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摘 要] 文章从心理学角度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小组团队活动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入既有心理学理论支撑,更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团队活动;学习金字塔;心理学;活动的民主性
问题的提出
前几年教学案比较火的时候,和一些同事交流,得到的共同感受是教学案太强调接受学习,学生多数属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特别对于一些概念的由来用不了多久学生已经抛之脑后,不知所以然.而学生也说,数学老师就像独裁者,作为学生能听清命令,完成任务已很不错,至于为什么要这样他们很少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让离开校园后的学生回校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老师我已经把你教的全还给你了”.
笔者有幸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发现前面所说的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不是在外界环境支配下通过练习、强化所形成的刺激,而是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所以作为主体的学生要亲力亲为,教师不能取代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维持和促进学习.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学案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式的,教师取代了学生的真正学习.这几年笔者和同事们尝试着用学习小组团队活动的方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些也是可以用心理学知识来解释和加以改进的.以下笔者以“直线的斜率”一课谈谈想法和做法.
学习金字塔理论奠定团队活动教学模式的基础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下面我们来对照学习金字塔分析一下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案.
教学案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教师注重概念的讲清、实战的操练;学生的学主要停留在听讲阅读层次,实践部分基本放在巩固练习中实现.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学生对概念的形成过程所知甚少,会做却不会说,对概念的遗忘率居高不下. 而团队活动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更有效,也正是因为这种方式更多地给予学生讨论实践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很多讲的机会,对照学习金字塔才恍然大悟,这就是在教授他人知识. 用学生的话说,这样的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知道了学这个概念是为什么,遇到问题该怎么办. 这不就是作为一个老师最想教给学生的吗?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慢慢成熟的团队活动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在这个理论的指引下,我们的教学设计注重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主动学习,学到的不仅仅是那些便于解题的知识点,而是发现那些知识点的方法和过程.
可是,也有这样的现象,同样的一份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教授,同样的一个活动设计由不同的老师引导,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这背后又有什么心理学故事呢?
活动的民主性提升团队活动教学方式的效果
團队的内在动力对个体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孤立的个体. 团队一旦形成良好的组织结构和融洽的气氛,更有助于个体的发展. 而民主团队中的个体积极性更高,从而学习活动的目标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因此团队活动模式的核心动力就是民主. 教师应适当地稚化自我,保证团队活动的民主性,从而激发团队内在动力.下面仍以“直线的斜率”一课为例,解答为何会出现同样的一份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教授,同样的一个活动环节由不同的老师引导,效果会大相径庭.
在概念的形成和辨析环节中,教师提出小组讨论的内容:如何寻找一个量,该量既能体现直线的“陡峭”程度,又能反映直线的“方向”.
课堂实录(1)教师对所分小组讨论情况了解后,挑选的是教师认为最理想的那组同学发言. 学生将小组讨论结果投影展示. 然后教师引领其他小组成员验证了两点,一是这个量能否区分情境2中坡度相同方向不同的两条直线,二是同一条直线取不同的点这个量是否是定值.验证结束后,大家一致认同这个量符合要求,定义为直线的斜率.
课堂实录(2)教师对所分小组讨论情况了解后,挑选的小组发言如下:我们小组认为坡度大家都会计算了,那么只要解决方向问题. 所以不妨将从左往右上升的记为“正”,反之下降的记为“负”.教师此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征求其他小组意见. 其他小组有表示认可的,也有小组提出质疑,认为这个研究的方法可以,但没有达到老师所提的一个量的要求.此时教师肯定学生想法,提出进一步的讨论方向. 大家通过坡度的计算,可以预见我们将找的这个量与这条直线上取点的位置无关,那么我们不妨一般化设直线l上有两点A(x1,y1),B(x2,y2),请同学们再找找看能不能用一个量或者说是一个式子来达到目的. 再次讨论后,能回答出的小组就很多了. 这里教师提供质疑空间. 学生就会自行发现这个式子并不是适合所有的直线,到这里斜率概念的产生和剖析都水到渠成.
比较两堂课的实录,不难发现,实录(1)纵观班级这个团队,教师更像领导者,带着自己的队友直奔自己已知的知识目标. 课后学生窃窃私语,他们小组是怎么想到的,难道没有其他方法了吗?相反,当老师适当地稚化自己,像实录(2)那样尊重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由易到难,由近及远,跟着学生一起经历了一次概念的发现之旅. 笔者更看重这位老师的是他提供小组间质疑机会,不仅让概念的剖析详尽到位,更真正意义上营造了民主气氛,课后学生会认为这个量是大家共同找到的,学习的成功感倍增.
实践反思
(一)教师应懂得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最大的困难不是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团队活动,而是参与团队活动的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 教师只有能多从心理学角度思考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做好一个引领者,让团队活动落其实处,显其真效.
(二)心理学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有待加强
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而心理学理论在学科中的渗透依然很薄弱. 团队活动在教学设计中的融入只是心理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一个案例而已. 而这个案例已经让我们看到在心理学理论的支撑和技术指导下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且更高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