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骊雯
2019年3月20日下午,成都劳动人民文化宫梦想剧场,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成立大会在此隆重举行。
剧场外春风荡漾,剧场内欢声不绝。
成立大会由成都市总工会副主席徐锐主持。中共成都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吴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四川省总工会一级巡视员武晓鹏,中华口述史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天府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谭继和,四川省杜甫研究会副会长祁和晖,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宋凯,四川省作协名誉副主席、四川省诗歌学会会长曹纪祖,成都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余松,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新泉,《星星》原副主编刘滨,《伪装者》编剧张勇和来自成都市工会系统、各产业战线的两百多位职工作家们欢聚一堂参加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成立大会。这些平时在机床轰鸣中、在焊花飞溅里、在建筑工地上、在荒山野岭外,利用工作间隙甘于寂寞、辛勤耕耘、潜心创作的人们,今天成了这次成立大会的主角。从四川银河都机公司铣工岗位上走出来的著名作家、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国平担任文学院首任院长,聘请文坛大家阿来、杨牧、张新泉为文学院顾问。
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成立的初衷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职工文学创作也有着良好的传统。从保路运动开始,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成都工业为共和国的创建、发展与复兴立下了不朽功勋,成都广大职工、职工作家和职工文学爱好者也见证、参与和推动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进步。
成都职工和成都市民永难忘记,1970年至21世纪初,是成都职工文学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了如流沙河、刘滨、张新泉、赵海谦、榴红、火笛、马及时、龙郁、徐建成、杨传球、柴与言、袁永庆、贾万超、王金泉、凸凹、松鹰、汪浩、安南、何民、阳光和、谭宁君、谢家发、文君、杜荣辉、卓兮、邓仁宪、王富祥等一批从工厂、企业、矿山走出来的,在四川乃至全国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工人作家。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一段时间,轰轰烈烈的“工人文学”在全国退潮。但活跃在成都工会、企业、车间、工地上的职工作家们,他们朴素的心中依然盛开着芬芳的文学之花,依然装着一个关于理想、人生和未来的中国梦。
“既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四川省委、成都市委關于‘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战略部署,也是为了加强和改进成都职工文化建设,发展职工文学,鼓励与支持创作反映成都工会、工厂、工人的文学作品,丰富职工群众高质量、多元化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我们支持成立了职工文学院。”吴凯如是说。
成立大会现场,职工作家们欢欣鼓舞,激情难抑。专程从都江堰赶来参会的职工作家谢家发,从1970年就爱上文学。他说:“我以前写东西都是单兵作战,缺少家的温暖和抱团取暖的写作氛围,文学院的成立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当了多年散兵游勇的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家。”
乘着三月的春风,成都职工文学踏上了新的征程。
说起文学院,全国各地成立的文学院不少,为什么还要成立一个职工文学院?“不走寻常路,重心在职工”有着多年工人经历,对工厂葆有深厚情感的王国平给出了答案。
据介绍,成都时代职工文学院要做的工作,就是扶持、鼓励和支持“职工写、写职工”。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宣传社会主义新时代成都改革的新成果,塑造成都新风采新形象,呈现成都工厂企业新面貌,展示蓉城职工新风采。
为此,文学院下设了三个与职工和职工文学密切相关的部门:工运史料采集室主要是收集、整理成都工运相关史料,做好成都工业、重点企业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的抢救性口述实录;职工文学创作室主要是团结、扶持和培养职工文学爱好者和职工作家,汇聚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创作反映成都改革发展和企业风采的文学作品;天府文化研究室主要是支持广大成都职工对天府文化进行调查与研究。
周培验、王国平、闻西、谭宁君、王培、卓兮等怀揣着为职工文学服务的梦想走在了一起,成了文学院同行者。就如吴凯在成立大会上谈到的几句话“用文学的方式,生动鲜活地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这也是职工文学院成立的初心。
文学院成立后,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配合成都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成都工匠”评选工作,弘扬工匠精神。当时距离召开成都工匠命名大会,仅有短短的30天时间。
文学院立即按照市总工会要求,邀请了王坤、唐春丽、罗伟等摄影家拍摄了502名工匠们的劳动影像,同时邀请了周鹏程、邓太忠、李铣、谭宁君、印子君、胡仁泽、余晓曲、杜荣辉、凌昆、许岚、涂拥等70位诗人用诗歌为502位工匠塑像。为了最生动、形象、传神地刻画工匠,诗人们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到现场采访工匠,与工匠亲人谈心,电话里面与工匠反复沟通与交流,用15天完成了诗歌创作。然后立即投入图书设计和印刷,在成立大会前,将散发着油墨气息和文学芬芳的诗画集《成都工匠》送到了工匠手中。
与会的成都工匠们读着写给自己的诗歌,既欣喜又激动,工匠刘尚明感慨道:“我获过不少荣誉和奖品,却从来没有人给我写过一首诗,这是一份既特别又珍贵的奖品。”
业内人士评价说:“用这样的方式向工匠致敬,向900万成都职工致敬,可能在全国都是首次。”与此同时,文学院理事长周培验又参与市总工会组织的“工匠精神宣讲团”活动,深入企业、工厂、区(市)县工会宣讲,受到了广大职工和工会工作者的欢迎。随后,文学院又组织32位作家,采访了近年来成都市涌现出的30名各级劳模和50名最美工会主席,完成了两本厚厚的书稿《劳动者群像》和《最美工会主席》。
不仅如此,这些书写劳动者、劳模、工匠和工会工作者的作品还先后登上了《诗刊》《星星》《四川工人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等各级文学刊物和新闻媒体,让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走进了寻常读者的视野。
有了机制保障、培训学习、活动开展,对文学院来说,这还不够,职工作家们的作品完成后,怎样展示?
