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费时代的到来增加了人们夜间活动的跨度与需求,而与此同时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垃圾箱在夜间易使用性设计方面尚未完善,针对垃圾箱夜间易识别性,笔者提出四种解决方案,其一反光材料与夜光材料的应用,其二对应式的照明布置,其三场地垃圾箱位置的合适陈列,其四智能型垃圾箱的引入。通过对樱花广场进行走访分析调研,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改进型措施。
关键词:垃圾箱;照明;材料;智能化
1.背景现状
通过针对不同的场景空间进行元素提取,设计符合场景的垃圾箱造型已满足使用需求。例如在德国某小区,通过对垃圾箱进行不同的油漆色彩填图以代表不同种类的垃圾分类,进而满足于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易识别性。在中国的部分公园广场之上采取木质的仿生垃圾箱,能够给人以亲切感,并且软化景观空间,方便人使用。
其二对于智能化的设计,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者人工外接电源,使得垃圾箱能够具备多功能的机制。包括对于垃圾箱的自动清洗、自动降解、自动压缩、自动分类、声音提示、红外线感应、自动升高等,甚至部分垃圾箱在其上安装显示屏,进行视频放映。功能众多的垃圾箱能够带给人们以更加方便的使用体验,并且促进了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以及处理。
以此同时,众多学者发表相关论文,叶志祥发表的《智能分类垃圾箱设计研究》文章通过智能设计以提升垃圾性的分类识别功能;曹彦鹏等发表的《可压缩式智能垃圾箱设计》通过可压缩式设计研究探求垃圾箱设计新方式;曲振波等发表的《公共垃圾箱设计探析》文章通过讨论城市公共地区垃圾箱设计以提升民众满意度。
2.调研及问题提出
2.1樱花广场场地调研
樱花广场建成于 2001 年,位于长安区郭杜东街北侧,文苑北路与樱花一路的交界处。广场东侧和北侧分布有大型连锁超市和各类型的商铺,并且有多个住宅小区,广场南侧坐落着长安区医院和长安区双创中心。樱花广场的四面均有公交车站,数条公交线路交织,每逢三四月份樱花盛开期间,众多人群涌向樱花广场内。樱花广场整体呈块形,地势平坦,整个广场分为东西两大功能分区,西侧为休闲散步区,而东侧大多以公众性活动与聚集为主,设有树池等一系类休闲活动区域,方便人们进行使用。
对樱花广场周边进行调研考查,为方便表示,将其现有垃圾箱位置进行标注如图2所示:
通过表1分析,樱花广场内部垃圾桶数量共计27个,分别分布在体育健身区、树池休憩区、儿童沙坑区、中心广场区、置石小品区、紫藤廊架区,广场使用人群分布仍旧与功能分区分布雷同,紧紧围绕各大功能分区进行日常活动,在人群活动较为密集区域,垃圾箱布置数量较其他区域明显增多,其中垃圾箱摆放位置较多区域有树池休憩区、中心广场去及紫藤廊架区。广场使用人群大多为广场周边居民、附近高校学生、广场周边求职工作者、儿童及父母和慕名而来的游客组成,根据对于广场空间的需求不同,而进行各自空间活动。
本此次调研走访时间在四月份至五月份,恰值樱花盛开之际,樱花广场人流量重大,通过走访调研,将活动人群活动时间分布作如下表格。
通过表2所示,人群活动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早晨与傍晚为主,早晨为晨练人群为主、傍晚大多为上班族下班后散步健身及游乐。通过调研发现,垃圾箱的使用频率在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和下午5点到8点使用频率最高,整体使用频度自上而下成波浪状曲线分布。
2.2问题提出
通过对城市街道的观察、走访与测量,并进行简单的口头随机问答的方式和问卷调查,对夜间垃圾箱的使用进行研究,发现以下问题:
其一:在现有空间中垃圾箱布置存在不合理现象,部分空间缺少垃圾箱的布置,致使垃圾随意丢弃。
其二:垃圾箱外观形式单一,缺乏艺术美感。
其三:部分垃圾箱位置布置不合理,当夜间光线变差后,垃圾箱隐藏于黑暗之中,不易于找寻与使用。
3.垃圾箱已识别改进措施
3.1反光材料与夜光材料的应用
發光材料与夜光材料都能够在夜间发光发亮,以增添夜间物体的易识别性,方便人们对物体进行识别。通过对夜光材料资料进行收集,其中对徐燃霞学者所作对于蓄能型夜光丝染色性能的研究,蓄能型夜光丝(即稀土夜光纤维),是指利用稀土铝酸盐夜光材料为发光体,以聚树脂为基体,经过特种纺丝工艺制成的具有夜光性蓄光型夜光纤维,该纤维只要吸收任何可见光十分钟,便能将光能蓄贮于纤维之中,在黑暗状态下持续发光十小时以上,且可无限次循环使用。
通过对反光材料的资料收集,反光材料在市场上的应用相对普遍,荧光材料作为反光材料的一种,当下常用与道路之上,如反光背心、车载三脚架、高速反光灯等。而其中材料采用荧光材料,荧光材料能够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并发射醒目的可见光,因为在白天、清晨和傍晚时候能在视觉上凸显其存在,而反光材料在夜间或昏暗时对光源的反射效果尤为突出。
将夜光材料与反光材料应用于垃圾箱外观设计之中,其一能够增加垃圾箱在夜间的易使用性,方便人们对垃圾箱的使用及垃圾的丢弃。其二反光材料和夜光材料同样作为一种外在装饰,应结合城市地域性特征进行再设计。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其自身地域特征的历史与文脉,将地域性设计理念融入其中,能够唤起人们连续的记忆与情感,给城市注入持久的生命力。无论在白天或者夜间,都应让其表现出特有的形式与韵味。其三反光材料与夜光材料在色彩表现方面应以人类视觉器官最容易感受的颜色进行表现,增强人们夜间对于垃圾箱的视觉捕捉能力。其四夜光材料和反光材料的应用设计应考虑到炫光的问题,在布置形式与方向朝向等方面应结合具体场地位置进行合理布置与陈列。
