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子
摘 要:和谐串行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带推导的优选论理论。首先对和谐串行理论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框架予以介绍和阐释,通过对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的韵律结构进行分析,阐明该理论应用于跨韵律层级的交互性现象上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通过与并行优选论进行比较,凸显和谐串行理论的特点和优势,并指出优选论的发展路向。和谐串行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跨韵律层级的交互性现象,不失为一种更具解释充分性的优选论理论。
关键词:音系学;优选论;和谐串行理论;韵律层级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音系学家Alan Prince和认知科学家Paul Smolensky(1993)创立了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简称“OT”)。作为生成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OT业已公认为是一种语言类型学理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音系学家纷纷探索OT的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Archangeli & Langendoen,1997;Kager,1999;De Lacy,2007;McCarthy,2002,2004,2007,2008a,2008b,2010,2019;McCarthy & Pater,2016;Hyde,2016;Kr?mer,2018)。和谐串行理论(Harmonic Serialism,简称“HS”)是近年来兴起的OT理论。HS理论带有推导步骤,这与基于规则的生成音系学理论不谋而合,二者都主张“音系映射是间接性的,音系推导是分步实施的,每一步音系推导所产生的音变数量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马秋武,2016:401)。
跨韵律层级的交互性现象一直是音系学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Mester,1994;Kager,1999;Wolf,2008;McCarthy,2002,2004,2008,2019;McCarthy & Pater,2016;Hyde,2016;马秋武,2016)。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本文首先对HS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模式进行阐释,并对HS理论在跨韵律层次交互性现象中的分析过程予以论述。然后,通过与“并行OT”和“候选项链理论”的比较,来论证HS理论的特点与优势。最后,简要说明HS理论在韵律音系学等研究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应对的挑战。
二、理论框架
和谐串行理论是优选论的最新发展,是一种带推导的优选论理论。HS语法操作严格限制生成器对候选项集合的生成过程,只允许生成器所生成的候选项形式有一处与它的输入项有别;同时,HS语法分析过程采用多步骤循环的串行音系推导模式。HS语法操作流程(McCarthy & Pater,2016:50;马秋武,2016:404)如图1所示(见下页):
由图1可知,HS语法操作流程的第一步是输入项进入生成器(GEN),生成器會生成OT候选项集合。在下一步,候选项集合进入评估器(EVAL),后者对前者的特征进行评估,选择出一个最优选项。接着,HS语法机制会再次为生成器提供一个输入项,该输入项即为上一步骤评估所选出的最优选项,以便继续新一轮的语法分析。从生成器到评估器的一次循环过程,就被称为一个步骤。每个步骤中的候选项集合特点是:候选项中既包含该步骤中未发生任何音变的输入项,也包含在形式和内容上仅发生一次音变的所有输入项。当音系推导过程的所有步骤始于同一形式、终于同一形式时,即所有推导步骤聚合于同一形式时,HS语法便认为音系推导全过程结束。在最后一个步骤聚合而得的语言形式,既是HS语法分析过程的最终产物,也就是该语言语法分析过程的最优表层输出项。
三、分析方法
(一)韵律层级理论
