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

2020-07-14 16:21罗佳奕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孩提讯号餐桌

罗佳奕

“莫言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小小的孩童,端坐餐桌前,拿起筷子,看着满桌佳肴,敲打筷子,是孩子们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常常呵斥“不能敲打碗筷”,但孩子们还是把筷子当成玩具敲打一番,宣告第一个叛逆期的到来。

我小时候第一次用筷子,是父母手把手教会的。小小的手握着长长的筷子,几番尝试,仍难以夹起米饭。沮丧时,父亲严肃地说:“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都会用筷子。”母亲总是带着鼓励的语气说:“用筷子,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就这样,我慢慢学会了使用筷子,也了解了筷子的文化。

有一年,亲戚们一起吃团圆饭。当筷子摆上餐桌,长辈们还没动筷子,我抓起筷子准备开吃,抬眼却发现父亲正用“眼神杀”盯着我,面无表情地对我摇头示意。我一脸迷惘地把目光转向母亲求助,结果得到的讯号是:不允许!看着心爱的菜肴从我眼前转过去,我拿着筷子的手停留在空中片刻,不情愿地慢慢缩了回来,轻轻放下筷子,假装若无其事地等待父母发送讯号。祖父祖母拿起筷子,父亲母亲拿起筷子,我恍然大悟,紧跟着也拿起了筷子……饭后,我跟父母一起回家,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夜香弥漫在空中,织成一张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那时的自己对人情世故、吃饭礼仪一窍不通,说好听一点儿,内心纯洁,餐桌礼仪和规矩是不在自己的意识领域的。

父亲慢慢向我普及有关筷子的文化与禁忌:筷子在先秦时期称为“梜”,汉代称“箸”,“箸”字的繁体写法是“筯”。从读音和字形上就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明代开始称“筷”。用筷有很多禁忌:忌敲筷、忌翻筷、忌刺筷、忌剔筷、忌指筷……吃饭有吃饭的规矩,做人也有做人的道理。

自从初中住校后,每到周末回家,餐桌上的菜肴如年夜饭般丰盛。父母吃饭时,总不忘把盘里最好吃的菜挑出来夹到我的碗里。每当我拿起筷子时,时常想起父亲的叮嘱:“做人要像一双筷子,拿得起,也放得下。”总會想起母亲把我拉到一旁,并用“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的故事让我明白团结的力量。

幼时,长辈教会我们使用筷子,是传承;孩提时,父亲制止我们抢先夹菜的筷子,是明礼;长大后,用筷子把妈妈爱吃的菜夹到她的碗里,是感恩;家人聚会时,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好了一双双筷子,是团圆。

筷子,不仅是传统餐具,更承载了启迪、传承、明礼、思念、守望和感恩。

教师点评

普通的筷子中竟然有这么丰富的内涵!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作者笔下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她记叙了幼时、孩提时、长大后等几个与筷子有关的场景,在叙事中加深了筷子的文化内涵。文章的布局很有智慧,在递进结构中,又关注了结尾的总结升华。如果我们也能像小作者那样留意身边小物件的意义,不断地去感悟与思考,也能挖掘出许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叶硕)

猜你喜欢
孩提讯号餐桌
色彩缤纷的腊月餐桌
孩提之痛
鲁季平
GB 10810.3和QB 2457标准中交通讯号识别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的探险计划
大餐桌,小小船
小餐桌上来点“鲜”
南国初夏
母爱
上涨讯号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