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丽
习近平总书记将“红船精神”概括为三条: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三条“红船精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源,也是共产党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灯塔。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这浓缩的13个字里,习近平总书记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党承担着什么样的历史重任,二是我们党选择了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此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此,毛泽东同志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三段话生动描述了我们党一路走来的首创精神。
一是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性课题的历程。“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越。”我们党经过28年的艰难求索、浴血奋战,从上海嘉兴走到延安,走到西柏坡,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打赢了14年的抗日持久战,最后解放了全国;不但彻底消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痕迹,更重要的意义是结束了过去整个社会一盘散沙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我们党的成立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丝毫不夸张。
二是我们党深刻意识到“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越。”
为了发展经济,从1949年到1956年,我们党在实践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1978年到2001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6%。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超大、超复杂的经济体,连续20年经济超高速增长,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三是我们成功的经验就是“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在经济上扭转了劣势,从过去的摆脱贫困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今天崛起的不只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被全新洗礼过的文明。在百年救亡、百年复兴当中,中国共产党同时肩负着民族救亡与民族复兴的双重使命,这是我们党一路走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最集中体现。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一路走来,靠的是什么?就是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有什么样的行动。理想信念解决的是“三观”的问题,这是一个“总开关”的问题。只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会自觉地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才能认识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过程一定是艰辛的、漫长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了理论上的认知,人才能有定力,才能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是一个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凝聚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回望99年的奋斗历程,无数共产党人就是凭借这份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地跨越难关、克服困难。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在未来“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是什么?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回答了我们党确立的是什么样的宗旨、培植的是什么样的党风。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把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观点相结合,于是古今中外碰撞出四个字,“立党为公”,进而延伸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这条根本宗旨在《党章》里是对每名党员的要求。
只有信仰人民,才能领导人民。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减租减息、平均地权的政策,在把人民的力量组织起来的同时,我们也感动了人民。所以老百姓才会愿意把最后一块布、最后一碗米,甚至最后一个儿子都交给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有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来没有改变过。
毛泽东曾做过四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党的人民观。第一个比喻,把人民比作铜墙铁壁。第二个比喻,把人民比作眼睛。“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第三个比喻,把人民比作上帝。“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作帝国主义,一座叫作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要努力奋斗下去,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第四个比喻是把人民比作土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切实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郑重写入党的基本方略,要求“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新时代也要秉持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
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庄子的一句名言:“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些有生命力的事业,尽管在初创之时显得微不足道,但到了即将完成的时候,一定会发展到非常巨大。从只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到世界上第一大党,从嘉兴南湖上一艘小小的红船到如今承载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巨轮,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正是一个由简到巨的生动写照。(作者单位:中共敦化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