音系和形态句法的接口以及彼此在韵律层面是否存在互动的问题,一直是音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Selkirk,1984,1986,2011;Kaisse,1985;Nespor & Vogel,1986,2007)。在这一背景下,韵律音系学作为生成音系学的分支,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张洪明(2014:304)指出,“韵律音系学研究人类语言韵律结构单位以及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这些韵律单位是音系规则作用的辖域,因此韵律音系学也是关于音系与句法如何交互作用的理论。”韵律音系学的核心理论是Nespor & Vogel(1986,2007)所提出的韵律层级(Prosodic Hierarchy)理论,它基于间接指称理论,研究不同韵律结构成分及其交互关系,并利用音系和语法信息建立不同层级的韵律单位。音系规则仅应用于不同的韵律单位而不直接应用于句法单位。建立韵律层级的目的是研究形态句法与音系之间的交互作用。Nespor & Vogel(1986:16)所建构的韵律层级线性结构图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韵律单位自下而上构成一个韵律层级,韵律层级在构成上遵循“严格分层假设”的规则。关于韵律层级理论是否适用于所有语言,学界有两种观点:共性观和个性观。共性观认为,所有语言都具有相同的韵律层级体系和韵律成分(Selkirk,1984,1986,2011;Nespor & Vogel,1986,2007;Vogel,2009;端木三,2016;冯胜利、王丽娟,2018;赵永刚,2018;庄会彬,2018)。个性观认为,人类语言不存在具有普遍性的韵律层级体系和韵律结构成分,各语言特有的音系规则与语言类型将决定自身的韵律单位的种类和韵律结构类型(Schiering,2010;Downing,2016;秦祖宣、马秋武,2016;沈家煊,2017;柯航,2018;许希明,2019)。
(二)跨韵律层级的交互性现象
秉持韵律层级理论,音系学家发现,在某些语言中,某一韵律层级成分上发生的音变,是由其他韵律层级中的因素所致。例如,在古典拉丁语中,以(C)VCV形式出现的单词/wolo:/→('wo.lo)(“我要”),该单词末尾的长元音/o:/变为短元音/o/,元音音变的动因使该词('wo.lo)变为扬抑格音步(trochaic foot)。由此可知,这种音变涉及两个韵律层面:音步层面(foot)和韵素层面(mora)。因此,这类音变过程被称为是跨韵律层级的交互性现象(cross-level interactions,简称“CLIs”)。如前文所述,对CLIs现象的音系分析是OT面临的一大难题,能否用HS理论解决跨韵律层级的交互性现象,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鉴于所有语言都具有某种韵律层级结构,下面就以希克斯卡里亚纳语和古典拉丁语这两种节奏截然不同的语言为例,介绍并论述跨韵律层交互现象的HS分析方法。
希克斯卡里亚纳语(Hixkaryana)是巴西北部亚马逊地区所使用的一种语言。该语言存在音步和元音的交互性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该语言的重音落在偶数音节上,承载重音的偶数音节中末尾为长元音,但是最后一个音节是短元音的轻音节,不承载重音;第二,由两个开音节组成的单词,第一个音节是长元音的重音节且承载重音;第三,该语言的闭音节或重音节承载重音。据此可以判定,希克斯卡里亚纳语的节奏模式是抑扬格轻重型(iamb)。
(三)并行优选论对CLIs现象的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语料,可以发现,作为抑扬格型语言,希克斯卡里亚纳语存在着跨韵律层级的交互性现象。因为合乎语法的表层形式(a.'t?o:).wo.wo既体现出元音延长,又体现出重音节构成音步。根据该语言现象,OT提出以下四条制约条件:
NON-FINALITY:音步不可以出现在韵律词的结尾;
FOOT-BINARITY:音步必须是双韵素或双音节的;
HEADEDNESS(PrWd):每个韵律词必须包含一个重音音步;
DEP-?:每个输出项中的韵素必须对应输入项中的韵素。
OT标准理论的操作模式是“并行优选论”(Parallelist OT,简称“P-OT”)。在P-OT中,当生成器为输入项生成一个候选项集合时,集合中的各输入项可以一次性且同时被P-OT语法做出多处修改。因此,候选项之间既在许多方面可以有别,又与底层音系表达式有很多差异。在生成候选项时,生成器可以并行同时应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语法操作。P-OT对/kana/→('ka:)na的音系分析步骤如表1所示:
在表1中,生成器为输入项/kana/所生成的候选项可以是('ka:)na,该候选项既体现出元音延长,又体现出音步构成。在OT竞选表中,('ka)na违反了FOOT-BINARITY,(ka'na)违反了NON-FINALITY,kana由于不是音步,违反了HEADEDNESS(PrWd)。以上三个制约条件要排在忠实性制约条件DEP-?之前,构成制约条件等级体FOOT-BIN,NON-FIN,HEAD (PrWd)>>DEP-?。
