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冬小麦倒伏原因及防治技术

2020-07-14 08:50宋红慧
乡村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冬小麦防治

宋红慧

[摘 要] 调查发现,部分年份冬小麦生长后期出现倒伏现象,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河南省平舆县引起冬小麦倒伏的原因有多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降低冬小麦倒伏概率,避免给农民群众造成损失。

[关键词] 冬小麦;倒伏;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4-93-2

2020年3月下旬,河南省气温明显降低,低于常年8~10 ℃,而且局部刮起了6级左右的大风,受此影响,包括平舆县在内的豫南多个县市正处于拔节期的冬小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个别地块倒伏率在30%~40%。对于这次冬小麦倒伏现象,由于绝大部分冬小麦植株还没有孕穗,头部较轻,如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植株可能会恢复生长,对冬小麦后期生长和产量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年份冬小麦生长后期出现的倒伏现象,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比如,2016年5月20日,笔者与平舆县农技服务中心专家下乡调查新引进的冬小麦品种在平舆县的表现情况时发现,许多地块的冬小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轻者倒伏率20%左右,重者倒伏率达60%,而此时距冬小麦收获仅有7 d左右。倒伏严重的地块,小麦植株几乎匍匐于地表。不仅如此,由于前几天连续降雨,土壤湿度大,无法通风透光,无法对麦田采取补救措施,导致正处于灌浆期的冬小麦籽粒无法吸收足够的阳光和养分,使大部分冬小麦植株秸秆枯萎霉烂,导致减产并给机械化收割增加了难度,而且收割成本大大增加。

1 引起冬小麦倒伏的原因

笔者调查发现,在平舆县引起冬小麦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种。

1.1 施肥不当

调查发现,在平舆县,农户给冬小麦施加底肥时,虽然相比前些年施肥技术略有改进,但是大多数农户仍然偏施氮肥,根據冬小麦各阶段生长需求来合理搭配氮磷钾养分比例的农户很少。当地农户多根据经销商推荐或者电视广告宣传购买复合肥,仅有少数农户到农技及土肥部门咨询购买肥料。而且大多数农户购买肥料时会考虑价格因素,选择购买那些开着车走村串户的“三无”人员推销的产品,导致肥料质量得不到保障。另外,尽管农技人员向农民群众宣传了有机肥对冬小麦生长的重要性,但调查发现80%以上的农民群众仍不施用有机肥,导致养分供给不均,造成冬小麦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无法协调一致,这是造成冬小麦倒伏的重要原因。

1.2 土壤耕层浅,冬小麦无法形成健壮、发达的根系

尽管农技人员向广大农民群众反复强调,对麦田一定要深耕细耙,保证土壤上虚下实。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乡镇利用旋耕机代替传统机械犁耙,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但是导致耕层较浅、上下皆虚,与我们要求的上虚下实相差甚远。调查还发现,一些职业操守欠佳的农机手在进行农田作业时地边和两头的旋耕深度可以达到要求,但地中间的旋耕深度明显较浅。这样的地块播种冬小麦后,如果墒情适宜,能正常出苗,但是耕层较浅,冬小麦根系无法扎向纵深处,更不能健壮发育。备播时未按比例全面施足肥料的情况下,冬小麦无法健壮生长,如果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异常天气现象,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

1.3 播种不合理

播量过大,播种过早,造成冬小麦田间植株密度过大,而且提前进入拔节期。调查发现,多数乡镇的农民群众普遍存在不按冬小麦品质说明购买种子、播种时过量下种的现象。目前,平舆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冬小麦品种中半冬性品种有周麦27、百农4199、百农418、矮抗58、洛麦26、郑麦379、平安8号、泛麦803、丰德存麦5号、郑麦366、周麦36、郑麦103和新麦36等,其中西农979、郑麦366、丰德存麦5号、周麦36为强筋品种;弱春性小麦品种有郑麦101、怀川916、兰考198等。无论半冬性品种还是弱春性品种,只要在适播期内,667 m2播种量一般为8~9 kg,如果墒情较差或者错过适播期,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但不能超过12 kg。但调查发现,即使在适播期、墒情适宜的情况下,平舆县农户667 m2播种量普遍在10 kg以上,个别农户达到15 kg。由于播种量过大,引起冬小麦田间麦苗过稠,严重影响冬小麦正常分蘖,如果出现暖冬现象,可能提前进入返青和拔节期。冬小麦在这样密不透风的环境中生长,一旦3—4月出现异常天气现象,便可能会引起冬小麦麦田大面积倒伏。

1.4 气候因素

4—5月以后,平舆县一般降水较多,中等强度以上的降水天气十分普遍,常常与之相伴的是5级以上的阵风,田间湿度过大,导致冬小麦植株生长失衡,加之群体密度过大,倒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2 冬小麦倒伏防控技术

2.1 按照要求合理施肥和耕整农田

广大农民群众在冬小麦备播期间购买肥料时,一定要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冬小麦各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合理购买和施用肥料,有条件的适当施入有机肥。耕整农田时,做到深耕细耙,达到上虚下实的要求,使冬小麦在疏松适宜的土壤环境中生长,适时培育壮苗。

2.2 合理播种

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购买适宜当地种植的冬小麦品种,在适播期内、墒情适宜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好播种量,避免过量播种导致田间麦苗密度过大而引发倒伏现象。

2.3 加强田间管理,适时做好灾害防治工作

小麦生长发育期长,易遭受灾害性天气和病虫草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需结合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根据土壤肥力、麦苗长势、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气象因素等,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麦田管理,对确保小麦稳健生长发育、协调成产三因素、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追肥时,尤其在冬小麦生长中期要控制氮肥使用量,注意增施磷钾肥,配合使用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一旦发现小麦出现旺长现象,可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喷施多效唑控旺。注意实时关注天气预报,大风前尽量少浇水。冬小麦田间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一定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猜你喜欢
冬小麦防治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腐殖酸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冬小麦般耐心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