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市场主要由艺术生产方和艺术收藏方组成,艺术家、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行三者之间建立起合理的规则。艺术家、美术馆、艺廊和拍卖行等艺术机构,艺术评论家、收藏家和艺术媒体之间保持健康的互动。在西方,艺术市场的中心是商业性画廊,一件艺术作品转变为商品必须遵循一个约定俗成的流程。如今的中国艺术市场,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市场200年的进程。随着全球艺术博览会的崛起和艺术品网上销售的普及,西方画廊模式的可持续性被质疑,我们无法从西方找到解药,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
关键词:艺术市场;当代艺术市场;中国艺术市场
艺术是内心的冲动,不断寻求突破是艺术家的天性,寻找新的创作主题,探索新的艺术技巧是艺术家的天职。阿兰德波顿认为,艺术可以弥补我们心理上的缺陷,艺术是一种具有疗愈性的媒介,能够协助引导、规诫以及抚慰艺术品的欣赏者,促使他们成为更好的人。艺术家和时代之间有着说不清的联结,艺术是站在一个平等和人性的立场去揭示这个联结。艺术界有一个传统,认为艺术作品最终与其作者是不可分离的,成熟的艺术市场需要建立合理的规则,以画廊为主要市场,拍卖行为次要市场,以及从事艺术生产的艺术家,这三者之间建立良性互动。
一、成熟完备的西方艺术市场
在西方艺术市场,当代艺术作品需要一系列官方认证来确定其艺术价值,例如公共艺术博物馆、非营利性艺术中心、非商业双年展和艺术评论家等,这些机构独立于商业利益,可以独立评估。这一环节的实质是用语言表达出这件当代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比如作品表现的时代背景、针对的社会问题、与艺术史的关系、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创新等。这个环节为艺术家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为收藏家提供参考意见,有益于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发展,并且为当代艺术的价值保持一个稳定的评价体系。
在一个成熟而完整的艺术品市场中,画廊和拍卖行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二者界限分明,任务分工明确。收藏家通常会去画廊购买画作,经过一定的评估和学术认可后,这些作品会被送到拍卖公司进行市场的再次认定。艺术品商人长期将拍卖视为市场价值的仲裁者。拍卖价格公开地反映了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当艺术作品出现在二级市场上的时候,它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就已经确立了,因为它的艺术史地位和经济价值部分地取决于是否能出现在二级市场。艺术家的展览地点、合作机构与收藏方,从这些因素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的成就和重要性。一份收藏者名单比价格表更能够表明艺术家的身份和地位。从长远考虑,大部分西方艺术家或画廊会谨慎考虑,把自己的作品交给符合他们心理预期的买家。
西方艺术市场的中心是商业性画廊,画廊的商业类型有两种,主流类型是代理画家的所有作品,这样的画廊是一流画廊,其他的都是二流画廊,只出售画家的作品。一流的画廊对于他们所代表的艺术家作品具有价格的决定权,画廊会通过不同的渠道提高价格。首先为艺术家举办画展,出版精选画册,为画家积攒人气;接着在大型艺术博览会上介绍艺术家的作品,做一些适当的宣传工作;然后将艺术家的出色作品递交拍卖公司,拍出昂贵的价格。如果选择了合适的艺术家并进行恰当地推广,画廊是十分有利可图的。
在西方,一件艺术作品转变为商品形态,遵循一个约定俗成的流程。艺术品商人营销艺术品的同时,他们也在创造艺术收藏的意义。首先,画廊会培植艺术家,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尽力扶持,而拍卖行则忙于营销单个艺术作品。其次,对于拍卖行来说艺术作品也是一种商品,而画廊则试图让人们明白艺术收藏是文化艺术财富的象征。画廊会定期在艺术杂志和艺术报纸上刊登举办展览的广告。艺术作品在一级市场上公开展出前,通常是以社交聚会的形式,安排一次“预展”。艺术品商人会邀请评论家对展览进行评论,引导博物馆策展人将其代理的艺术作品纳入展览计划,并请有影响力的藏家向他人推荐。
西方艺术市场依赖于一个礼物交换与互助互利的密集社会网络:艺术品商人资助艺术家,艺术家赠送作品给艺术品商人,收藏家有时购买作品以支持艺术家或画廊,或扮演画廊老板在道德上和财务上的赞助人角色。西方艺术品市场有两大主力,一是如博物馆、美术馆这样的机构,由于学术研究的需要收藏艺术作品;二是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人群,出于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且通过收藏艺术作品陶冶情操。
二、野蛮生长的中国艺术市场
批评家吕澎在1992年策划了首个艺术双年展,第一个提出了“艺术市场”的概念。中国艺术界开始通过艺术市场的作用来提升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和艺术家的身份和地位,他们2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艺术市场两百年的进程,画廊、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成为了当代中国艺术市场的三大支柱。