Kager(1999)也曾运用P-OT寻求在该语言重读的偶数音节中,元音音长变化的音系学理据。鉴于该语言是抑扬格LH音步(L为轻音节,H为重音节),重音落在偶数音节,他提出了两个制约条件:UNEVEN-IAMB和PARSE-SYLL。PARSE-SYLL是指音节必须被音步所分析;UNEVEN-IAMB是指LH>LL或H,即轻重音节构成的音步优于两个轻音节或者一个重音节构成的双韵素音步。
将UNEVEN-IAMB制约条件放在DEP-?之前,可以解释重读的偶数音节内元音变成长元音的音系动因。PARSE-SYLL要求音节必须纳入音步结构,也必须放在DEP-?之前。这样一来,P-OT设定的制约条件等级体系变为:FOOT-BIN,NON-FIN,HEAD(PrWd)>>UNEVEN-IAMB>>PARSE-SYLL>>DEP-?。P-OT对/nemokotono/→(ne'mo:)(ko'to:)no的音系分析步骤如表2所示:
P-OT制约条件体系也解释了希克斯卡里亚纳语末尾偶数音节不重读,元音也不加长的音系事实。P-OT对/kana/→('ka:)na的音系分析步骤如表3所示;P-OT对/at?owowo/→(a.'t?o:).wo.wo的音系分析步骤如表4所示:
此外,在表4中,UNEVEN-IAMB位于PARSE-SYLL之前,这样就排除了轻音节通过元音变长而成为一个音步的可能性。因此,优选项是(a.'t?o:).wo.wo。
总之,在P-OT中,生成器在生成候选项时,生成器和制约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单向的(unidirectional);并行应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语法操作,然后选出最和諧的优选项。经过表2至表4的推导,P-OT似乎解决了希卡利亚纳语中跨韵律层级的交互性现象。
不过,P-OT的分析也面临着挑战,例如“过多解决方案问题(too many-solution problem)”。标记性制约条件规定,在OT语法分析中,不要让某种形式最终成为表层输出项;而忠实性制约条件要求,语言的输入项与输出项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一致。有时在研究中会发现,虽然标记性制约条件要求禁止出现某种输出形式,但是忠实性制约条件却要求该输出形式出现在表层,于是OT语法在忠实性制约条件的设定和排列组构上,就会提供很多不同的路径或方式(即“过多解决方案”)。问题是,在语法操作中发现,这些解决方案的数量其实是多于实际需要的,这种情况就被称为“过多的解决方案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是OT语法操作会生成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语言类型。
因此,Kager(1999)研究希卡利亚纳语所提出的UNEVEN-IAMB制约条件就存在过多的解决方案问题。具体而言,对两个候选项('CV:)和(CV'CV:)进行比较,这里的('CV:)是重音节(即“H”),而(CV'CV:)是轻重音节(即“LH”),制约条件UNEVEN-IAMB(LH>LL或H)会让后者胜出。但如上所述,P-OT会生成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语言类型。比如此处,制约条件UNEVEN-IAMB就凸显了过多的解决方案问题。原因是在于:候选项('CV:) 同样可以通过增加元音变成(V'CV:),这样(V'CV:)就成为轻重型(LH);同时,(V'CV:)也满足了制约条件UNEVEN-IAMB(LH>LL或H)的要求。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通过增加元音以组成抑扬格音步的。
(四)和谐串行理论与CLIs现象
1.和谐串行理论对希卡利亚纳语的分析
HS秉承OT的基本原则,即制约条件可以被违反,目的是解决串行推导和并行处理之间的矛盾。仍以希卡利亚纳语为例,生成器中有两步操作:组成音步和元音加长。组成音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将任何一对相邻、未成音步的音节分析为一个双音节重音音步;二是将一个单独未成音步的音节分析为一个双韵素音步。元音加长即可增加一个韵素。
基于P-OT面临的过多的解决方案问题,McCarthy(2016:97)提出以制约条件SWP替代UNEVEN-IAMB,该制约条件避免重音落在轻音节上,以此来解释节奏模式为抑扬格(轻重型)语言中的元音加长现象。也就是说,SWP这一制约条件是指重音落在音步内重音节上。
以/kana/→('ka:)na的生成为例,/kana/→('ka:)na的映射在生成器中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操作:重音指派和元音加长,因此,在从底层形式推导出表层形式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中间步骤(intermediate step)。在中间步骤的候选项集合中,存在着具有衰退音步的('ka)na。如果('ka)na在推导第一步中获胜,那么,NON-FINALITY和HEADEDNESS(PrWd)必须在制约条件等级体系中排在FOOT-BINARITY和SWP之前,即HS制约条件体系为NON-FINALITY,HEADEDNESS(PrWd)>>FOOT-BIN>>SWP>>DEP-?。HS对/kana/→('ka:)na的音系分析步骤1如表5所示:
