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相元
改革开放之初,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声动大江南北,唱出了农民对乡村巨变的由衷憧憬。近年来,面对脱贫攻坚这个“硬任务”,新乡市审计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下足“绣花”功夫,打出“组合拳”,把党建和脱贫拧成“一股绳”,帮扶的原阳县靳堂乡东脑村实现了乡村嬗变,贫困发生率从34%降到0.05%,贫困的帽子甩掉了、奔小康的底气更足了、村容村貌变得更美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了,一幅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精准派人,一茬接着一茬干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因村派人要精准”。新乡市审计局党组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持续选派“讲政治、有担当、能干事”的党员干部驻村帮扶,打造群众信赖、作风硬朗、能打硬仗的驻村工作队。
第一届驻村工作队选派军人出身的老科长张洪凡担任,带领驻村队员快速融入群众,迅速摸清了情况,打开了工作局面,工作队和村“两委”拧成了一股绳,驻村队员和广大群众抱成了团,街巷的水泥路铺上了、街头巷尾都有了路灯……东脑村的基本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张洪凡同志被评为新乡市优秀驻村工作队队员,工作队被评为新乡市优秀驻村工作队。
第二届驻村工作队选派党组成员、副局长贺成运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吃住在村里,用真心换真情,群众有了难处就找工作队,群众支持工作队开展工作;深入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摸清了贫困户的底数,凝心聚力建档立卡,因户施策有了根据。贺成运同志被评为2016年度新乡市优秀驻村工作队队员。
第三届驻村工作队选派县处级后备干部万荫钦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围绕“精准”二字做文章,下足“绣花”功夫,把东脑村建成了全市扶贫档卡规范化示范点,带领全村在2017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万荫钦同志被评为2017年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入选全国审计机关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事迹展播。
第四届驻村工作队选派“75后”科长冯超担任驻村第一书记,“60后”“75后”“90后”组成的工作队巩固脱贫基础,创办爱心扶贫超市、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引入特色种植业、防控新冠肺炎疫情……2019年年底,东脑村仅剩3户3人未脱贫。冯超同志被评为2019年度新乡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第五届驻村工作队选派“85后”新任科长李旭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85后”“90后”“95后”主动下沉基层,2名研究生、1名本科生组成的工作队,向着乡村振兴发起了冲锋,到村里的第一周,就连轴转地跑县里、跑乡里、跑企业,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就业……“要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变得更加富裕”,成为这届驻村工作队的奋斗目标。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新乡市审计局驻村干部扎根一线、无私奉献,东脑村拥有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村子发展有了主心骨、群众致富有了领头雁。东脑村由内到外焕然一新,发展更加有力,河南省文明村、新乡市“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纷至沓来。
二、接续奋斗,改天换地展新颜
肩头有沉甸甸的担子,身后有沉甸甸的期盼。面对千钧重担,新乡市审计局一届又一届驻村工作队勇毅前行、接续奋斗,7年来,累计争取各项资金达300余万元,既解决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老大难”问题,也使东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抓党建“强起来”。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基层组织是老百姓的领头人,驻村工作队着力在组织建设上下功夫,把党建和脱贫拧成“一股绳”,凝聚起脱贫致富的强大合力。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实施党员积分管理,定期开展党员夜校学习,开展党员家庭“挂党旗、亮身份、解难题”活动,發展致富带头人、年轻群众加入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促脱贫的“加速器”作用。吸收汽修厂厂长张立争为党员,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安置多名贫困人员进厂上班,带领他们脱贫。村里修建道路,工作队和村“两委”带领党员冲在前,由于村里规划遗留问题,几户群众一直阻挠工程施工,党员干部反复做思想工作,赢得了理解支持,9条街巷顺利打通,硬化了路面。
建设施“全起来”。建起了文化广场,群众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建好了标准化卫生室,村里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新建了党群活动中心,干群议事、学习有了去处;安装了80余套路灯,夜行的路亮堂了起来;打下了35眼机井,粮食丰收有了保障;修建了4700多米道路,坑坑洼洼的泥泞路成了过去;修建下水道1.2万多米,污水横流没了踪影……
