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鹏
我看到报道,说有一个叫丹尼·托森的美国人进山清修了75天,再回到原来生活的城市时,还以为自己穿过了什么时光机——世界怎么变成这样了?我错过了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个世界完全变了样,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
全球性的经济停摆,让热心的经济管理者们担心死了。随后,这种担心触发的全球流动性洪流简直可以用排山倒海来形容。其中,美联储的做法最具代表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伯南克开创性地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用4年的时间向经济体注入了3.7万亿美元。但是2020年,鲍威尔用3个多月就赶上了前任。而且,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相比金融危机前已经扩大了9倍。
4个主要经济体中,美国、欧盟和日本都采取了把赤字货币化的方式,以加强政府在经济体中的积极干预作用。而且这种做法很可能在今后挺长一段时间常态化。
中国的经济决策层拒绝了这种夸张的方式,但是他们随后表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金融体系要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7亿元。这意味着大幅度降息的概率增加了。
看来不管在哪,我们都将处在一个比2008年金融危机后更宽松的流动性中,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短。投资的很多基础逻辑因此出现了变化。
这是个美丽的新世界。
巴菲特对黄金的不满意之处就在于它不能产生现金流。现在好了,欧洲和日本的国债都有负利率出现,而美国的基础利率水平也接近0。黄金从理论上来说比这些赔钱货还要强。
蓄积在金融系统中的流动性,以及剧烈动荡的市场催生的避险要求,都让黄金显得更有价值。
对黄金投资的需求很可能在新阶段出现扩张。比如,除了黄金,人们也会想到白银。
很多投资者认为白银和黄金从历史上来说,会以一个比较恰当的价格比存在。从1900年以来,这个比值的平均值在50左右,而现在它已经超过了100。
白银受认可的程度不如黄金,但是在有的时候,它的某些特质让其投资收益也更邪乎。
如果你用安全而且便宜的手段投资白银,那么它很可能是一个好东西。
我有一个同学,从刚结婚时就在问我,应不应该买点股票。时光荏苒,这个家伙的小孩现在已经上初中了。偶尔在微信聊两句,他还会问我同样的问题——他至今一股都没买过。
这个同学其实和我一样喜欢钱,之所以始终没有参与到投资这件事里,大部分是因为他总觉得要找一个好时机。他希望这个好时机好得可以让他买了股票后很快就超越同类。
在流动性超级强的世界里,投资的很多基础逻辑变了。
虽然他已经40多了,但我觉得他这种想法却算不上成熟——一辈子都不成熟的人很多的——只有不成熟的人才会假想自己进入某个领域,立刻就表现得出类拔萃。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是在面临一个新领域时踌躇不前,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就是稍微遇到些挫折(其实也不是挫折,只是比他认知的自身水平要差)便灰心丧气,干脆放弃了努力。我认识的人里也有不少,自打上次股票亏钱以后就没再关注过这个伤心地,他们连账户密码都已经忘了。
事实是,没有什么投资可以像吃特效药一样,一粒下去就把穷病治好。投资需要时间累积,也需要投资者提高自己的认知从而作出更恰当的决策。
在今后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现金将受到诅咒,投资级债券的收益也会受到通胀的严重侵蚀。市场对风险的接受程度将会提高,股票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作为动荡市场的稳定剂,贵金属也会有不错的表现。
当然,也许还有房地产。不过这个问题对当前的中国来说太复杂了,它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
新的投资世界里大概充满了矛盾。
超级流动性对金融产品价格的冲击比对消费品价格的冲击还要强烈,FPI增长超过了CPI增长。市场参与者更加喜欢冒险。那些“新经济”公司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代表新经济的纳斯达克指数已经超过了今年1月疫情暴发以前的水平。这种上涨其实是个悖论,也就是说市场认为发生疫情对新经济的发展比不发生疫情要好。其实在市场的另一端,不论是新经济公司还是传统产业公司,都被认为利润水平将受到疫情影响而衰减。人们对股票的价格预期曲线和企业的利润预期曲线就像一张张开的鸟嘴,而且越张越大。
在未来,两种市场情绪会轮番成为主流。金融资产的价格在一些时间段会被充裕的流动性预期主导,从而迅速上涨;在另外一些时候,又会被悲观的盈利预期控制,价格快速下滑。
本杰明·格雷厄姆曾经把股票市场的主流交易情绪比喻成市场先生。如果这个比喻成立,我们在下一个阶段就会遇到一个刚服用了安非他命的市场先生。总的来说市场将会上涨,但是对于自作聪明的投资者,这个阶段将是地狱。
市场在剧烈波动中上涨,给投资者带来的最大伤害,是容易让他们产生幻觉。这就像公鸡打鸣的时候以为太阳是因为听到它的召唤才升起的(至少童话里是这么说的)。
大多数股票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会不断猜测市场的“趋势”,如果碰巧赚了点钱,这种猜测的瘾就会被放大。
威廉·庞德斯通的《赌神数学家》里就记载了一个赌法罗牌的女士。她开始是个赢家,但后来就开始输,直到她输得卖了房子离了婚,然后又把离婚分得的钱都押上。最后她在赌场附近当了妓女,50美分就做一次生意——法罗牌50美分就能下一次注。
当然了,这有点夸张。不过剧烈波动而且向上的股票市场和法罗牌那种押数字游戏很像,如果你自以为判断得比其他押数字的人更准,那么你可能是最倒霉的那个。
在流动性宽松、资产价格上涨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冷门的投资品出现。那些买一堆核桃并往脸上蹭的家伙现在想起来还有点恶心。这些冷门货由于市场容量比较小,价格涨幅很可能相比标准投资标的也许会达到惊人的100倍。但我劝你还是不要碰这些东西,不管它们是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还是互联网的外衣。
这听起来有点矛盾:为什么我肯定它们会上涨,却又劝你“不要碰”?
答案很简单,冷门货品种太多了,你不知道下一次潮流中谁会被看上。另外,这类产品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其市场内流动性问题;第二个是它的庞氏属性。
很多偏门投资品买进容易,卖出非常困难。我就认识一个上次普洱茶狂潮的受害者。他算是我一个长辈,到现在他家厨房的顶柜上还保留着那些看上去和大象粪便差不多的茶饼,在十几年前那些玩意花了他30多万元——价格炒得最高的时候,它们被市场专家认定价值100多萬元,但就是没人买。
至于庞氏属性,大概所有不能产生现金流的投资都有一部分庞氏骗局的色彩,也就是先进入这种投资圈的人依靠后进入者的资金使自己获益。
不过一些偏门投资品的庞氏色彩实在太重了,或者干脆就是庞氏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