根据竞选表5可知,HS与P-OT的制约条件排序明显存在差异。在希卡利亚纳语中,FOOT-BINARITY在表层形式中是不可违反的,即输出项的音步必须是双韵素或双音节的。P-OT关注表层形式,所以在P-OT制约条件体系中,FOOT-BINARITY必须排在最前。与之相对,在HS制约条件体系中,FOOT-BINARITY不能排在最前,因为从/kana/→('ka)na→('ka:)na的推导过程中可知,在中间步骤1中的最优选项('ka)na违反了FOOT-BINARITY,这说明HS制约条件体系中存在违反表层真实(violation of the surface-true)的现象。
在下一步骤的音系推导过程中,HS竞选表的输入项是('ka)na。候选项是未发生任何音变的('ka)na 以及('ka:)na,kana,('ka)na:。与输入项('ka)na相比,('ka:)na,kana,('ka)na:在形式上各仅发生一次音变。将表5的制约条件体系应用于表6的候选项集合,FOOT-BIN和SWP排在DEP-?之前,因此,('ka:)na被HS选为该步骤的最优选项。HS对/kana/→('ka:)na的音系分析步骤2如表6所示:
根据表6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中间步骤的最优选项('ka:)na,是由上一步骤音系推导的输出项,也就是中间步骤的输入项('ka)na所决定的。因此,HS语法中间步骤的出现,改变了经典OT倡导的从底层形式直接映射到表层形式的语法操作。第二,尽管中间步骤的输出项('ka:)na在希卡利亚纳语中是合法的表层形式,但是HS语法并不知晓,因此,('ka:)na作为输入项形式需要被语法继续分析。HS对/kana/→('ka:)na的音系分析步骤3如表7所示:
在表7中,同样的制约条件体系对候选项集合进行新一轮次的循环评估。候选项包含未发生音变的('ka:)na,以及各仅发生一次音变的其他输出形式。HS淘汰所有发生音变的候选项形式,从而选出最优选项('ka:)na。
至此,音系推导聚合于最后的输出项('ka:)na上,这就是该语言的语法所选出的表层输出形式,生成器到评估器的循环操作过程到此结束。
在生成器中,抑扬格音步/nemokotono/→(ne'mo:)(ko'to:)no的映射同样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操作:重音指派和元音加长。在表8中,候选项的前两个音节被分析為重音音步,满足制约条件HEADEDNESS(PrWd)。HS对/nemokotono/→(ne'mo:)(ko'to:)no的音系分析步骤1如表8所示:
表8也体现了“违反表层真实”的制约条件排序,因为获胜的候选项(ne'mo)kotono违反了SWP,而该制约条件则必须为表层形式的最终优选项所满足。
第二步音系推导过程继续组成音步,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和谐性提升过程。PARSE-SYLL排在SWP前面,因此,优选项是(ne'mo)(ko'to)no。表层形式不能违反的制约条件SWP再次在中间步骤中被优选项违反。HS对/nemokotono/→(nemo:)(koto:)no的音系分析步骤2如表9所示:
第三步推导的优选项是某个音步中的元音加长(无论加长第一个还是第二个音步的元音,最终输出形式的优选项都是一样的)。HS对/nemokotono/→(ne'mo:)(ko'to:)no的音系分析步骤3如表10所示:
第四步推导是第二个音步中的元音延长。第五步音系推导聚合于最后的输出项(ne'mo:)(ko'to:)no上。
同理,抑扬格音步/at?owowo/→(a't?o:)wowo的映射在生成器中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操作:重音指派和元音加长。其音系推导过程为/at?owowo/→(a't?o)wowo→(a't?o:)wowo。HS对/at?owowo/→(a't?o:)wowo的音系分析步骤1如表11所示:
表11的候选项(a't?o)wowo的前两个音节分析为音步,满足制约条件HEADEDNESS(PrWd),成为步骤1的优选输出项,在下一个分析步骤作为输入项。HS对/at?owowo/→(a't?o:)wowo的音系分析步骤2如表12所示:
在表12中,FOOT-BIN排在PARSE-SYLL之前,因此,表層形式禁止出现衰退音步('wo),SWP排在DEP-?之前,所以重音音步中,偶数音节的元音会加长,(a't?o:)wowo成为优选项。第三步音系推导聚合于最后的输出项(a't?o:)wowo上。
2.和谐串行理论对古典拉丁语的分析
与希克斯卡里亚纳语一样,古典拉丁语也存在跨韵律层级的交互性现象,但是其节奏模式是扬抑格重轻型(trochee)。
