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婷
摘 要:在21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网络科技发展迈入新阶段,网购也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进入百姓生活。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活跃的团体,网购成为他们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学术界中有关网购问题的研究也是不少,许多研究资料中认为网购消费在给大学生带来多样选择、省时便捷、满足不同消费心理的同时,在网购的不同发展阶段中都存在着不同的消费现状,大学生网购存在着消费频繁、购买力上升、节假日促销节高额消费等情况。本文在搜集了近几年学者们分析大学生网购现状,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合理进行网购消费,从学生自身,学校、商家、政府等方面的思考对策相关的学术研究上进行了梳理归纳。在下一步的研究中,需要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视角去分析问题,使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
关键词:大学生 网购现状 网购风险 对策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7(a)--04
进入现代智能化大数据的社会以来,网络的发展让网购成为一种主流的消费方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网购规模也不断扩大,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网购潮流前线的主力军,网购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他们在网购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问题也遇到很多的风险。因此,大学生如何合理进行网购、正确恰当地应对网购现存的风险,也成为当前社会各界重视的大问题。网购发展至今,国家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来维护消费者权益,政府也加强了对网购平台的监管力度。在学术界有不少关于安全网购的论文报刊发表,本文综合了学者们对大学生网购的现状及网购的不同原因的分析,对现在大学生网购所面临的风险与思考解决对策的论文研究作了进一步综合梳理。
1 大学生网购的现状
在网络信息快速传播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网购行为越来越普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都存在着不同的现状。以下就学术界学者们对大学生网购现状的研究进行了总体梳理归纳。
1.1 网购消费频率较高,网购消费的购买力上升
当代网络科技的发展与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学生上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花在网购上的时间也是不少,购买的频率日渐升高,购买商品的价格区间不断扩大。杨燕(2017)研究得出大学生月均网购次数1~3次占网购次数总比例较多且一次网购消费额在200元上下[1]。从上述的数据中说明学者们在大学生网购现状研究调查中得出的大学生网购次数与网购物品价格是在逐渐增加,购买力不断提高,网购所花费的金钱数额越来越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存在着一定趋同性,在下一步研究中应具体全面分析网购消费额上升原因是否是帮身边其他人购买商品经济等因素导致。
1.2 节庆、促销节成消费高峰期
网购平台在特殊的节假日中会通过一些网站优惠活动刺激人们进行消费,在商品的待购诱惑下也就成为人们疯狂购物的高峰期了。戴雨燕等(2016)表明在“双十一”这一天30.03%的大学生是根据自己的购买所需去消费,还有13.99%的大学生是由于膨胀的购物欲在这一天购买商品[2]。在春节囤货期或是开学季、情人节等,网购平台促销活动借助优惠券包邮、店铺优惠等来刺激学生网购消费。购买力上升现象正好符合了学者们对大学生在网购平台中的促销节、节庆活动中网购消费的热购期现状研究得出的结论。
1.3 网购商品结构单一
大学生在网购平台面对商品待购诱惑,网购平台涉及衣、食、住、行乃至教育、休息、旅游、住房、充值、缴费等全方面服务,在浏览物品时会有针对性地对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进行购买。朱艳春(2018)分析得到94.1%的大学生在服饰方面网购开支大,在食物开支上占比也增加至73.9%,书籍与网课购买开支所占总人数比例有49.8% [3]。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大學生在书籍、服饰、生活用品等方面的开销不合理,没有结合自身的需要去消费,网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且消费结构单一。这些学者们的研究数据统计分析都认为有些大学生网购消费结构不合理,还需要提高自身分析能力与正确对待问题的能力。学者们在网购商品结构分类上的研究面较广且研究网站数据可靠性较强。
1.4 网购平台的选择带有一定倾向性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平台数量也不断增多。大学生网购也会对网购平台的选择有一定的倾向。调查研究得出,一些大众化购买点评度高的、商品质量好、创建历史较长且值得信赖的平台会更赢得大学生的喜爱。中国知名的网购平台如天猫、京东商城、唯品会等,多方位的广告宣传,可信度较高,赢得许多大学生的优先选择。学者们在大学生选择购物平台方面的研究上总体都认为大学生网购有偏好、有针对性地选择平台进行消费。
在上述大学生网购现状分析的研究资料中,学者们有关网购现状的研究有大学生网购频率升高,对于消费热潮会带有冲动性心理去购物,购买商品结构单一,网购平台的多样性同样会影响大学生进行网站选择性购物等特点。研究角度还可以深入到性别上或者专业上的网购现状分析,因为在新的网购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网购现状。
2 大学生网购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购平台增多,网购支付方式更方便快捷,网购成为大学生们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网购在带来优势同时,仍使大学生面临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网购面临的风险与维权困难等问题,以下就研究学者们对网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后进一步作简要梳理。
2.1 复杂非理性的购买消费心理
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开始了自己独立的生活。离开了家这个温暖的港湾,离开了父母的视线,他们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受身边种种因素影响,大学生们在网购时有不同的消费心理,从而进行不同的消费选择。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时间充沛,大多数学生会用手机来网购,购买到自己所钟意的商品,一些学生没有控制地去下单,这就容易导致过度消费的不理性消费问题。结合学者们的研究观点,大学生网购消费形成了自身兴趣点所在导致的多元化购买欲与追求个性而一味从众的消费心理,同时学者们基于大学生心理方面认为大学生网购还有虚荣心与攀比心理等复杂的消费心理问题。
2.2 网购消费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存在不合理消费现象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几乎不必再为上学费用担心,零用钱也增加不少。刘亭等(2017)认为正是由于现在的衣食无忧让大学生网购消费没有目的性、计划性的去消费,课本经典读物等书籍的网购消费很低,但对于衣服要求名牌服装、手机新品和笔记本电脑等却是超额开支,在网购消费上缺乏计划性购买,造成不合理消费[4]。学者的研究分析到大学生网购不合理的现象与不科学的消费观影响着大学生作出正确的网购消费选择。
