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站柱
摘 要 以滨海新区技术主体专利申请量视角,分析医疗器械产业在滨海新区的发展。重点分析了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的申请量占比。另外,还分析了中国专利申请人的申请量以及专利申请法律状态。
关键词 医疗器械;技术主体;申请量
1申请量变化趋势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天津滨海新区医疗器械早在1987年就开始关注和研发,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2000年以后开始重点关注和研发投入,于2000之前每年的专利申请量每年10项或不到10项,表明2000年之前滨海新区对医疗器械的关注和研发投入并不大。在2000年以后滨海新区关于医疗器械的申请量逐渐增加,21世纪的前十年申请量稳步增加,2011年以后申请量开始大幅度的增值,到目前为止申请量逐渐快速增长,可见在这个时期,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工作效果显著,滨海新区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的提高,前期培育成形的技术逐步转化为专利,为未来市场竞争打下了基础。2017-2018年的申请量相对少,其原因可能在于公开延后的问题,导致2018年的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
2技术主体分布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约82%的申请来自企业,约13%、2%和2%的申请分别来自个人、高校和机关团体,仅有1%的申请来自科研单位,说明滨海新区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研究中以企业为主,这与医疗器械领域国内申请人以高校和医院为主的趋势不同,但与国际上的趋势比较一致。这一方面可能与滨海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对较少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滨海新区医疗器械专利申请以生产实体为主,相应专利技术产业化更充分。对于个人申请,尽管其申请量在总申请量上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由于其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技术含量不太高,并且申请人通常会比较分散。
3申请人/发明人分析
图3是滨海新区申请人排名情况,其中:瑞奇外科器械(中国)有限公司申请量最大,为130件。天津博朗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量位居滨海新区第二位,为101件。位居第三位的天津福斯特科技的专利申请量为50件。作为在输液注射制品、造影导管、采血针等系列产品具有重大市场及产品销售额的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其专利申请量在滨海新区的排名并不靠前,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属于在知識产权方面重视较早的企业,早在1995年该企业已经开始申请专利,其关键技术其实已经比较注重专利布局,而该企业生产的输液器、注射器、输血器、头皮针等产品可能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因此专利申请量相对不多,另外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坐落于武清区有一家公司,位于武清区的公司也申请了一部分专利;而在滨海新区市场销售额巨大的赛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其在天津滨海新区申请量并不多的原因是该企业为海外独自企业,其在全球已经申请了相当一部分专利,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因此其在天津滨海新区的申请量相对较少,但是该企业市场占有量巨大。天津滨海新区在医疗行业比较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其中一些中外合资企业更加注重专利布局,更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滨海新区在医疗器械领域申请人主要集中在企业及高校。
4专利申请法律状态分析
滨海新区医疗器械专利的总申请量为2390项,其中:发明专利1032项,实用新型1358项;在发明专利申请中,授权271项,占发明专利申请量的26%,撤回291项、占比28%,公开139项、占比14%,实质审查260件、占比25%,驳回25项、占比3%,放弃3项,结合法律状态公开、实质审查的占比,分析授权、驳回的比率可以得出,滨海医疗器械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通过率是比较高的,这也说明滨海新区在医疗器械水平相对较高,其中撤回的专利占比较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滨海的医疗企业申请人在进行专利布局时因为优先权、分案申请等进行了一些撤回;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其中授权为760项,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占比56%,占比较大,专利权终止542项,占比40%,放弃与撤回的专利申请相对占比较少,分析上述专利权终止占比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在进行专利申请的时候同时申请的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因此,进行了较大部分的专利权放弃。到目前为止,整体来说。授权案件远高于未授权案件,这反映了虽然滨海新区的专利量虽然不算很高,但是滨海新区的专利质量比较高。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在申请量和申请质量上实现同步增长,将成为滨海新区申请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1]。
参考文献
[1] 梁晓婷,杨国忠.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与技术发展[J].装备管理与医疗信息化,2018(18):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