由于合乎语法的表层形式/amo:/→('a.mo)这一音变过程要同时涉及音步与韵素两个韵律层级,音变的原因是为了使/amo:/末尾长元音变为短元音,从而形成扬抑格音步('a.mo)。Mester(1994)认为,古典拉丁语的扬抑格音步结构是两个轻音节('LL)或者一个重音节('H)构成的双韵素音步。因此,合乎语法的表层形式('a.mo)既体现出元音变短,又体现出扬抑格音步。根据该语言现象,HS提出以下制约条件:
NON-FINALITY('σ):重音音节不能出现在韵律词末尾;
FOOT-BINARITY:音步必须是双音节或双韵素的;
LX≈PRHD(PR):语法词必须成为韵律词,且每个韵律词必须包含一个重音音步;
NON-FINALITY('ft):重音音步不能出现在韵律词末尾;
WSP-FOOT:音步内的重音节必须载有重音;
ALIGN-R('σ):重音必须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MAx-?:输出项中的韵素必须一一对应输入项中的韵素。
以/amo:/→('a.mo)的生成为例,从底层形式推导出表层形式的第一步是成音节化,即生成/a.mo:/结构。第二步,/a.mo:/→('a.mo)的映射在生成器中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操作,重音指派形成音步和元音变短,因此,在从底层形式推导出表层形式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中间步骤。这一中间步骤是具有轻重形式的('a.mo:),如果('a.mo:)在第一步推导中获胜,那么,NON-FINALITY('σ)和FOOT-BINARITY必须在制约条件等级体系中排在WSP-FOOT前面。因此,在表13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制约条件的排序:NON-FINALITY('σ),FOOT-BINARITY>>WSP-FOOT。HS对/amo:/→('a.mo) 的音系分析步骤2如表13所示:
在步骤2中,制约条件WSP-FOOT受到违反。这说明HS制约条件体系中存在“违反表层真实”的现象,这是因为拉丁语的表层形式中不存在('a.mo:)这种('LH)形式。
在下一步的音系推导中,长元音变为短元音,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和谐性提升。生成器的输入项是表13的优选项('a.mo:)。候选项集合里则包含('a.mo:)以及在这个形式之上仅发生一次音变的形式('a.mo)。表14将同样的制约条件体系应用于这一新的候选项集合,该语法因制约条件WSP-FOOT排在MAx-?之前而把('a.mo)选为最优选项。HS对/amo:/→('a.mo) 的音系分析步骤3如表14所示:
('a.mo)在古典拉丁语里是合法的表层形式,在第四步音系分析步骤中,HS的语法推导聚合在优选输出项('a.mo)上,('a.mo)即成为HS语法所选出的实际表层输出形式,这就结束了生成器到评估器的循环操作过程。HS对/amo:/→('a.mo) 的音系分析步骤4如表15所示:
四、比较与说明
以上分析了HS在解释两种节奏类型截然不同的语言——抑扬格音步的希卡利亚纳语和扬抑格音步的古典拉丁语——的跨韵律层级交互性现象时采用的语法操作模式。可以发现,HS语法操作证明它依然是一种OT理论,由可违反的普遍性制约条件等级体系构成。不过,它与P-OT理论也存在一定差异。HS严格限制生成器,而且生成的候选项集合需要严格遵循渐变性原则,候选项的和谐性提升从底层到表层的映射过程中被充分体现。与P-OT不同,HS制约条件体系中存在着违反表层真实(violation of the surface-true),即根据表层形式禁止出现的形式而设定的制约条件,在HS的制约条件体系内不一定排在前面。比如,希卡利亚纳语要求音步的输出形式必须是双韵素或双音节的,因此,在P-OT分析中,制约条件FOOT-BIN排在制约条件等级体系的首位,而且FOOT-BIN、HEAD(PrWd)和NON-FIN之间未发生冲突,所以不需要对这三个制约条件进行排序;不过,在HS语法分析中,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排序,因为虽然在最后一步音系推导中,最终优选项没有违反FOOT-BIN,但在音系推导的中间步骤(阶段)中,FOOT-BIN被中间一轮的优胜项('ka)na所违反。这就证明在音系推导的中间环节,会产生特定制约条件之间的冲突。
同时,HS还具有结构操作的完全适用性特点(full availability of structural operations)。由表(10)和表(12)可知,重读元音加长和音步组成之间出现冲突,这是因为PARSE-SYLL排在SWP之前,如果要生成韵律词的话,需要先构成音步,然后重音才落在加长的元音上。生成器可以生成各种韵律层级的操作,但是韵律结构的形成次序取决于制约条件排列体系。因此,HS中音系结构的生成过程不是基于严格的从下到上(bottom-up),而是线性串行推导模式。
