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后重建与马歇尔计划的推行,战后欧洲经济复苏,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一代年轻人开始进入大学。在其后爆发的法国六月革命,起因正是由于众多大学的宿舍已经难以容纳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人口大增长不止影响着当时欧洲的政治经济,同时也影响着欧洲的文化。西方现代艺术也正是有次开始向观念艺术转型。
1955年,夏天,第1届卡塞尔文献展于西德开幕,首次将不同于以往现代主义艺术面貌的“新”艺术作品大量的带到展览中。
1956年,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波洛克,因车祸逝世。同年,约翰凯奇、劳申伯格、坎宁汗等人从黑山学院毕业。这年,劳申伯格、贾思伯·琼斯 前往纽约结识了过着隐居生活,在公园下棋的杜尚。几乎同时,约翰凯奇前往德国,此后讲剧场、身体艺术、现代音乐带到了杜塞尔多夫,影响了其后的德国激浪派。此时,他的代表作品《4'33''》已问世4年
1956年,摩纳哥大公与好莱坞电影演员凯利结婚,反映着曾不可一世的欧洲文化在对待美国文化的态度上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一年,《这就是明天》综合艺术展于英国白教堂开幕。这一年,乔治·马蒂厄在莎拉本哈特剧院面对满座观众进行3.66米尺幅的行动派绘画表演。
1957年,居伊·德波在意大利的国际会议上正式宣告成立情境主义国际小组,对其后的法国五月革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1968年,法国五月革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薩特、与当代法国哲学家福柯也曾参与到“五月革命”中。同年,哈罗德·塞兹曼(Harald Szeemann)策划展览“When Attitudes Become Form”(“当态度变成形式”)于伦敦ICA开幕
1960年,伊夫·克莱因在在巴黎国际当代艺术画廊表演作品:《蓝色时代的人体测量》的表演艺术作品。同年,1960年,出版人 麦素纳斯 创办《激浪派》杂志,激浪派先锋艺术组织开始成型
1972年,哈罗德·塞兹曼(Harald Szeemann)策划的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开幕。正是通过这几次卡塞尔文献展的成功举办,哈罗德·塞曼(Harald Szeemann)将极少主义、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带到展览中,也带到的更多人的眼前。
1978-1979年,邓小平上台、撒切尔夫人上台、约翰·保罗二世教皇上台,预示着自由主义在全球开始流行
1956年-1972年这期间,欧洲艺术变化极其激烈。格林伯格曾提出了走向“反形式”的形式理论。他在过去谈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与波洛克的时候,他给现代主义绘画规定了三个最重要的特点:反形象、媒介性、平面性。他觉得抽象绘画和当时的苏联社会现实主义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他认为列宾等现实主义画家的绘画作品都是依靠营造一个三维空间让观众来体会他的情感,然而实际上,他的作品是处在艺术为政治服务的状态。格林伯格指出,我们只有抛弃了形象,抛弃了三度空间,回到为艺术本身而艺术,才是我们迫切需要的,这时的艺术才是自我的、高级的。所以,在格林伯格所指的绘画中,媒介性非常的重要。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每画一笔,不是为了让这个形象去接近客观实在,而是要让人注意到我们绘画的过程、媒介本身的美感,看到物质感与存在感。沿着格林伯格的这条思路走,当我们看到艾德·莱因哈特时,我们可以看到他将媒介性以一种近乎教条化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莱因哈特曾指定了十二条创作抽象绘画的原则,他强调没有机理,没有笔触、没有形式、没有明暗等等。他极端地将所有表现的因素全部抹除。罗斯科也在这时抹除了绘画中的情感。这些观念都造就了其后的极少主义,他们正是抹除情感这一出发点来挑战格林伯格。
利奥塔提出,我们处在后现代主义的状态;布尔迪厄提出,我们处在一个消费社会;詹明逊提出,我们的现代主义尚未结束,我们还处在晚期的现代主义;丹尼尔·贝尔提出,我们不再是一个重工业时代,而是一个后工业化时代。不论那时的现代主义是否还有活力,这都反应着,现代主义要么是结束了,要么是正在发生着一个巨变。
作者简介:陈健健(1994.6.14),男,汉族,湖北黄石人,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油画,研究方向:油画艺术研究。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