让村容“美起来”。加强公共空间整治,清理残垣断壁,实施村内墙体亮化改造4000平方米,联络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00余名师生彩绘街道两侧的墙面2万余平方米,栽种海棠树、桂花树、紫荆、樱花、月季等绿化苗木1000余棵,红叶石楠4万余株,鸡冠花籽1000余平方米,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促内外“净起来”。紧紧抓住“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推进家庭冲水式厕所改造,修建冲水式公厕,又脏又臭、蚊蝇乱飞的传统农厕成了历史;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家家户户门口放置大型垃圾桶,定期清运,实现了村内生活垃圾“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每周二组织全村群众开展环境整治,除草、清理乱堆乱放、清理土方2万余方;排水管道修到每一户,污水直排下水道。东脑村实现了环境美、村庄美、庭院美。
把民生“兜起来”。实施公益性岗位、金融扶贫、村集体产业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带贫、转移就业等项目,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实施医疗帮扶,落实大病救助和慢性病救助政策,减轻贫困户的医疗支出;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等政策,39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帮扶;实施危房改造、“六改一增”等项目,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2017年,村民陈修玉家中发生重大变故,年近70岁的他独自抚养3个孙子,最小的刚满4岁,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工作队先是给他办了低保户,又给他纳入贫困户,紧接着又给3个孩子申请了其他补助,每人每月可领取950元,希望的阳光穿透了乌云,陈修玉逢人就说:“工作队拯救了我的家庭,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希望。”
把志气“立起来”。工作队积极开展“志智双扶”活动,每年年终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儿女等“六类户”和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工作,举办孝老敬亲饺子宴活动,既正了人心,也暖了民心。创办原阳县首家爱心扶贫超市,联络爱心企业累计捐助面粉2000斤、大米2000斤、食用油300桶、食用盐1000袋、酱油醋600瓶、棉被等各类生活用品等,实行劳动积分换物品制度,引导群众靠双手脱贫致富。
把负担“减下来”。工作队狠抓移风易俗工作,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统一红白事用烟、用酒、办酒席标准,可为每户每次节约白事花费4000元、喜事花费6000元,既倡树了新风正气,遏制了攀比之风,也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
把疫情“挡在外”。疫情发生后,家在外地的驻村队员第一时间放弃年假赶了回来,设置防控卡点,逐户摸排登记外来人员情况,每家每户发放口罩、84消毒液等防护物品,加强防控知识宣传,保障村内生活物资供应,工作队青年党员带领村里的大学生为中小学生辅导功课……村民纷纷捐钱捐物,从一箱饮料、一斤鸡蛋、一箱苹果到防护服、棉衣、电暖气……脱贫光荣户刘加学捐助山羊一只、大鹅一只,他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党和国家帮助了我,国家有难我也要出一份力、帮一次忙。”
使村民“富起来”。牢牢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协调优质小麦种子2万多斤,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到濮阳市等多地考察,引入“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出苗木、管购销,农户出土地、管理庄稼,引进种植无籽石榴、矮化核桃300亩,预计每亩可为农户增收3万元。
三、勇于担当,事不避难破难题
破解“村民争井”。以往,因为村里的机井太少,为了灌溉庄稼,村民通宵达旦地围在机井旁争夺使用权,天气干旱时,更是会引发口角,甚至大打出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作队不停奔走,全力与县水利局、乡党委政府沟通协调,为村里多打了机井;有了机井,没有电、没有水泵等配套设施,工作队求助局里,协调市财政1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了配套设施。至此,影响群众多年的灌溉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急群众之所急。东脑村种植树莓,但由于销售渠道不畅,果采摘下来以后放在冷库无人问津,村里干部、贫困户都很发愁。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托熟人、找朋友,不辞辛苦联系销路。经过多方努力,找到一家企业将2万斤树莓全部销售了出去。
争一流树标杆。2017年,新乡市和原阳县决定在东脑村设立一个精准脱贫规范档卡示范点,在全市进行推广。接到任务后,工作队放弃休息,夜以继日规范档卡。由于工作强度太大,驻村第一书记的颈椎病越来越严重,胳膊疼得抬不起来,颈肩极度疼痛难忍。每天十几个小时戴着老花镜工作,眼睛酸涩,脸颊肿胀,在一周时间里他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可他從不叫一声苦,从不说一声累,圆满完成了扶贫档卡规范任务。全市脱贫攻坚整改档案规范建设现场会如期召开,东脑村扶贫档案作为样板展出,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绣花”经验成了样板,引来信阳、焦作、驻马店等地市10多个观摩团前来“取经”。
化解村民矛盾。参与化解村民多项矛盾,促进了邻里和睦。例如,村里两户人家多年来因为田地边界纠纷,经常吵架,有时甚至大打出手,积怨多年,双方来找工作队。工作队感觉到“地边之争”虽说是邻里纠纷,但如果放任不管,就有可能形成上访事件或酿成刑事案件。于是反复向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还广泛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选择在庄稼收获之后视野开阔的有利时机,把当事双方叫到一起,找准双方都认可的承包地两头的中间点,亲自在地两头竖标杆,两点一线取直了地边,客观公正地划定了两家均认可的地界,终于使两家多年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星光不问奋斗者,时代不负赶路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在农村广袤的田野上升腾起崭新的希望。新乡市审计局的广大党员干部勠力同心、再踏征程,决心在波澜壮阔的新战场上书写出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