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雪松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从曾经的“居者有其屋”升级为“居者优其屋”,如何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型居住区,进而建设生态城市是我们现阶段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从总体布局策略、生态环境策略和建筑设计策略三个方面阐述生态型居住区规划设计。
【關键词】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城市化水平的量虽然有所提高,但在质上还有待改进,短时间内大量人口的集聚,也带了土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污染、居住环境恶化等诸多不利影响,如何提高人居环境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城市生态型居住区作为居住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营造高品质宜居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有着重要意义。生态型居住区是指充分尊重自然、社会、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生态技术手段,在居住区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目的,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
营造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需要立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大主题,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如绿色建材的使用、雨水的收集利用、地热能的利用等来实现“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目的。本文主要聚焦居住区规划设计阶段,如何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从总体布局策略、生态环境策略和建筑设计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1、总体布局策略
在古代风水学中,古人对于居所的选址布局不管是受地理位置的制约,还是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识的影响,都决定了建筑选址通过“负阴抱阳”所体现的方向和空间感,“背山面水向阳”是古代建筑的最佳选址,《管子度地篇》也记载了“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的建筑选址布局要点,这都说明古人认为自然环境中的阳光、空气、水这些因素与建筑选址布局休戚相关。同样,现代生态居住区的总体布局也离采光和通风因素。
适宜的光照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在居住区规划时需要确定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建筑间距来保障足够的日照时长,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不同建筑气候区关于日照的要求不尽相同,必须结合各地的条件在保证居住建筑冬季的采光时长的基础上,防止夏季的西晒。在整体建筑布局上,常常利用错位布局、点条结合、成角度布置等手段在节约用地的原则下,改善居住区日照条件。同时还可以结合Ecotect生态软件,对整个居住区的日照辐射进行模拟,结合分析结果,科学指导不同性质活动场地布置、不同习性植物种植以及不同功能建筑的布局等。
良好的自然通风对于改善居住区的热舒适性和建筑能耗有着积极的影响,夏季居住区内部由于空调集中使用形成的小型热岛,使得人们不得不长时间使用空调改善热舒适性,进而导致了空气污染的集聚以及建筑能耗的增加;冬季由于建筑布局而形成狭管效应,导致了局部的强风对行人会造成一定的伤害。适宜的建筑布局可以解决夏季热岛效应和冬季的狭管效应,有效提升居住区内部的热舒适性、降低建筑能耗。在总体布局规划阶段,可利用Fluent等流体力学软件结合当地的气象数据,对规划居住区夏、冬两季工况下的风环境进行模拟,并根据结果对建筑布局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
2、生态环境策略
生态环境策略主要指利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打造生态环境宜人的住区环境,海绵城市的核心思想即低冲击影响开发,其策略的含义及措施如下:“渗”指能让雨水渗透到地下,降低地面泾流系数,具体措施包括:在居住区内构建雨水花园、透水性铺装等工程,让雨水能够渗入地下,从而减少地面泾流;“滞”指延缓雨水排出的时间,降低对排水管网的冲击,具体措施包括:利用生态草沟、下凹式绿地、调蓄池等设施滞水,延缓洪峰的出现;“蓄”指采取多种措施蓄水,具体措施包括:保护、恢复和改造居住区内原有的河湖水域、湿地并加以利用,建设雨水收集调蓄设施等,降低径流峰值流量;“净”是指将雨水净化后备用,具体措施包括:开挖人工湿地,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净化雨水,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用”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具体措施包括:绿化浇灌、道路冲洗、景观用水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排”指将多余的雨水通过地下管网排出。
3、建筑设计策略
建筑设计策略是指在居住区建筑设计时或既有建筑改、扩建时,根据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合理的安排组织建筑物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能够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生态建筑策略一般包括:节能建材的设计、建筑遮阳设计和建筑体形设计等内容,本文主要从建筑体形和建筑遮阳两方面进行阐述。
建筑体形方面,一般建筑体形越复杂,围护结构的散热面多,体形系数就越大,建筑能耗也就越大。一般造型新颖的建筑往往都与绿色节能背道而驰。因此在进行生态居住区的建设设计时,需要对规划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周边环境进行全方面的调研,并对建筑的体形系数、气象指标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在满足建筑造型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建筑物层数或加大建筑的长度减少建筑物的宽度等措施,尽量压缩建筑的体形系数,体形系数控制在0.3以内,以达到建筑生态节能的效果。
建筑遮阳包括建筑内遮阳和建筑外遮阳,建筑内遮阳主要是通过百页窗、帘布等建筑内部遮阳设施,建筑外遮阳分为绿化外遮阳、固定外遮阳和活动外遮阳三类。绿化外遮阳主要指建筑外立面的立体绿化和建筑屋顶的屋顶花园,通过立体绿化和屋顶花园,充分利用有效空间,打造居住区生态立体环境,不但可以提高居住区绿化率,拓展居住区绿化景观功能,还具有节能环保、降噪隔热的效果。据统计,采用立体绿化和屋顶花园的建筑可以利用绿植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在夏季可以启到隔热的作用,室内温度比室外可低2-4℃,在冬季,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室内温度比室外高1-3℃,空调能耗可降低40%左右[1]。
结语:
中国传统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人要向自然学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愿。生态居住区的规划理念其实就是一种“返璞归真”,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原理,再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从多方面运用自然生态的策略,塑出高品质的居住生态环境,为人类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2]。
参考文献:
[1]葛立堂.城市生态型居住区规划设计[J].建筑设计,2018(15):27-29.
[2]赵瑞峰,冯敏,刘书强.生态型居住区规划设计[J].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