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休假制度

2020-07-14 06:57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朝代朱元璋皇帝

古代的休假制度

我国休假制度起源于官员休假,最初多与节令、时令日等庆贺活动有关,后逐渐形成独立的休假制度。

汉代:上5天休1天,放假回家洗澡

在汉代以前,官员也有休假制度,如秦代的官员将休假称呼为“告归”。只不过自汉代起,官员休假写入法律,有了明确的规范。汉代开创并确立了“五日一休沐”的制度。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汉律》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让官员回家休息沐浴,和家人团聚。

汉代时,官员上班是寄宿制,平时大家在官署宿舍同吃同住同工作,只有放假才能回家。古代的达官贵族很重视“沐头浴身”,湿的头发不能束冠,也就不能在朝堂“上班”了,所以汉代给了专门的假期来沐浴。该制度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代,前后共实行了800多年。汉代官员除了日常的做五休一,每年冬至、夏至也会各放五天假。

唐代:冠假、寒衣假……变着法儿放假

到了唐代,因为大多数官员和他们的家人住在一起,因而五天一次的“休沐”变成了十天一次的“旬假”,假期一下子缩水到了一个月三天。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清晰记录了大家趁着“旬假”举行的聚会。

唐代春节可以放假七天,从腊月二十八开始,一直放假到正月初四。虽然有七天假,但家在外地的京官们也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因为大年初一,大家必须从暖烘烘的被窝儿里爬起来去给皇上拜年。

但是,别急着同情唐代人,唐代的休息日一点儿都不少。除了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几个节日,儿子行弱冠礼、子女结婚、亲属结婚、五月的田假、九月准备冬衣的寒衣假、重要诞辰(老子寿辰、佛诞放假1天,皇帝寿辰放假3天)等都会放假,一年加起来假期达到八十几天。

除各种法定的假期外,唐代的官员还可以视各种特殊情况临时请假。但请假要有一定的限度。《唐六典》中说,如果有事请假,京官“职事三品以上给三日,五品以上给十日”,且在一个月之内,不能请两次事假。若有病请假,假期可以延长,但也要有限度,即连续请假不得超过一百天,否则就解除其职务。

唐代的休假制度比较宽松,婚假、丧假、探亲假等已十分完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伦理道德的遵行和对人性的尊重。

寒衣假:9月份左右有15天备制寒衣假,也称授衣假。《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这时放假是因为天气逐渐变冷,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以便更好地迎接冬天的到来。(唐代《学令》)

宋代:假期最多的朝代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传统节日最多的朝代,逢节必休,更有“黄金周”。如元旦(正月初一)、寒食节、冬至各7天假,圣节、上元、中元、夏至、腊日各3天假,合计每年假期有120多天。大大小小的假期加起来,相当于一年的三分之一都在休假……需要注意的是,宋代时,老子寿辰、佛诞的假日被取消了,只剩下皇帝的寿辰可以放假。

假期一多,最高兴的当然是“公务员”队伍中的文人。如苏轼借著假期,留下许多千古绝句。《赤壁赋》第一句,就点出了写作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七月半是中元节,苏轼趁此假期去泛舟赤壁,好不乐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千古名篇就此流传。

唐宋两代,文学成就斐然。从某种程度而言,两朝相对成熟、宽松的休假制度也给文人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不过,宋代过于宽松的休假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吏政松懈。

元代:上朝多好!放假,没有!

元代建立后,或许是因为曾经严酷的生活环境,统治者认为给朝廷工作就是一种放松,不属于劳动的范畴。再加上之前宋代政府冗员太多,造成吏政涣散。元代皇帝怕重蹈覆辙,于是休假几乎没有了,全年也只休息16天而已。

明代:皇帝是个工作狂!

明代初期,比元代也好不了多少。据说,朱元璋是个“工作狂”,所以明代官员每年只有18天假期,分别是元旦(正月初一)5日、冬至3日、元宵节10日。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朱元璋那般“沉迷工作”。朱元璋死后,明代的皇帝顺应官员的申请,“被迫”答应增加假期,增加3天月假,加上原来的18天,每年休假有50多天。

清代:确立星期天为公休日的休假制度

清代前期基本上沿袭了明代的休假制度,后来朝廷把常规休假和元旦(正月初一)、冬至、元宵三个节日的假日合并到一起。到了鸦片战争以后,受到西方国家影响,把星期天作为公休日,逐渐确立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休假制度,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通常来说,不管哪个朝代,休假制度都与当时的生产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一直是中国人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

猜你喜欢
朝代朱元璋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最含蓄的画谏
画谏
朱元璋为何放过了汤和
猜朝代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浅解三字经(之八十)
朝代谁也不服谁
不懂就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