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琳
【摘 要】 本文从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研究背景,分析了目前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大数据为课程教学资源化提供支撑、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成长模式、为教学改革方向提供科学依据3个方面讨论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重大价值,提出了优化教材并开设创新课程、依托大数据平台以开展信息化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训练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经济法课程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大数据;经济法;教学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 D912.29;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0)03-0035-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我国高度重视大数据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国务院制定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的目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必然对经济法课程影响巨大,不仅将带来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革,更是对教学技术和方法的改进。
一、目前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缺乏
高校非法学专业一般不会开设专门的法律基础课程,且由于课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经济法教师无法逐一讲解基础性的专业法学名词、法律背景、理论原理等。高校学生缺少法律基础知识储备,致使经济法课程教学难度增大,教学目标完成程度打折。
(二)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忽视学校、专业的差异性
由于传统教材选用体系的局限,众多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使用的往往是同一本教材、同一套教学课件,教师由于教材提供知识的局限很难实现不同专业差异化教学致使学生学习中无法更有效地获取到与本专业联系更为紧密的经济法知识,影响经济法课程教学效果。
(三)课程理论教学比重过大,实践训练缺失
经济法的应用性在法律体系中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就是在实践中通过思考和应用才能真正理解和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由于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和教学计划、课时等客观条件所限,大部分高校及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往往更偏重理论教学,使实践训练环节流于形式。
(四)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成文法体系的局限使得目前的经济法教学主要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学生难以理解课程理论内容,更妄论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课堂大多比较枯燥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大多是应付了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在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巨大价值
针对上述问题,大数据技术恰好能够弥补传统经济法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利用大数据技术数据资源的支撑和个性化定制成长模式的实现,以及及时准确的课程反馈,使未来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成为可能。
(一)大数据为课程教学资源化提供支撑
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使得经济法课程教学资源极为丰富和易获取,不仅包括常规内容,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同学,还可以实现在学习经济法课程的同时了解相关的民法、商法等基础法律课程知识点,从而把基础法律知识和经济法知识衔接起来,加深对专业法律问题的理解。大数据背景下课程教学数据资源的类别与形式见表1。
在丰富的大数据课程教学资源的支撑下,学生可以自行或由教师推荐自己更容易接受的资源进行学习。高校经济法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就有了创新的空间,利用翻转课堂法、项目教学法、在线交流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网络技术的帮助,教师能够轻松实现及时的教师监督、课程时间引导、学习支持服务等操作,进而完成學习情况反馈、学习成绩评价认证、课外作业拓展等路径与环节。最终经过大数据的分析,了解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实现授课内容的精准调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大数据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成长模式
大数据为实现创客教育提供了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学生评价体系全流程的资源,推动了高校经济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以学生评价体系为例,大数据参与的学生评价体系见表2。
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能够轻松利用大数据平台收集、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间的长短、学习的内容等数据痕迹,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教学。
(三)大数据为教学改革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大量的教学实践形成的大数据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信息和科学依据,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见表3。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经济法课程的创新思路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肩负着用更加灵活的手段和方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各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发挥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实现为社会输送较高应用水平的高质量人才目标。法律类课程尤其是各专业普遍涉及到的经济法课程将如何适应这一趋势,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教材并开设创新课程
根据大数据为教学改革提供的反馈信息和科学依据,教材修订者和编写者可以修订现有教材,根据不同专业对经济法内容需求程度调整和增减各章节内容,使其详略得当,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具体而言,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经济法要求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都不一样,因此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研究高校不同专业的职业发展要求和路径,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修订各专业的经济法教科书,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会计专业要把合同法、公司法、税法、企业法律实务等作为必修内容,减少甚至删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担保法等内容;金融专业侧重于学习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等必修内容,删减反不正当竞争法、工业产权法等内容;对于部分不需要开设经济法课程的专业,可以安排为网络选修课程,将课程或知识点的相关教学视频,通过自助式的点播进行学习和研究,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二)依托大数据平台以开展信息化教学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务经验外,还必须能够熟练利用慕课、微课、泛雅平台、无讼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等网络大数据课程教学资源,将信息化贯彻到课程各学习阶段。
首先,课前可以依托大数据平台现有的法条、案例等教学资源,或自制教学视频,要求学生根据资源预习。通过学习途径的改变,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在课中,鼓励学生探究学习,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开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的场所,提高课程的趣味性。最后,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学生的在线时长,关注不同教学资源的时长、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再通过数据分析诊断出学生学习的偏好和漏洞以及教学内容的缺失,作为调整授课内容和进度的依据。
(三)加强学生实践训练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高校经济法学科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把课堂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经过前述大数据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建议最终要落脚于把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更加紧密地结合,建议实践训练和理论知识的讲解所占用的课程时间设置至少为1∶1。通过大数据的技术以练促学真正提高学生对经济法的应用能力,形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教师可以开展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鼓励学生参与以网络平台为活动场所的辩论比赛、法律调查等法律类实践活动,通过技术手段严格考核实践活动中的各项成果,例如针对辩论赛可以对资料查阅耗时情况、查阅范围、资料来源的权威性等进行打分;针对法律调查则可以通过后台对于参与调查的人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可信性;二是充分利用海量的庭审直播资源,帮助学生快速熟悉庭审流程,并要求学生建立模拟法庭审理具体案件;三是模拟企业的成立、运营、破产,要求学生提供不同阶段应采取的法律手段和法律依据并形成相关法律文书;四是有实务工作经验的老师要选择合适的案件,通过真实的案件驱动教学实践的开展,并结合实践优化成绩考核系统,根据学生在两方面的表现设置更适应工作实际的加分减分规则,优化经济法课程的考核评估方法。
四、结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学生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教学方式已很难满足高校学子对经济法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经济法课程的变革迫在眉睫。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飞速发展,借助大数据技术平台,创新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法律素质,已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
通过本文提出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创新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运用大数据新技术应用实践,提高高校学生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宗凯.大数据驱动教育变革与创新[J].大数据时代,2017(5):6-9.
[2]王宇昕.“互联网+”背景下大学院校经济法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才智,2019(20):69.
[3]邱俞捷,雷裕春.创新创业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7(5):50-53.
[4]赖镇宇,周开发,孙细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贵州省实践的视角[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1):41-48.
[5]方烨.高职经济法课程“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學设计[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0(1):17-21.
[6]刘一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13):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