3.2对应式的照明布置
3.2.1高杆灯下的对应布置
垃圾箱布置在城市户外的各个空间之中,在夜间到来之际,高杆灯同样也是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对城市夜间进行照明。结合调研发现,垃圾箱的摆放位置未能和高杆灯的灯源照射下的光亮空间形成呼应关系。笔者认为针对城市垃圾箱的位置摆放应与高杆灯的光源照亮区域相对应,一方面人群在夜间活动区域大多为光亮处,垃圾箱布置在其空间空恰能满足其使用需求。其二高杆灯光的照明恰能够为夜间垃圾箱的使用提供便利,增强人们夜间对于垃圾箱的识别性。
3.2.2草坪燈相邻式布置
草坪灯作为城市广场公园等场地常见照明设施,由于其高度的限制,大多草坪灯照明区域有限,不能够进行大体量的照明。将草坪灯同垃圾箱进行组合搭配,满足易使用及识别的需求。同时草坪灯灯光照明色彩多样性,能够增强垃圾箱在场景空间中形式与色彩的表现。
3.2.3其他照明设备配合使用
城市空间中存在其它众多的照明设施,其光源照明区域能够满足于垃圾箱的摆放,同时在夜间也能够满足垃圾箱的局部照明需求。如在城市空间中,二十四小时营业场所外围灯光、机场照明、超市外侧照明、街道路灯等等,都可以将垃圾箱的摆放位置与之进行搭配使用,以增强其夜间的易使用性及易识别性。
3.3场地垃圾箱位置的合适陈列
3.3.1街道垃圾箱的位置陈列
街道垃圾箱的位置陈列应以人流聚集方向为基础,街道作为人群行走频率较高的场所,同时也是垃圾箱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因而针对垃圾箱街道位置的陈列应摆放于人流聚集的区域及易于产生垃圾丢弃的场所空间,如十字路口、X形交叉口、Y形交叉口、商家门店旁等。同时针对垃圾箱的摆放距离要求应满足需求,城区道路50-80m,郊区道路150-200m。
3.3.2广场、公园垃圾箱的位置陈列
广场公园垃圾箱的位置摆放应根据分区进行摆放,广场公园出入口作为人流进出区域,其摆放数量及功能应满足人群基本需求。其内部空间依据其分区不同及人群停留时间的不同进行垃圾箱的位置摆放。
3.4智能垃圾箱的引入
5G时代的到来,更多的智能化设施能够得以便捷使用。如智能化垃圾箱加以红外线感应、语音播报、荧屏显示、AR成像、自动转轴及人体感应等,在夜间进行垃圾丢弃时,根据红外线感应人体及所丢弃物,垃圾箱能够呈现出该垃圾分类投放的位置,其中垃圾分离包括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及可回收垃圾。同时在智能垃圾箱顶部增加太阳能电池板已满其对于能量的需求,以维护垃圾箱二十四小时能够正常运行。同时在垃圾箱内部增设WIFI信号发射系统,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3.5垃圾箱改进所带来的的积极影响
其一能够满足人们在夜间对于垃圾丢弃的便利使用,减少因为垃圾箱在夜间不易于使用所造成的垃圾随意丢弃的现状。其二,能够促进人们在夜间对于垃圾的合理分类丢弃,方便后期对于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以及处理。其三能够营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建设良好空间环境,响应国家生态环保政策,绿色低碳,打赢蓝天保卫战。相信通过对垃圾箱的易识别性研究能够给城市夜间人们活动带来更多便利与福祉。
4.总结与展望
垃圾问题一直是当下热议的话题,针对垃圾箱在夜间的易识别性研究能够使得人们在夜间垃圾的投放便利性得到满足,减少城市夜间由于垃圾箱不易于识别而造成的垃圾随意丢弃。于此同时对垃圾箱外观的再设计,同样能够增强城市空间环境的艺术美感,增强垃圾箱对地域文化的展现。尽管垃圾箱只会作为城市景观中较小的一部分,但它却充斥着城市的各个空间,在城市各种空间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关键性的纽带作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相信有更多的科技性材料或手段应用了垃圾箱设计之中,使得垃圾箱这一看似平常的城市摆件能够在城市空间中产生更大的作用及影响。
参考文献:
[1] 梁方阁,于俊元,任圣杰,谢林.浅谈车载反光背心技术要求[J].中国标准化,2018(21):116-120.
[2] 王一涵. 西安城市公共环境座椅及垃圾箱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3] 李忠东.德国小区的垃圾箱[J].中外企业文化,2006(06):59.
[4] 徐燃霞. 蓄能型夜光丝染色性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6.
[5] 李蓁,朱小雷.试论城市设计的易识别性问题[J].华中建筑,1999(02):108-112
[6] 长安县水利志编纂组编.长安县水利志[M].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关旺旺,男,1994年6月,河南洛阳人,硕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城市家具设计。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