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画中“留白”的艺术

2020-07-14 21:47桑佳琳
广告大观 2020年8期
关键词:留白艺术风格中国画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之下,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技法。在众多国画表现手法中,留白既是最能体现民族独特风格的重要形式,也是构成画面审美的重要基石,还是最能体现作者艺术造诣和创作功底的地方。这一切都源于中国画对时空的关注。中国画中空间的连属,呼应开合,完全顺乎气运的流走,是“气”在驱动一切。尚虚、尚空,于空白处见深远,以虚空传递丰盈,于不着一笔中表达不尽风流。空白处须虚中有物,留的恰到好处才能让画面显得饱满充盈,托显实处。明白了这些,对中国画也许就思过其半了。而我们探索挖掘留白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营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抒胸中意气。

关键词:中国画;留白;艺术风格

一、何谓“留白”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如同一颗璀璨的夜明珠,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之下,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技法,用其辉煌夺目的成就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出了最佳诠释。在众多国画表现手法中,留白是最能体现民族独特风格的一种形式,为画面赋予了无限的内涵与外延,拓展了画面无限的绘画意境与审美空间,也体现出了作者艺术造诣和创作功底。笪重光在《畫荃》中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言论:“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一语道出“白”的重要性。

“计白当黑”这一金科玉律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先生提出:“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这奇趣就隐藏在无墨的“留白”之中。中国画无画之处谓之白,有画之处谓之黑。所谓留白即作者特意根据画面立意、审美需求留出来的无画处。留白处为虚,着墨处为实,计白以当黑即虚实相生、疏密有秩是也,也才有了“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意境。

二、为何“留白”

在中国画的众多表现手法中,留白除了是能体现民族独特风格的一种形式,也是将观察方式融入绘画方式的一种表现载体。中国画中空间的连属,呼应开合,完全顺乎气运的流走,是“气”在驱动一切。尚虚、尚空,于空白处见深远,以虚空传递丰盈,于不着一笔中表达不尽风流,中国画的格局,关乎气的变化,气的流淌。前人发现其重要性也著书总结,比如“六法”中有“经营位置”之说,通过“位置”的经营作为评价一幅画好坏优劣标准之一。这要求我们注意空白的处理,须虚中有物,留的恰到好处才能让画面显得饱满充盈,托显实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最早的伏羲八卦中找到些许原委。“八卦图”就其形式来论,以 S 曲线区分一个圆,一半黑一半白,并且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暂且抛开其哲学意义不谈,做个假设,如果当时真的将黑白以中轴线划分开来而非 S 曲线,那会是多么呆板无趣呀!美感立即损失大半不说,中国的哲学也就无从谈起,更达不到“不像图画而是自然”的最高法则。如果说刚刚仅仅是从美学的角度来阐述留白的意义还不够有说服力,那么我们就从古老的中国哲学阴阳辩证原理角度来论证一下留白的思想必要性。在中国画的表现里,白是黑的对立,是黑的凭借形式,离开了白,黑也就无法存在。

在中国画中,如果缺少了空白的形态变化,那么墨色的形象也就无所依托,所谓“黑从白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中国画的语言表达中,空白是形象的组成部分,也是形象的延续和衍生状态。清代张式《画潭》曾云:“空白,非纸也。空白即画也。”空白并非真空的,而是画中画、画外画。也有人言“如无空白为底,笔墨缘何而生。”空白为底构筑了中国画的语言逻辑和视觉秩序,从而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独特的美学特质,与西方绘画的空白不同。西方绘画的空白是实在且真实的空白,是为了透视关系和物理规律而存在的,是被动与简单化了的概念,而中国画的空白则是画家主动且有意为之的。禅宗又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禅宗把有形有质,能使人感触到的东西称之为色)。其精辟的道出了黑与白的关系,实与虚的联系。在中国画画面中,“白”就是有形有质的“色”,我们应当将“白”与“黑”等同看待,就像我们会把“虚”与“实”共同考虑处理一般,它们是一个整体,没有孰轻孰重一说,并且“白”的是画中画,也是画外之画,它与画中的“黑”互相发生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惟有知白才能守黑。傅雷曾经说过:“任何艺术品都有一部分含蓄的东西,在文学上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方人所 betweenlines(弦外之音)。作者不可能把心中的感受写尽,他给人的启示往往有些还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 我们大可以把傅雷先生在这里所说“意”理解为中国画中的“留白”。终极目标是为了营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抒胸中意气。

三、“留白”对现代绘画的启示

以吴冠中先生的小品画《水乡》为例。画面墨色不多,大多时候都是墨块和线条,稍加一点醒目的朱砂、三青,整个画面立刻有了小城的生活气息。吴冠中先生在面对江南风景层层叠叠的灰瓦白墙时,用数的清的线条简练地交代出了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前后关系,用黑色的墨块大胆地展现了屋瓦的厚重和小桥的体积,用房子的倒影和小船来凸显穿城而过的河流,为数不多的几个小人的出现让江南水乡立马活泼起来,有了盎然地生气,不再是黑与白的写照。使得画面荡漾着浓重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情趣。作者在处理整个画面的结构过程中除了有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关系,还留下了大面积的白,天空的白、流水的白以及很多墙面的白。这些白都是出于作者的主观能动,精心安排,每一处白都有内容留待观者自己去想象建构。所以我们才能在这些留白中看到我们心中的江南水乡。吴冠中先生的留白方式与过去的不同。他巧妙的利用西画透视关系和设计构成中的长线、短线、断线、点、块面之间的关系组合出了江南的淳朴别致。

国画的留白创作原则重在意蕴。如果失去了意蕴那么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李泽厚曾作出这样精辟的阐释:“形象大于思想;想象重于概念;大巧若拙,言不尽意;用志不纷,乃凝于神。”中国画强调“点到为止”“惜墨如金”“以少胜多”。以虚映实,以少带多,以局部传递大千神韵,以空白处激发观者思维活力与想象力。所以较之西画,中国画习惯引领观者进入了更为主观的审美世界,对想象的真实大于对感知的真实。陆机提出“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意即在“虚无寂寞”中凭借想象生出音乐和画面来。留白的多少应在法度之内,从创作角度来讲,“计白当黑”需要艺术家具有深厚的功力和修养;从审美角度来说,观者需要积极地调动自身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而新时代新环境下又孕育了许多涌动着浓烈现代气息的优秀艺术作品,它来自于以往留白手法的启示,又不同于以往给予观者的感受,有着强烈的主观意识,我们的生活离前朝越远,就越是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与突破。

作者简介:桑佳琳,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猜你喜欢
留白艺术风格中国画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