2.3 网购面临的风险大且维权困难
网购商品是消费者无法摸得到的,所以产品质量问题或是商品功能性好坏问题都是无法估摸的,网购存在的风险之一就是商品真实性与质量高低的问题。网购商品质量的可信度低,有些卖家弄虚作假把不符合自身事实的产品信息放到自己的商铺商品信息上,迷惑消费者购买虚假商品,致使消费者面临消费受骗风险。刘玉芽等(2015)研究表示大学生在网购时会面临很多风险,例如:资金交易风险、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等。而大学生在感知交易风险敏感度的高低上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网购行为意向的决策[5]。大学生网购出现问题时,对于商家的发货错误要求补发或是退货等情况无法顺利解决,便选择不追究责任自认倒霉。这也是维权困难导致大学生维权意识不深刻。学者们在大学生网购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分析中,有学生自身消费心理原因及网购商品存在质量真实性得不到保障与产品发货存在欺骗风险,学者们也都认为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大学生们的重视,同时建议大学生提高辨别真假的能力。
随着网购潮流的盛行发展,大学生在网购中选择的支付行为也日益丰富。网购是比较虚拟的购物方式,看不到商品的好坏,在网购交易中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学者们对大学生网购问题的分析立足于不同角度的基础上去分析研究,都得出了较为科学的研究数据。但是在网购问题研究中学者们还缺乏多层次分析研究,在网购出现问题上还有消费者与商家的信任问题,面对网购商铺客服的态度时,不同的服务态度会导致大学生作出不同的网购选择,不好的服务态度会让一些大学生害怕与商家进行沟通调解,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会更加失去主动权,更是会加大网购不顺利的风险,学者们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还需基于不同立场去分析网购问题,以期得出更可靠的结论。
3 大学生网购存在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作为网购的主力军,在网购市场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许多学者在有关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中表示,大学生在网购中基于多种影响因素的诱导驱使他们进行不合理网购而产生了许多网购问题。以下就学者们影响网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
3.1 个人经历与生活环境的差异
在大学生成长道路上,个人的经历与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今天的许多中国家庭中很多都是一胎,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他们的需求家长们都尽力去满足,溺爱性的任由孩子进行购物,这样就会对大学生网购存在过度消费等不合理消费行为有着不好的影响。在许多学者对大学生网购问题分析研究中,认为大学生网购受到生活环境因素与家庭因素影响自己做出不同网购消费的行为。
3.2 多样的需求动机与自身低自控力
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需求才让大学生去选择网购来满足自身的需求,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网购从低需求逐渐向高层次的需求发展。班惠英(2015)研究得出,部分大学生心理追求标新立异有着多样需求,他们开始是试探性地进行购物,接触网购时间久后会向多样的物品进行消费,需求不断增大,开始个性化网购追求[6]。毕肖雯研究指出大学生存在相似性群体购物,容易受到集体的影响而去尝试购买新的事物,自控力较低、冲动性购物较频繁。学者们在研究网购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中分析得出很大一部分问题还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动机,随着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加,加上他们自身的自控力较低容易冲动性购物,在購物上不免会有不合理的消费现象发生。
3.3 网购安全漏洞与大学生自身的维权意识浅薄
网购作为新时代下的产物,与传统的实体店购物相比有着很多的优越性,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网购也会有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问题。韩欣宏等(2016)研究认为,网购还在发展初期,网购相关数据技术与安全交易系统都还没有完善,学生网购中的个人隐私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经过网购平台的漏洞泄露出去,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7]。王静研究得出大学生网购维权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维权意识浅薄,使得大学生网购遇到问题时不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是让网购问题不了了之。通过学者们不同角度的研究分析,学术界学者大体上认为大学生网购存在问题,不只是网购的安全风险问题,还与自身的维权意识高低、网购安全漏洞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目前大学生网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上,不同的学者研究得出了相似的一些结论,总体上都是源于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还有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发生的网购问题。这些学者的研究都依据不同的高校调查研究进行分析,调查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同时,研究结论也是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4 对大学生现存网购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网购成为当代很多人的选择,大学生更是网购的消费主体。正确看待大学生的网购行为和复杂的消费观并及时进行引导教育,让其正确合理进行网购是当前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对于这些网购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学生个人要理性进行网购,加强维权意识。以下就学者们的对策研究进行分类,从学生自身、学校、商家、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作出总结。
4.1 大学生要学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增强维权意识
互联网本身存在的特点决定了网购不可能是完全安全的,在网购问题面前需自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陈玲(2016)研究提出大学生要学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弘扬中华优秀美德勤俭消费,不浪费金钱浪费物资随意消费[8]。黄萍萍等(2016)人也对大学生网购维权意识进行调查得出学生要学会合理维权,树立维权意识,敢于用正当的方式走合理渠道维护个人正当权益[9]。学者们研究在网购方面都认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自身的维权意识,才能进行合理消费。