OT是关于语言类型学的理论,通过对两种不同节奏类型语言的跨韵律层级交互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HS要优于P-OT语法模式,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前者对不同语言类型上的预测力更具约束性。一方面,P-OT在语法操作中会面临过多的解决方案问题,在类型学预测上有可能产生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语言类型;另一方面,HS语法操作借助渐变性与和谐性提升,对生成器产出的候选项加以限制,分步骤对整个音变过程进行渐进推导和解释,直到各步骤音系推导结束,HS语法操作最终聚合于某一特定候选项上,此时该候选项达到了整个推导过程的和谐性顶峰,并且是最和谐项。也就是说,基于和谐性提升的音系推导,HS成功解决了P-OT所面臨的过多的解决方案问题。
HS不是唯一的推导型OT理论,候选项链理论(Optimality Theory with Candidate Chains,简称“OT-CC”)与HS同为带有推导的OT理论(McCarthy,2007;马秋武,2008a,2008b,2012)。HS与OT-CC理论有一些类似,如两者“都要满足局部优化原则和渐变性等”(马秋武,2016)。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在于二者对生成器(GEN)和评估器(EVAL)的操作处理方式不同。OT-CC对评估器(EVAL)的制约条件的应用序次作出限定,根据制约条件PRECEDENCE(A,B)来分析不同类型音系的不透明现象;HS则不会对评估器的制约条件体系和制约条件的序次进行限定,而只对生成器(GEN)的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候选项形式进行限定,HS严格要求生成器所生成的候选项和输入项相比,仅在一个方面发生一次音变。这种对生成器的严格限定在P-OT和OT-CC中都不存在。总之,P-OT和OT-CC关注评估器对制约条件体系的设定与排列,而HS更重视生成器对候选项形式的严格约束;OT语法的研究重点是从评估器到生成器操作的转变,从而体现出OT理论的发展路向。
如前所述,HS语法模式要优于其他几种OT语法模式,原因是在于它在语言类型的预测上体现出和谐性提升,并对输出项更具制约性。韵律层级结构研究是当今音系学研究的热点,而跨韵律层级的交互性现象正是音系学家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因为该音变现象要同时涉及韵律结构中音步与韵素两个韵律层级的交互作用。本文对P-OT和HS理论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节奏类型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的韵律结构,发现不同语言的跨韵律层级交互现象是研究制约条件和音系操作交互性的重要实例。P-OT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HS在这方面表现更好,能够合理处理在音变过程中需要同时涉及多个韵律层面的跨韵律层级的交互性问题。诚然HS语法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怎样更好地解释音系不透明现象;是否能解释英语音系短语中功能词的重音指派现象;与和谐语法(Harmonic Grammar)理论相比,如何成为一种更合理的类型学理论等。这些都值得学界认真思考,也是优选论研究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Archangeli,D. & Langendoen,D.T.Optimality Theory:An Overview[M].Oxford: Blackwell,1997.
[2]De Lacy,P.Themes in phonology[A].In De Lacy,P.(ed.).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Phonology[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3]Downing,L.J.The Prosodic Hierarchy in Chichewa:How Many Levels?[A].冯胜利编.韵律研究(第一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Hyde,B.Layering and Directionality:Metrical Stress in Optimality Theory[M].London:Equinox,2016.
[5]Kager,R.Optimality Theo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6]Kaisse,E.M.Connected Speech:The Interaction of Syntax and Phonology[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5.
