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表扬是班主任教育、鼓励学生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是对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给予的肯定与赞美。恰当而准确的表扬,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使全体学生产生一种羡慕、向往的心理。相反那些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的表扬,有时不但不能起到鼓励作用,反而会使班主任威信下降,增加学生的不信任度因此,作为一位班主任一定要讲究表扬的艺术。
表扬的方法要灵活
要使表扬学生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其方式方法必须因人而异、灵活多样,切忌千篇一律、千人—面。因为被表扬的同学之间的思想水平和心理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心理学角度讲,对于不同思想水平和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对其表扬的方式也不相同。如对倾向多血质或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的学生,根据其适应性强、易激动的特点,可采取公开或激烈的表扬方式;对倾向抑郁质或思想认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根据其敏感性强、爱面子的特点,可采取含蓄和委婉的表扬方式。当表扬的方式确定后,还要根据需要把口头和文字、直接和间接、“热处理”和“冷处理”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其道理。只有这样实施表扬,才能使学生既听得见、看得着,又想得开、行得通,既知人知事,又通情达理。
二、表扬要及时
表扬学生要像打铁那样抓住火候,不失时机,学生一取得成绩,就应及时表扬,这样才能强化他们的内驱力。如果班主任漫不经心,拖了又拖,就会错先良机。特别是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更应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对于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这往往是促进后进生思想转变的催化剂。
三、表扬要恰如其分
首先.表扬切忌片面性、绝对性。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何况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學生呢?因此,对学生的表扬应该是肯定他们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良好行为.决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一俊遮百丑”。其次,要把握好表扬的起点。被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的起点不同,班主任表扬的程度也应该不同。有些良好行为在先进学生身上是平常事,表扬就不必大张旗鼓:而这些行为如果是在后进生身上,却是难能可贵的,班主任就要大力加以表扬,以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并发扬光大。再次,表扬的语言、口气要有分寸。班主任表扬学生要满腔热情、真挚诚恳,语言富于激励性,但要留有余地,不可把话说绝,更不能滥用形容词,随意浮夸,言过其实。表扬失当或过分,不但起不到鼓舞学生进步作用,反而会“捧杀”学生。
四、表扬要有针对性
表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和当前政治活动中心、教育教学内容及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确定表扬的对象和方法。班主任如果不注意表扬的针对性,缺乏目的性,随心所欲,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就不能收到表扬的最佳效果。因此,每次表扬应在认真调查研究,对学生个性心态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尽量增强表扬的目的性,避免随意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表扬要准确
班主任表扬应准确无误,恰到好处,讲究分寸。首先要把握表扬的“度”。表扬多了,无根据的拔高,容易使学生产生虚伪感、不安感,表扬少了;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平感。其次,要把握住表扬的标准。不该表扬的而表扬,会降低标准,使表扬贬值,还会使班级学生形成逆反心理,认为班主任不公正,从而降低班主任的威信。相反,该表扬的不表扬,该表扬的学生没有得到及时鼓励,维持良好行为的动机、强度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因此,表扬要准确、适度。
六、表扬要适宜
首先,表扬的人和事要有典型意义。值得表扬。其次,表扬的面要适宜,要根据学生构成情况和学生群体的行为表现的实际而确定。再次,表扬的方法要适宜。表扬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因人因事而异,切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申,班主任正确运用表扬的艺术,对学生做到恰如其分的表扬,可起到扶持正气,打击歪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应引起每一位班主任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