4.2 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购的教育引导
大学是学生学习休息的场所,在这里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上的知识,还要接受学校的思想教育。李志华等(2017)认为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网购问题,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网购消费观和维权意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设网购知识宣传课程,开展网购主题讲座,使学生学会理性网购,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网购行为[10]。上述学者研究得出的对策针对学校要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网购氛围,让大学生正确进行网购消费。基于这一研究角度,学者们研究共识较高可借鉴度较强。
4.3 商家应诚信经营
商家的商品质量好坏与可信度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购选择。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平台的增多,店铺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许多学者研究表示,商家应诚信经营,抓住信誉建设,提高服务态度,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提高商铺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学者们研究出来的对商家的对策还是有很大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于大学生网购问题的商家问题风险降低策略有可行性。
4.4 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出台相关法律,规范网店经营态势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想治理在网购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只有立法,用法律来监管这些侵犯消费者利益的不法分子。在我国,网购属于新兴的网络行业,我国有关网购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没有真正完善公布出来,国家政府也重视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网点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网购平台的真实性。张皓泊(2018)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各网店进行全方面审核考查,如网店店主身份与开网店各项证明,把产品审核不合标准要求的网店严加处理,营造良好的网购平台营销环境[11]。从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中概括总结,学者们认为大学生网购的安全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使大学生网购消费更加理性地进行有保障的网购消费。
许多学者对于网购的研究都普遍认为网购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购物方式,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新鲜体验的同时,还是会带来不少的问题且存在风险。学者们研究中建议大学生要正视自己存在的网购问题,正确看待网购的利与弊,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网购消费观,理性地进行网购消费,勇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外,研究学者们也认为社会各界还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应一起努力共同营造良好、和谐的网购氛围,引导大学生正确、放心网购,使网购成为一种更成熟、更可信的消费方式。学者们的网购问题研究总体上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研究对象范围在各大高校范围很广,网购问题数据结果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同时他们也都认为现实生活中的网购真实问题解决就要靠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网购发展为安全性强的购物方式。
大学生网购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网购研究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是学者们对大学生网购感知风险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在大学生感知风险上的漏洞疏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二是社会上有关网购的系列知识了解不够,研究学者还可以从社会层面进行研究才能作出全面的分析。三是网购的选择没有界限,个人可以随意消费,这就需要在学生的家长身上做足调查工作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探究大学生的网购问题。所以这些研究的成果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从全方位、深层次地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得出真正的网购问题解决对策,才有可能使网购真正的健康安全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杨燕.基于大学生网购特点的电商营销策略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7(06).
戴雨燕,毛春娥,蒋改涛,等.网购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影响研究——以川北医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16(27).
朱艳春,李楠.新常态时期大学生网购现状分析[J].中国市场,2018(12).
刘亭,齐静.大学生网购非理性消费行为深层原因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7(26).
刘玉芽,冯智雅.大学生网购感知风险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4).
班惠英.基于网络购物的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9).
韩欣宏,杨红雄.网络营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24).
陈玲.90后大学生网购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6(02).
黄萍萍,肖筱.大学生网购维权意识调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20).
李志华,张红艳.当代大学生网购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7(02).
张皓泊.网购平台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J].法制與社会,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