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8日,华中农业大学给全校师生发了一份十分接地气的倡议书: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亮明身份,就地参与春耕生产。这份倡议书提到,时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和春耕生产重要时节,广大农村地区迫切需要统筹开展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广袤农村急需大批農业科技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就地依法、科学、有序地帮扶春耕备耕。倡议书中还“要求”广大师生:第一,要积极主动担当作为,亮明身份就地参与春耕生产;第二,要扎实帮扶春耕生产;第三,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倡议书发出后,“华农”师生及校友纷纷响应,并在该校官方微信、微博留言,向母校汇报就地参与春耕生产的实际行动。
不少人纷纷留言:“报告母校,2013届及2016届毕业生正在湖北恩施积极投入家乡农业生产!”“报告母校,2019届毕业生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正在湖北十堰积极投入家乡农业生产!”
多维解读
角度一:人才应与时代合拍
这一行动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更提醒我们当代大学要培养出适应时代的人才。大学培养的各类人才最终将走向社会,成为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价值的贡献者。大学应该培养有一技之长并能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方方面面的人才。如今,国内各类大学都面临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社会定位。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什么样的人才都必须要与时代合拍。华中农业大学结合国内抗“疫”实际,将抗“疫”与教学相结合,符合了培养人才的时代导向。
角度二:实践出真知
从理论到理论的专家学者,以及纯属“钻书本”的大学生,不可能是真正的人才。人才,离不开实践的塑造和磨炼。无论是农业类学科、工业类学科,还是以科研为主的学科,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学农的大学生,不深入一线了解农业农村现状,不真正掌握农业农村和农民所需,是脱离实践的。历史和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践,大学课堂结合社会现实,“开动脑筋”再加上“动手动脚”,这样的人才最过硬。
角度三: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
当代大学生最缺什么?不是理论和知识,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和“仰望星空”的目光。大学生群体,既要有胸怀祖国的大抱负、大信念,有为时代而歌的奉献精神,更应有“一脚一脚”丈量土地的踏实。新时代的大学课堂,有多媒体等新的科学手段用于传播知识,有优越的食宿条件,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但外界物质保障的“丰厚”只是一个基础,大学生能否真正走得远,能否真正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还应该真正贴近“最需要的地方”、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广大基层,广大农村,广大社区、工厂,是培养人才的真正熔炉。
适用话题
实践、人才培养、奉献
(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贺小青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