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清泉
甲方企业在采购人力资源服务时,经常会涉及审查乙方服务商经营资质许可的情况。相关资质主要涉及《劳务派遣许可》《人力资源服务许可》两大资质,但人力资源服务、劳务派遣与岗位外包等不同业务所需要的经营资质有一定的差别,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本文将对人力资源相关服务的经营资质许可原理、关键点以及商事政策发展趋势进行深度解析。
我国原有的商事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对经营的限制较多,资质许可相对复杂繁琐。而近年来,随着优化营商环境和“放管服”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商事制度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商无资质不准为”过渡为“法无禁止即可为”。在管理思路上,也越来越倾向于简政放权的“放管服”思路。
2013年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改善了企业登记环节中高昂的设立成本、复杂程序以及法律不确定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
2014年2月19日,国务院决定修改《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8部行政法规、废止2部行政法规,确保改革依法推进。
2014年3月1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正式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2014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两次提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我国逐步推行工商登记审批改革。2014年1月以来,已将全部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先后分四批改为后置或取消。2015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的意见》(国发〔2015〕62号),明确“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国务院决定外,一律不得设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也不得通过备案等方式实施变相前置审批”,“经营者从事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外事项的,直接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工商部门依法核发营业执照”。
市场主体经营许可判断方法可参见表一。
国发〔2015〕62号文附件中列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和监管职责的“先照后证”改革相关审批项目,共计186项(参见表2)。
根据上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商事经营审批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商事经营审批总体呈现出放松管制特点,62号文将审批事项缩减为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186项,且其中需要前置审批的为37项,占比不到20%。
第二,从主管部门来看,审批项目最多的部门主要集中在一些关系到金融安全、意识形态、生命健康、公共安全等特殊行业领域。而一般行业领域经营无需特别审批。
第三,前置审批需先经相关审批部门审批后,凭许可文件、证件向工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外的,可直接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工商部门依法核发营业执照。
第四,人力资源相关的有4项,均为后置审批。包括:设立中外合资(合作)职业中介机构许可;设立职业中介机构许可;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业务范围审批;中外合作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设立审批。
人力资源行业的第一个资质许可是《人力资源服务许可》。2018年7月,国务院公布《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国务院令[2018]第700号),其中条例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各项服务采取了许可制、备案制等不同规定。例如,该条例第十八条列明了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时采取的许可制和备案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劳务派遣业务的,执行国家有关劳务派遣的规定(参见表3)。
职业中介活动会采取更加严格的行政许可,一般需要材料审查和实地审查等严格程序。因此,甲方采购职业中介相关服务时,务必要审查乙方服务商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其他服务如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就业和创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培训、承接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则相对宽松一些,仅需采取备案制即可。可以看出,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简化。
人力资源行业的第二个资质许可是《劳务派遣经营许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明确了经营劳务派遣业务需要先经过行政许可,《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对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的具体办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需要先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
甲方采购劳务派遣服务时,务必要审查乙方服务商的《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