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晶莹 王志勃
[摘 要] 林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国家建设与生态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国家对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建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不仅大大提升了造林效果,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推动了我国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促进我国林业持续稳步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关键词] 营造林技术;林业建设;技术种类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3-70-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如今,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完善的绿化方案,快速推进造林绿化工作,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在保证林木成活率的同时,提高国土绿化质量,达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效果,真正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林业建设,重视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提高林业建设质量,确保林业经济与林业生态协同发展,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基,为时代快速进步赋能[1]。
1 营造林技术种类
1.1 天然更新
天然更新,是指没有人力参与或通过一定的主伐方式,利用天然下種、伐根萌芽、地下茎萌芽、根系萌蘖等方式形成新林的过程。天然更新背景下物种更加丰富,而且能有效提高林木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及适应性,提高林木自身修复能力。总之,天然更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造林技术,不仅效益好,而且成本投入少。
1.2 人工更新
人工更新,是用人工种植的方法重新形成幼林的过程,即在原有森林的迹地上,用直接播种、栽植苗木、插条或分根等方式重新营造的幼林。其优点是更新时间短、成效快、质量高,但所需投资较天然更新高[2]。
2 开展营造林工作的意义
2.1 净化空气
森林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森林资源不断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木材供应,而且为各类野生动植物创造有利的栖息空间,能有效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还可以有效净化空气,降低大气中粉尘、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同时,森林资源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巨大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不断加剧,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加强开展营造林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对于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
2.2 防止沙漠化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不重视绿化工作,为了获得木材资源,大量开发森林资源,导致森林面积不断下降,绿化面积急剧减少。土地缺少绿色植物的支撑,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问题不断加剧。因此,加强开展营造林工作,扩大造林面积,对改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 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
3.1 在造林方面的应用
造林主要涉及清理林地、整地、定植、施肥、浇水和抚育管理等各项工作。在林地清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造林树种,有效清除林地中的灌木、杂草,为林木生长创造有利空间。同时,根据不同的造林树种,科学选择整地方式,提高整地效果。一般可以采用穴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方式开展整地工作。造林密度应根据树种和培育周期的不同合理进行设置。一般伐期较短的针叶树种,造林密度控制在3 330株/hm2为宜,并且结合不同苗木品种选择合理的定植技术。利用裸根苗进行造林时,应合理修剪苗木根系,利用黄泥浆蘸根后进行种植,定植过程中确保苗正、根部舒展,并进行深栽[4]。
3.2 在采伐迹地的应用
在采伐迹地中应用营造林技术,需要合理选育树苗,由于树木类型不同,伐桩萌芽更新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工作人员应对不同采伐迹地加强分析,充分了解各种树种、伐桩密度,有效提升苗木成活率。另外,在营造林建设过程中,如果伐桩间的距离较大,需要及时开展补种工作,种植密度控制在900株/hm2[5],有效提高营造林建设水平。在对采伐迹地选择树种时,应以原有树种为参考,优先选择种植生长旺盛、没有病虫害的健壮树种。
4 林业建设中营造林技术优化措施
4.1 树种选择
保证造林效果的关键是科学选择树种。选择树种时需考虑造林目的、树种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等,可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保证苗木成活率,提升造林效果,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6]。
4.2 加强营造林抚育管理
4.2.1 松土除草。松土和除草常结合在一起进行。松土的目的是疏松土壤,减少地表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并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以促进根系发育。有时松土与培土相结合,培土可加厚根际土层,改善土壤的养分条件,有的树种如杉木培土还可抑制萌蘖。除草的目的主要是清除杂草,减少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消耗,解决幼树与杂草争光、水、肥的矛盾。人工林的松土除草必须连续进行几年,一般进行到幼林郁闭为止。培育速生用材林及经济林时,松土除草要长期进行,不以郁闭为限。一年内松土除草的时间和次数视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而定。一般造林当年要进行松土除草,第一二年进行两三次,第三四年进行一两次,以后视杂草及林木的生长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松土除草。一般松土除草在杂草生长旺盛季节进行,这样才能消除杂草对水分、养分的争夺,利于幼树生长。长期荒芜、杂灌较多的幼林地,应避免在炎热干旱的季节进行松土除草,防止幼树因受突然的暴晒而引起不良后果,甚至引起死亡。
4.2.2 灌溉与施肥。在少雨、干旱地区造林,通过灌溉可补给土壤水分,加速有机物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且使土壤疏松,有助于根系发育;在秋冬可提高地温,延长林木生长期,从而提高林木生长量。林地施肥是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林木生长量、缩短成材年限和树木结实大小年的有力措施。在幼林期间进行施肥,对加速幼林生长、提早郁闭作用很大。
4.2.3 间苗定株。播种造林的幼苗,造林后一两年内应分次进行间苗,以增加保留苗木的营养面积,调节苗木所需光照条件,促进幼苗生长发育,最后每穴保留两三株生长健壮的苗木,多余的苗木间掉或结合造林进行移栽。间苗时间最好在雨后或结合除草松土进行。
4.2.4 除萌和抹芽。萌蘗力强的树种或截干造林时,常从根茎部发生很多萌蘖条,既影响主干生长,又消耗大量养分。因此,造林后应在前几年进行除蘖,选留一个生长健壮、干形通直圆满的主干,将其余的萌蘖条去掉。
4.2.5 平茬。平茬即把幼树从地表截去,使其重新萌生新枝条,选留生长健壮者培养成优良树干。平茬主要适用于萌芽力强的树种,如刺槐、杨树、柳树等。平茬不是必需的管理措施,只是造林后由于某种原因,如人畜损伤、病虫危害、冻害或生长势衰弱等,而使幼树生长不良,丧失培养前途时,可把树干齐地面截去,让其从根茎处发生萌条,选其中一两根抚育成长。
4.2.6 修枝。修枝是调整林木内部营养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些树种及时和适当的修枝,可以促进幼树生长发育,提高干材质量和减少森林火灾、病虫害的发生率。但并不是所有的林木都必须进行修枝,而是应根据树种特性和地区情况来决定。
5 结语
加强营造林,扩大造林面积,可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问题,控制和降低自然灾害(雾霾、沙尘暴等)的发生率等作用,同时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周俊财,李森武.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8(24):106.
[2]李润强.林业发展中营造林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要点阐述[J].花卉,2018(20):210-211.
[3]费大丽.林业营造林技术应用[J].花卉,2018(14):222-223.
[4]程恩宗.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及意义探寻[J].农业与技术,2018(7):84-85.
[5]刘继燕.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30):68.
[6]孙贺锋.营造林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