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德
【摘要】阅读是学生发展自身核心素养的一条基本途径。因此,阅读效益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低。为了更好地借助于阅读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而为了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例谈一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 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4-0075-02
人们常说:“得阅读者得语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发展敏捷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学生能够逐渐塑造自身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毫不夸张地说,以阅读为推手,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会得到全面发展。
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等,现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即以精读课文为焦点,以略读课文为桥梁,以课外阅读为拓展等。基于不同类型的阅读篇目,教师必须也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1]
然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因为部分教师采取的阅读教学策略不当,所以导致精读课文的教学效益不太理想。下面笔者将重点围绕部编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精读课文篇目,例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以课前预习为扶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每一位阅读者而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效益的前提与保障。[2]正因為如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据此卓有成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益。不可否认,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但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还要以课前预习为抓手,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等。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对于教师而言,为了着力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备工作”,如,设计异彩纷呈、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预设各种课堂生成以及预选各种评价方式等。不仅如此,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必须也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预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与思想情感,通过预习,学生可以自主解决心中的各种疑问困惑等。从这个角度来看,预习也就成为了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有鉴于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以扎实的课前预习为扶手,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布置了课前预习,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某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如下:第一,该学生用同一种颜色的荧光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在不理解的生字新词旁边写上了注释,如,他在“襟飘带舞”一词旁边写下来这样的注释: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在“群马疾驰”旁边写下的注释是:疾,迅速、飞快,一群马在飞快的驰骋。第二,该学生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画出了这篇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如,文章中描写草原美丽迷人景色的句子,文章中的拟人句、比喻句等;第三,该学生还在一些重点词句旁边写下来自己的理解以及体会到的思想情感等,如,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旁边他写下了: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透过该学生的预习作业,可以清晰地发现:扎实的预习确确实实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一名学生完成的预习作业情况如下:该学生用阿拉伯数字,给每个自然段标上了序号。文章中所有的生字新词,该学生都用黄色荧光笔标了出来,看上去非常醒目,有“高歌一曲、翠色欲流、群马疾驰、群飘带舞”等。文章中的一些好句,比喻句、拟人句等,该学生则是用绿色的荧光笔标画出来的。在每一段的旁边,该学生工整地书写了自己的一些阅读感受,如,在第一自然旁边,该学生写下了这样的感受:草原的景色犹如一幅画卷,美不胜收,绿色的草地一望无垠,蓝色的天空广阔深邃,洁白的云朵、蒙古包、羊群将天空、草原点缀的愈发美丽。此外,该学生还在不懂的地方做了批准,如,在描写草原的空气时,作者为什么要用“清鲜”,而不用“新鲜”?“新鲜”的空气是不是更为贴切一些?为什么是“车跟着马飞过小丘”,而不是“越过”,或者“跨过”?同样,从该学生的预习作业来看,他已经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自主感知文章主旨大意以及不断质疑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成为提升他们阅读效益的一种无形推手。不仅如此,学生的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迁移到他们的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而显著提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二、以课中分析为推手,发展敏捷的思维能力
课中分析是教学精读课文的一个关键环节。[3]在课中分析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是一名引导者,学生则是一群真正的分析者。在教师耐心细致、有的放矢地引领之下,每一位学生都会深入浅出地分析文本的细节,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感知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等。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基于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路引”,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语言知识的积累,促进思想情感的共鸣等。毫无疑问,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要仔细认真地思考、深入浅出地分析,而这,也正就是发展学生敏捷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课中分析就好比是发展学生敏捷思维能力的一把有力推手。
以下是教师引领学生分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的一个片段:
师:丁香花是什么样子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喜欢作者描写丁香花的哪个字?或者哪个词语呢?
生1:我喜欢“星星般”这个词,这个词不仅写出了丁香花的小,还写出了丁香花的可爱,丁香花就如同星星一样顽皮,真惹人喜爱。
生2:“窥”这个字太生动传神了,写出了丁香花的活泼可爱、充满活力。
生3:我喜欢“缀满”这个词,从“缀满”一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丁香花的数量非常多,能够感受到丁香花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
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如此以来,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逐步发展。
以下是我引领学生分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认真思考:唐东杰布开创藏戏有哪些传奇色彩?
学生的自由朗读结束,进入汇报交流环节。
生1:藏戏艺术的传奇色彩。事实上,我们可以将高僧唐东杰布称之为是藏戏的开山鼻祖,或者说是,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生2:艺术力量的传奇色彩。尽管在一开始唐东杰布一贫如洗,身无分文,但是,凭借着藏戏艺术的力量,他不仅集聚了财富,还利用这些财富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建了58座铁索桥,而这58所铁索桥,又造福了雅鲁藏布江两岸的群众。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生3:从藏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勇敢的传奇色彩。当唐东杰布看到因为没有桥梁,所以许许多多乘着牛皮船试图过江的老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时,他许下一个宏愿,要在凶险的雅鲁藏布江上架桥铺路,要让两岸的群众可以安全渡江,要造福群众。
……
同样,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课中分析既有助于学生更为精准地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
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中分析的时候,或多或少,总会生成一些预设之外的问题。面对这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课堂应变能力,指导学生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切不可将这些问题“束之高阁”。
三、以课后背诵为抓手,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
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4]而扎实高效的阅读就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相比于略读而言,精读更加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知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精读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好词佳句或美篇妙段等。
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而言,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后背诵为抓手,可以督促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当然,如果教师完全让学生在课后去背诵相关内容,无疑会增加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卓有成效地指导学生背诵一些好词好句或美篇妙段等。
还是以《草原》这篇课文为例,课后练习第一题就是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优美的语言将草原美景形象逼真的展现在了读者面前。通过让学生背诵这一自然段,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学生从中感悟出一些描写景物的方法。此外,学生今后在描写类似于草原的景物时,他们就可以更为自如、自然地遣词造句。当然,除了课后练习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之外,教师还要精挑细选一些文章中的好句好段让学生背诵。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只要学生坚持背诵,那么,他们在今后描写相关景物时,也就不会“绞尽脑汁”,不会“抓耳挠腮”,而会“出口成章”等。此外,为了提升学生背诵的效益,教师不仅要精挑细选背诵的内容,还要想方设法检查背诵的效果。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既可以让学生以结对帮扶的形式督促背诵,也可以借助于钉钉群“家校本”功能,实时督促学生的背诵进度,检查学生的背诵效果等。
通过课后背诵,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还有助于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步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进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教师还要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即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等。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他们终生学习的主渠道。倘若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强人意,那么,他们通过阅读学习到的知识就非常有限,阅读在促进他们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也就非常有限。相比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正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大好时机。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通过千方百计优化阅讀教学的策略,着力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凭借良好的阅读能力在异彩纷呈的阅读世界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魏雪琴.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23):74.
[2]郭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2014(3):20.
[3]赵海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4(38):61.
[4]郑玫玲.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教师,2018(1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