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模式

2020-07-14 06:20贾庆东
乡村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

贾庆东

[摘 要] 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改善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将园林绿化划为发展戰略的一部分。园林绿化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病虫害问题,为了使园林病虫害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同时不使环境所受破坏加剧,生物防治相关技术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新常态下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模式展开探析。

[关键词]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4-74-2

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园林绿化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往往存在较大的难度[1]。尽管采用普通的化学防治技术能成效地完成病虫害防治任务,但是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2]。考虑到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开展生物防治刻不容缓。

1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1.1 园林植物病虫害结构复杂,种类繁多

园林本就是由大量品种不同的植物构成的,众多植物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整个园林系统的存在为病菌和害虫提供了大量食物与宿主,并且随着植物种类的增多,病菌和害虫随之增多,由其构成的生态结构也就极为复杂。

1.2 城市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园林植物抗病虫能力下降

城市的发展意味着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但人类生产生活基础建设往往会为环境带来一定负担。当某地基础建设的数量超过当地环境承载力时,就意味着环境开始恶化。例如,地下水、电线电缆、煤气管道及汽车尾气等均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进程,恶化植物的生长环境,使植物的生命力低下,从而使其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

1.3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难度大

园林植物生长环境较为特殊,最显著的就是园林区域往往具有更高的空气湿度,由园林植物创造的生态系统极其适合病菌和害虫生长发育,这就给病虫害防治造成了一定困难。

2 生物防治概述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菌类防治、激素防治、天敌防治3种措施。生物防治是园林病虫害防治方法之一,其最大优点的是不污染环境[3]。另外,生物防治技术安全性较强,成本较低,效果良好;不产生抗药性、不杀害病虫害天敌,效率高等。

3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模式

3.1 利用天敌进行防治

利用天敌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措施之一[4]。利用害虫天敌进行防治的原理是利用天敌昆虫与害虫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降低害虫虫口密度,使其不破坏园林景观效果,维持园林生态系统平衡。具体做法如下:①采取相应措施保护需要治理的害虫的天敌,增加该类害虫的天敌数量;②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情况下,针对该类害虫引入不会对园林植物造成影响的天敌,使园林内食物链得到完善,从而促进防治效果的提升。天敌昆虫包括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其中,捕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瓢虫、草蛉和捕食性螨类等。例如,瓢虫可以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鳞翅目幼虫及卵等;蚜虫的天敌有七星瓢虫、蜻蜓等,可以通过调查园林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引入七星瓢虫、蜻蜓,以控制蚜虫数量,从而实现对园林植物的保护。寄生性昆虫是指其生长的某个时间段甚至终生寄生在其他昆虫体内或体外,通过汲取昆虫体内营养来获取自身生长所需的营养,造成寄生体日渐衰弱而逐渐死亡。常见的寄生类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等,如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天敌,管式肿腿蜂对于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时,需要时刻注意对天敌的保护。

3.2 利用菌类防治害虫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园林植物都适用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此时可以尝试利用菌类防治害虫。利用菌类防治害虫的原理在于微生物的侵染产生的毒素能造成害虫中毒、代谢活动受到干扰、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最终导致害虫死亡。相比其他防治方式,利用菌类进行害虫防治具有持续时间长、成本低廉等优势,而且防治效果良好。具体实施菌类防治时可以灵活运用喷雾法、土壤处理法及诱杀法等,应用较多的防治害虫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例如,苏云金杆菌对刺蛾、大蓑蛾、桑毒蛾、松毛虫等多种园林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白僵菌和绿僵菌可以防治天牛、木毒蛾、松毛虫、草坪蛴螬等园林植物害虫,利用大袋蛾核多角体病毒防治大袋蛾等。但考虑到菌类强大的繁衍能力,需重视用法用量的控制,必要情况下甚至应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确保所采用菌类不存在其他危害、不威胁园林植物安全。

3.3 利用激素进行防治

目前,利用天敌或菌类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生物防治层面运用最广泛的方式是利用激素进行防治。激素防治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人工合成或提取自然生物源分离化合物的方式实现病虫害防治,或者利用物理、生物、化学因子处理园林植物,在不威胁园林植物生存的基础上激活植物的某种特殊反应,该特殊反应一般会对病虫害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据调查,目前世界上已有1 000多种昆虫信息素化合物,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应用于园林植物的杀伤性激素已为20余种害虫带来不可逆的影响,有效减少了害虫数量,防治效果良好。这种利用激素对园林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手段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4 结语

园林病虫害泛滥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园林建设,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园林病虫害进行防治至关重要。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在实现有效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不受影响。因此,实施生物防治是今后园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逯鑫,张新芳.新常态下探析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模式[J].现代园艺,2017(6):73.

[2]李星.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对策[J].江西农业,2017(15):86.

[3]贺庆.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探析[J].现代园艺,2015(15):87.

[4]蒋丽.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分析[J].现代园艺,2017(11):47.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抑病型土壤文献计量分析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