[7]Kr?mer,M.Current issues and directions in Optimality Theory:constraints and their interaction[A].In Hannahs,S.J. & Bosch,A.(eds.).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Phonological Theory[C].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8.
[8]McCarthy,J.J.A Thematic Guide to Optimality Theo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9]McCarthy,J.J. & Prince,A.Generalized Alignment:Prosody[A].In McCarthy,J.J.(ed.). Optimality Theory in Phonology:A Reader[C].Oxford:Blackwell,2004.
[10]McCarthy,J.J.Hidden Generalizations:Phonological Opacity in Optimality Theory[M]. London:Equinox,2007.
[11]McCarthy,J.J.Doing Optimality Theory:Applying Theory to Data[M].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2008a.
[12]McCarthy,J.J.The gradual path to cluster simplification[J].Phonology,2008b,(2).
[13]McCarthy,J.J.An introduction to Harmonic Serialism[J].Language and Linguistic Compass,2010,(10).
[14]McCarthy,J.J.How to Delete[A].In Khalfaoui,A. & Tucke,M.A.(eds.). Perspectives on Arabic Linguistics XXX[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19.
[15]McCarthy,J.J.Cross-level interactions in Harmonic Serialism[A].In McCarthy,J.J. & Pater,J.(eds.).Harmonic Grammar and Harmonic Serialism[C].London:Equinox,2016.
[16]Mester,R.A.The Quantitative Trochee in Latin[J].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1994,(12).
[17]Nespor,M. & Vogel,I.Prosodic Phonology[M].Dordrecht:Foris Publications,1986.
[18]Nespor,M. & Vogel,I.Prosodic Phonology:With a New Foreword[M].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7.
[19]Prince,A. & Smolensky,P.Optimality Theory: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M].Cambridge,MA:MIT Press,1993.
[20]Schiering,R.,Bickel,B. & Hildebrandt,K.The Prosodic Word Is Not Universal,But Emergent[J].Journal of Linguistics,2010,(46).
[21]Selkirk,E.O.Phonology and Syntax:The Relation between Sound and Structure[M].Cambridge,MA: MIT Press,1984.
[22]Selkirk,E.O.On derived domains in sentence phonology[J].Phonology Yearbook,1986,(3).
[23]Selkirk,E.O.The syntax-phonology interface[A].In Goldsmith,J.,Riggle,J. & Yu,Alan,C.L.(eds.).The Handbook of Phonological Theory(2nd edition)[C].Malden,MA:Wiley-Blackwell,2011.
[24]Vogel,I.Universals of Prosodic Structure[A].In Scalise,S.,Magni,E. & Bisetto,A.(eds.). Universals of Language Today[C].Berlin:Springer,2009.
[25]Wolf,M.A.Optimal interleaving:Serial phonology-morphology interaction in a constraint-based model[Ph.D].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MA,2008.
[26]端木三.音步和重音[M].北京:北京語言大学出版社, 2016.
[27][美]冯胜利,王丽娟.汉语韵律语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8]柯航.韵律和语法[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8.
[29]马秋武.优选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a.
[30]马秋武.候选项链理论评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b,(6).
[31]馬秋武.候选项链理论:问题与对策[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32]马秋武.和谐串行理论:一种带推导的优选论[J].当代语言学,2016,(3).
[33]秦祖宣,马秋武.韵律音系学研究综述[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34]沈家煊.“能简则简”和“分清主次”——语言研究方法论谈[J].南开语言学刊,2017,(2).
[35]许希明.英汉语音对比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36]张洪明.韵律音系学与汉语韵律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当代语言学,2014,(3).
[37]赵永刚.句法—音系的交互与汉语韵律层级理论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2).
[38]庄会彬,赵璞嵩,冯胜利.汉语的双音化[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8.
Abstract:Harmonic Serialism is a derivational Optimality Theory advanced in recent years. Using the comparative method, the present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and explains the basics and framework of Harmonic Serialism, and illustrates its analytic method with some examples of cross-level interactions in the prosodic structure. Then by comparing with Parallel Optimality Theory,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Harmonic Serialism. After comparison, it is found that the Harmonic Serialism can better explain the cross-level interactions, which is an optimality theory with explanatory adequacy.
Key words:phonology;Optimality Theory;Harmonic Serialism;prosodic hierarc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