于是文学院想到创办新媒体平台和纸质平台。
文学院率先创建了新媒体平台“成都职工文学”微信公众号,设置了“小黑板”“传达室”,及时报道职工文学的信息和各级工会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消息,设置了“致敬劳模”“能工巧匠”“梦工厂”“工厂往事”“记忆车间”“新刊速递”“老照片仓库”等栏目,推送职工们的文学作品。
“我非常高兴现在还有人辦工人文学刊物!”当得知文学院将创办职工文学刊物《天府》时,“工人文学”代表性作家、中国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蒋子龙欣喜不已。他不仅同意在刊物的“经典回炉”栏目里重发名篇《乔厂长上任记》,还积极鼓励办好职工文学刊物。
2020年元旦,由文学院主办的《天府》创刊,在国内职工文学领域引起了关注。刊物16开,160页,开设了“经典回炉”“老师傅”“重金属”“小说车间”“流水线”“语言锻造厂”“研发部”“分析室”“新工人”“劳动群像”“天府文化”“成都工匠”“好书推荐”等栏目,刊发的作品文字间都有汗水的味道、好动的号子、机床的轰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学院的作家们积极创作,投身战“疫”,创作了一批感人的文艺作品,凝聚力量,传递真情,为武汉加油,为祖国祝福,其中恭喜、唐杰创作的方言诗《万零七十二》,刘开元创作的诗歌《你的眼神》,晓曲作词的歌曲《坚信你就是我们的春天》打动了很多人。王国平创作的诗歌《中华无恙》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广大音乐人的关注,先后有四川音乐人刘党庆、彭涛、钟敏、王晓峰、余李绍,湖南音乐人龚道静,陕西音乐人但汉军、安徽音乐人林敏、陈浩,云南音乐人李斌,山东音乐人张晓平等20多位艺术家为《中华无恙》谱曲演唱,共计12个版本,同时,陕西省京剧院推出了京剧版《中华无恙》,目前正在改编为交响乐。该歌曲的多种版本先后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网、中国艺术报客户端发布后广为流传,并在湖北楚天音乐广播、湖北经典音乐广播、湖北爱乐广播三套频率同步上线,凝聚了真情,传递了力量,将成都职工的问候和牵挂送到了武汉。今日,职工作家吴国清作词的《嫁衣》和王国平作词的《中华无恙》双双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战“疫”歌曲。
就在上月,成都市总工会职工书屋和文学院联合策划了“走进新时代”成都职工阅读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定期邀请著名作家、诗人、朗诵家、职工文学爱好者、广大职工代表举行“致敬劳动”主题阅读、座谈、分享、吟诵、赠书活动,每两周举行一场 “职工阅读进企业”阅读活动,“爱厂爱岗”职工阅读活动,“家乡书蓉”职工阅读活动,送书进厂推动阅读活动。负责职工阅读活动的成都市总工会副主席高永虹表示,要让书香弥漫在车间、矿山、企业等工作岗位。
职工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任重道远,但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的同人有信心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谈到对文学院未来的期许,成都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余松希望:“能够实实在在的为职工作家们建一个家、做一点事,推动成都、四川乃至全国职工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我们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养一支扎根成都、面向四川、走向全国的富有朝气活力的职工作家队伍,力争建设成都城市形象的宣传平台、现代文创产业体系的瞪羚企业、天府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全国职工文学的示范样板。”
作者单位: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