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特殊性造成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混乱。在当代中国艺术市场,以画廊为主体的一级市场被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行抢尽了风头。人们习惯去拍卖行高价买作品,却不愿意直接去画廊买作品。拍卖行扮演了一部分画廊的角色,画廊的生存空间更加狭窄。随着艺术品拍卖的兴起,拍卖行的实力日渐雄厚,吸引了许多具有稳定性的买家。另外还经常举办小型拍卖活动,让中低档的艺术作品也有了去处。
目前当代中国艺术作品的价格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如果不是根据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来确定,那么就会大大影响收藏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私人交易冲击一级市场,导致税收流失,走私现象严重。一级市场的不健全,不仅阻碍了艺术市场走向成熟,对艺术家自身的发展也是一种伤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市场
早在宋朝,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艺术市场。对中国来说,艺术市场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我们只是需要认真考慮如何复兴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在种类繁多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当代艺术品市场是最具有全球化特征的。虽然中国的画廊、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一直在模仿西方,但中国艺术市场与西方有着显著差别。在中国,拍卖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画廊发展的不如人意,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艺术家定期交付新作品给拍卖行,这样的行为在欧洲和美国是非常不合适的。出于游览的角度,中国的艺术家工作室具有集群性,“画家村”曾是一股热潮,艺术家在工作室直接向收藏家出售艺术品是十分常见的。
中国缺乏能够给当代艺术作品权威认可的独立机构,在判定当代艺术作品价值方面缺少稳定性,还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当代艺术价值评判体系。当代中国艺术市场还是在追随西方的脚步,在本土的话语权和领导力不足。早期中国艺术家作品里的中国特色引发了西方藏家的收藏愿望,他们幸运地把握到了时机,从不自觉的收藏逐渐发展到有目的的收藏。国外的一些知名画廊灵敏地嗅到了商机,早早地介入中国市场,打造了一批炙手可热的中国艺术家。
西方藏家在市场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有资金、有渠道、有经验,但是外国画廊在中国也有局限性,即高额的艺术品交易税。国内大部分私人博物馆为创始人利益服务,通过博物馆提高藏品的经济价值,伺机出售获取利润。本土暴发户收藏家涌入市场,以此证明自己是成功人士,彰显自己的身份。他们只是在市场形成的最后阶段才参与进来,市场因此表现得更加繁荣,但他们并没有创造当代艺术市场,他们更应该为推动艺术市场的兴起作出贡献。
中国拥有自己的文化、政治、商业惯例等无法磨灭的特色,影响着中国艺术市场的组织和制度建设。随着全球艺术博览会的崛起和艺术品网上销售的普及,西方画廊模式的可持续性被质疑,拍卖行也越来越活跃,与商业画廊展开竞争。我们无法从西方找到解药,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创造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市场。
参考文献:
[1]维尔苏斯.艺术品如何定价:价格在当代艺术中的象征意义[M].何国卿,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2]《新周刊》杂志社,编著.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
[3]德波顿,阿姆斯特朗.艺术的慰藉[M].陈信宏,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4]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5]周文翰.中國艺术收藏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6]普拉特纳,胡琰.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地方性艺术市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38-46.
[7]丁月华,龙红.西方艺术市场推崇中国当代艺术的动机[J].艺术百家,2013(6):164-168.
[8]周伟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何去何从[J].美术观察,2017(5):28-29.
作者简介:孙文杰,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姜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