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凯丽 于薇 张海洋 赵秀云
【摘 要】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以前,我们国家的贫弱是不可否认的;现在,我们国家的进步也是毋庸置疑的;未来,我们国家的发展前途也应该是一片光明的。现在无论你去哪个国家,你都可以看到印有“中国制造”的商品。但是,在向制造业大国前进的同时,更加要注意“中国创造”。提到“创造”这个词,就离不开创新了。制造者们只有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熟悉了之后才能对此加以改造和创新,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这就可以说是一种“工匠精神”了。如果每一个在职人员都逐渐培养起来自己的工匠精神,我相信“中国创造”也一定距离我们不会很远了。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国制造
引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产业的腾飞,大数据、机械化等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便利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快速发展的时代带来了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人们内心的浮躁,尤其是现在很多年轻的从业者高频率的换行、跳槽......综上所述,不忘初心地干好,热爱并且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好每个人的本职工作是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具备的。“工匠精神”这个词可以说是对上述内容的一个很好地概括了,“工匠们”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或作品,不断地积累打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力求接近于完美,给用户们一种更好的体验和感受,不仅仅注重了这些小的方面,更是让这个社会形成了一种精神,促进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同时也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1.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什么?“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孜孜不倦地学习,是工匠们的忠于职守,是工匠们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是工匠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认真负责。当代社会,我们正是需要这样一类人,这样一类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富有“工匠精神”的人。
工匠精神,最早的提出者是聂圣哲,代表人物是一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
工匠精神,从表面可以翻译成“工匠的精神”,主体自然是工匠,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是它的精神内涵。关于工匠精神一词的解释,我认为不同的人应该也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我相信大家的描述中应该会有很多相类似的词,比如:专心致志,忠于职守,有耐心,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等。
2.“工匠精神”当前的研究背景
2.1国家政策背景
(1)国家层面。 2016年,在李克强总理做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中也提到过工匠精神,他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2)教育层面。在教育政策的相关文件中也提到过有关内容,教育部指出,要根据当前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某些特殊的技术需求来有重点的培育人才,要改革当前较为“僵硬”的教育模式,并且,在育人特色方面,要有深度、有重点。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推出适合当前我国发展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2.2经济社会背景
(1)就业环境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可以说技能型人才大多从事的是服务型行业,服务型行业的特性就是有形性和无形性相统一,学生所应该掌握的不仅是一项技能的习得,更应该是一种服务精神或者服务理念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应该更加重视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这也就要求学生在自己相关专业学习期间,更加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谦恭敬业的服务态度。
(2)工匠精神氛围的高涨。之前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等,里面讲述的每一位工匠都是认真细致,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不问出生,不问富贵,只需要凭借自己的坚韧毅力和执着敬业,同样可以书写出人生的篇章。在这样一个强烈的社会氛围之下,学生心中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所学技能的“工匠精神”也有着自己的定义。
3.具体的做法
3.1个人层面:认真敬业
其核心是: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对每一件出自自己之手的物品都认真负责,为了给用户一种最佳的使用感和体验感,让他们身心愉快的同时也让自己感到赏心悦目。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一种赚钱的工具,而是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一种深深的敬畏感。
3.2企业家层面:企业家精神
(1)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企业家们通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再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继续投入,促进创新,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模式。
(2)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员工要敬业,企业家也同样要敬业,只有这样,企业家们才能将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之中,才能够让创新成为自己、企业以及每一位员工的使命,才能使产品、企业在同一个行业之中拥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3)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商业经济生活中总会遇到较大的低谷,大多数普通人会大比例地选择退出,但只有企業家不会选择退出,逆流而上,这才是他们在无数的大风大浪面前依然的淡然执着。
3.3社会层面:社会共识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时刻牢记着自己的使命,把接近完美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看做是一种常态,人民大众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形成一种共识。
3.4国家层面:凝聚力
国家各部门出台相关的鼓励以及引导政策、推出一系列相关纪录片等等,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使全民族都凝聚成一股力,把“工匠精神”的种子播种到每一位国家公民的心里,并且生根发芽。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轻视已经很久了,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更加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有利于工匠精神发展的制度体系。
机器人“日新月异”,功能越来越强大,且早已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很多的行业甚至只需要几位操控电脑的师傅就可以支撑起一家庞大的工厂了。机器人确实是有很多的优点,它们不会疲劳,工作的精度也高,从长远来看相比较于人工劳动力价格也较低......但是,总是有一些工作是机器人无法与人工所能相互比较的。作为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强岗位竞争力,提高自己价值的同时更要认真钻研,不断创新,让自己也向“大国工匠”靠近,让我们的国家向着“中国制造”迈进。
参考文献
[1]张洪芳,陆险育.新课程下理想的教师角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2]李献锋,李名梁.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的中国“工匠精神”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3]李俊.为什么当下中国缺少工匠精神--基于社会史视角的分析.《江苏教育》,2017.
[4]胡建雄.试论当代中国“工匠精神”及其培育路径.《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