图(1433年)”、“锦衣卫印”、“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以及“明代青花扁壶”等。在“朱元璋像”的旁边,还有一段相关史事的知识链接。正是凭借着自己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以及任人唯贤,朱元璋从一介平民,成为了九五至尊,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大业。一张“朱元璋像”,一段“知识链接”,能够让学生对这位“平民皇帝”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许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就是一只“雄鸡”。因此,他们会想当然地认为,明朝时期的中国地图也是一只“雄鸡”,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明朝时期,因为各种原因,所以好多地方并没有纳入中国的版图。而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切入点。看到“锦衣卫印”,或许大部分学生就会想到电影《锦衣卫》,而这,正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究与“锦衣卫”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同样,“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和“举子看榜图”也是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以及举子翘首看榜的情形,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究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聚焦做工精致的“明代青花扁壶”,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到明朝手工业的兴旺发达,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浓厚兴趣等。
尽管这些图表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倘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对这些图表视而不见、不管不顾,那么,这些图表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
二、“表述”变“活动”,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在旧教材中,绝大部分的历史知识都是以抽象文本的形式表述出来的。对于这些用抽象文本形式表述出来的历史知识,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与理解。不仅如此,学生对于这些历史知识的理解也是浅显的、片面的。而部编版历史新教材呈现内容的方式却完全不同。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紧扣教材教学内容,而且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相符。[3]這些活动并不是将相关知识如数家珍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将相关知识一点一滴地隐藏在异彩纷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些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正就是他们自主探究新知的一个过程。旧教材中的“表述”是重在灌输知识,而新教材中的“活动”则不然,重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相关知识。
仍然是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盛唐气象”这一课为例,在课后,教材主要呈现了三项活动:1.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史料略)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景况?在此项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就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盛唐气象。2.诗歌欣赏。两首诗歌分别是王建的《凉州行》和元稹的《法曲》。回答问题: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上列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诗歌欣赏活动,将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恰如其分地融合到了一起。通过欣赏诗歌,不仅能够让学生从诗歌中管窥到历史,还能够透过历史背景更为精准地理解诗歌内容等。3.举办唐诗朗诵会。可分成两组,一组朗诵歌颂自然风光的诗篇,一组朗诵反映社会生活和亲情的诗篇。诗歌朗诵会,能够带领学生以诗歌为桥梁,跨越历史的鸿沟,走进盛唐的景象。如此以来,学生就可以在诗歌中感知盛唐境况,以盛唐境况为支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等。很显然,借助于这些教学活动,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以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再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这一课为例,本课教材中有这样两项教学活动。活动一: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活动二:想一想,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代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为了完成这两项活动,学生仅仅依靠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通过阅读一些历史文献,或从互联网中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在查阅到历史文献,或互联网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就会得到显著发展。在思考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又会得到逐步发展等。
或许在部分教师与学生看来,历史教材中的“表述”变“活动”,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教材的难度,降低了学习的效度。实则不然,以“活动”为主的教材,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相关知识的学习平台。
三、“教本”变“学本”,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材,从表面意思来看,似乎应该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尽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自始至终主要围绕教材教学内容,但是,教师用书才是教师真正的教学辅助工具。[1]再则,教师使用教材的频率要明显低于学生。教材,更为确切地表述应该是“学生用书”。正因为如此,教材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立足于这个角度考虑,教材不应该成为教师的“教本”,而应该成为学生的“学本”。
以往的初中历史旧教材,我们只能够称其为“教本”,而不能够称其为“学生用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旧教材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凭借教师的讲解,学生才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相关内容。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是名副其实的“学本”,是实实在在的“学生用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套教材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为例,在这一课的开头部分,教材向学生呈现了一段导语,这段导语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当时的很多日本人到中国来是为什么?《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什么重要史事?鉴真和尚为什么要多次东渡日本?这些有关的人和事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哪些积极的贡献?而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正就是学生探究本课知识的动力源泉与行动指南。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不仅要认真研读教材,还要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史料;不仅要自主探究相关历史史料,还要合作交流不同认识。如此以来,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都会得到显著发展。另外,在“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这些知识板块旁边,教材编写者不仅配上了贴切入微的图片,还呈现了“相关史事”的知识链接。贴切入微的图片也好,“相关史事”的知识链接也罢,都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支架”。借助于这些“知识支架”,学生就会对这些历史知识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与准确的理解等。
再以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例,在教材中,也有许多相關史事的链接,如,“关于复种技术,在宋代就已经得到了推广。也就是所谓的‘早禾与‘晚禾。另外,南宋时的冬麦与晚稻两熟制也得到了大面积推广。”通过这个史事链接,学生也会知晓,复种是中国农业史上的重大发展,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还极大地增加了粮食的产量。这些知识链接,尽管看上去只有“豆腐块”大,但是,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夯实学生历史知识基础方面,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教本”变“学本”,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教材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作用,还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而言之,与以往旧教材相比,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各种图表更多了,而这,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以往旧教材相比,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各种活动更多了,而这,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学生高效的探究学习;与以往旧教材相比,现行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自学支架更多了,而这,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初中历史新旧教材的变化远不止这些,教师必须要清晰比对新旧教材之间的变化,并深度剖析新旧教材诸多变化的现实意义,据此更好地利用部编版新教材发展初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冉春生.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新变化及施教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3):96-97
[2]徐莉君.对中学历史新教材的认识[J].新课程(中学),2017(2):16
[3]陈鹏.统编历史教材的新变化及新对策——以《中国历史》七下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