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2020-07-14 21:47郝玉雪
广告大观 2020年8期
关键词:防水防渗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郝玉雪

摘要:建筑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随着对空间需求的增加,城市中的大型建筑工程也在增加。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用户的舒适度,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必须严谨。建筑防水防漏是建筑工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施工方面,在建筑物中一旦发生渗漏现象,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进行相应的探讨,并从中得出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导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建筑施工中一方面人们关注的是建筑的美观性以及实用性,另一方面关注的是建筑的质量,而其中质量则是建筑施工的重中之重。在建筑施工中关于质量有很多的通病,而其中渗水漏水则是最普遍的一种质量问题。建筑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水漏水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使用人的平时生活工作,还会对使用者的财产等造成损害。所以说,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防水防渗的工作也就显得异常的重要。

1 防渗技术的工作意义

与其他项目不同,建筑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对抗震性能要求较高,必须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防渗防水效果。同时,一个主要的安全风险是建筑工程的渗漏。当工程发生渗漏时,将会极大地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财产和生命的安全。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调查和分析,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其问题可能出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建筑工程建设的位置不对,是由于实际勘察发生的错误导致的,其地基的坚固程度也不够完善,无法应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将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就是实际施工技术的缺陷,不能讲建筑工程基地的防渗功能顺利进行,在此种情况下,不但将会影响建筑工程的防渗漏工作准确性,增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引起一些安全问事件。

2 建筑工程渗漏产生的部位及原因分析

2.1 外墙渗漏

渗漏发生在建筑物的外墙。由于剪力墙主要用于现代建筑的墙体结构,砖主要用于在剪力墙结构后面建造外墙。如果砖砌体缝隙抹灰不均匀且不饱满,可能会导致后期雨水沿砖缝渗透。与此同时,墙壁结构中可能会有孔洞。如果孔密封不严密,也可能发生渗水。因此,墙体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墙体灰缝填充不密实、墙体裂缝和墙体孔洞处理不当等。

2.2 屋面渗漏

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渗漏是屋面渗漏,屋面渗漏是由于屋面长期雨水冲刷造成建筑工程防水防漏保护损坏而造成的。屋面渗漏对建筑使用者的合理使用有很大影响。严重的屋面渗漏甚至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屋面渗漏的发生,在一些相应的工程中应加强防水防漏保护,并及时的进行屋面防水工程的检查,通过定期的检查和及时的修补工作去避免屋面渗漏问题的发生。引起屋面渗漏的因素有很多种,例如,屋面的防水防渗工作不规范,这种情况是诱发屋面渗漏问题的主要因素。防水材料不合格也会导致渗漏问题的发生,不合格的防水材料在防水工作上根本达不到使用要求,一旦遇到较大水量的冲刷下,就会产生屋面渗漏问题的发生。长期下去甚至会破坏建筑工程。

3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要点

3.1 屋面防水防渗施工要点

做好材料把控。有关人员应对了解每种防水材料的性能,并对其质量形成一套自己的评价方法,最好能够做到对材料市场价格的预判,这样就能够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同时帮助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采购员、质量员等有关人员应树立相应的职业自豪感与责任感,对不符合建设需要以及质量要求的材料进行剔除,必须保障所有材料的质量,施工单位首先应该对材料的采购环节进行把控,第二就是要对进场材料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与认定,检查相关证书与检测报告,最后要杜绝采用不合格材料的问题,做好材料的把控工作,为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

施工过程中。在进行屋面施工之前,施工人员一定要对屋面基层进行有效处理,保障基层表现清洁无杂物。之后再进行基层处理剂的刷涂工作,并要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施工,保障刷涂质量,且一次完成,要杜绝反复刷涂的现象。在处理剂施工完成之后,要养护一定的时间,待处理剂在基层上完全干燥后,再进行弹线工作,定好防水材料的基准线,并且要保障对管道口进行正确的处理,防止各种问题的发生,在防水施工过程中还应在一些特殊位置中进行加铺附加层的处理。

3.2 建筑厨卫的防水防渗技术应用质量控制

厨房和卫生间零件是容易泄漏的重要位置。在防水防渗技术在这一环节的应用中,应注意管道和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结构施工应与管道预埋和预留工作紧密结合。管道和设备的质量应按照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行控制和严格执行。每道工序完成后,应加强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供水管道的安装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约为工作压力的1.5 倍,对排水管道的安装过程中,要实施通球试验,对厨卫的楼地面施工中,要找出1% 流向地漏的坡度,实施泼水实验,只有从这些工作方面加以落实,才能保障厨卫的防渗能力。

3.3 地下室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

在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中,结构自防水技术主要是利用结构本身的特点来提高结构本身的防渗性能,实现建筑地下室的防水要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实现结构的自防水功能。首先,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必须保证搅拌均匀,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根据工程施工要求,一般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0mm 左右,混凝土出厂和入模坍落度相差控制在30 mm 以内。其次,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中,需要充分、均匀振捣,避免过振、漏振现象,确保混凝土密实度要求,且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控制在2m 以内。同时,在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可分段浇筑,施工缝设置止水带。

3.4 卫生间防水防渗技术

通过对卫生间渗漏问题的分析,总结了其影响因素,主要在于管道和孔道。所以,在卫生间施工过程中,同样应当注重管道工程,首先以科学合理为原则,对卫生间进行整体结构设计,做好全面的防渗漏设计。其次,对管道系统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管道错综复杂和重复,减少管道的洞孔,同时,采用优质材料的管道,减少或避免发生管道破裂,从而避免渗漏。此外,注重管道的转接处设计,减少和避免出现管道滴水、漏水。最后,对水电线路设计,进行合理规划,以减少预留的线路孔道,降低发生渗漏的可能性。

3.5 外墙

建筑外墙具有明显的整体性,所发生的渗水问题一般不会大面积出现,而是在局部出现较小的渗漏现象,然而正是这样较小的渗漏现象反而会给建筑功能带来极大的影响,使建筑无法发挥其功能。导致外墙渗水的原因有许多,其一是门窗与外墙之间存在缝隙,密封性不足导致了渗水问题的出现;其二是外墙内预设有过水管道,管道存在问题或混凝土质量过低,水分渗漏到外墙之中。对于外墙发生的渗漏问题,首先应从整体角度严格控制建筑的刚度与强度,对于墙体因刚度与强度不足而无法承重所造成的渗漏,应在材料购置阶段就加强管理,确保入场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还要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合理,并以水热化最低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其次是加强管控,通过预防体制来减少伸缩缝、沉降缝的产生;最后要对外界环境进行干预,减少高温环境的施工,在外墙施工完毕后立刻拆除墙体上的支架,并对遗留下来的孔洞进行填补,以此来保证墙体的密闭性,减少水分对墙体的渗漏,避免墙体结构受到破坏。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建筑施工中全方位贯穿融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不但可以保障各类建筑结构部位的安全性、實用性,同时还可以方便广大居民群众的日常起居生活,提升施工企业形象地位,并辅助其赢得更多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正式开展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人员必须保证严格依照国家标准和技术处理要点,处理好每个工序流程,并在完工后进行精细化检测认证,保证针对所有缝隙、孔洞进行密实填补。相信长期下去,我国建筑施工整體质量势必会提升至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刘俊乐,赵东浩.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33(2):71-74.

[2] 王立山.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18(6):140.

(作者身份证号码:130981199012091040)

猜你喜欢
防水防渗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解析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及应用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