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研究

2020-07-14 02:50邵莹
考试与评价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创新教学素养

邵莹

【摘 要】 本文通过“提高教师素养,增强学生示范效应;挖掘教材内容,丰富社会责任教育;创新教学方式,建构社会责任素养;师生互动交流,培育社会责任素养;联系学习生活,培养社会责任素养;开展实践活动,践行社会责任素养。”等方面,论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创新教学;社会责任;素养

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的时代,国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参与祖国建设和国际竞争,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主阵地,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是培养社会责任素养的关键时期。现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许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如违反校规、学习松懈、破坏环境,沉溺于手机游戏,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他人、集体、社会很冷漠等等,这种情形不利于他们建设伟大祖国,肩负时代使命。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增强学生示范效应

在教育领域,身教重于言教永远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有人格的影响和榜样的力量。可见,教师只有通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才能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学生做到的事,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以身作则,语言文明;如要求学生爱护校园和班级的环境,教师就要带头做到讲究环境卫生;如要求学生有时间观念,不迟到,教师就要按时进入教室上课;如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作业,字迹工整,教师上课时板书就要认真书写,工整美观。教师的言行一致,严于律己,体现出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个人的素养,可以让学生从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个人素养中耳濡目染,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成长为一个有责任的人。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丰富社会责任教育

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时,教材是基础性的课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社会责任意识的内容。教师要细心挖掘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学习新天地》,强调了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广泛的学习知识,不断的成长,这是对自己学习的责任;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表明了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也是对父母及长辈承担家庭责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明确生命是宝贵的,是来之不易的,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怀、尊重他人的生命,树立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承担起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责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美好集体,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了承担责任,是自我磨砺的过程;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强调的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这是履行对社会的责任;第二单元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明确了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平等待人、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体现了对他人的负责;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使学生认识到热爱祖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维护国家安全,建设美好祖国,这是履行对国家的责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阐明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努力奋斗,共圆中国梦,这是体现对国家的责任;九年級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少年的担当》,让学生明白青少年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每一代青少年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教材本身就为责任意识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因此教师要深入细致的挖掘教材内容,使之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教育服务,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式,建构社会责任素养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方式太单一,教学效果就不会太好。长期以来教师以传统的“灌输式”进行教学,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压根不会领会学生有没有听进去,其实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涂鸦式”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结合自身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在讲授式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问题,领悟其中的深刻道理,从而达到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目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讨论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与其他学生的相互交流和自身体验中提升社会责任素养。

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中,组织开设了“孝敬父母,从我做起”的主题讨论,然后布置一份课外作业“帮助家长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写出自己的感受并上交”。让学生们在这过程中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艰辛付出和深深的爱,明白了孝敬父母不仅是成年子女的责任,也是未成年子女要承担的责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对课堂讲授的知识印象深刻,易于理解掌握,还能够增强责任意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将责任意识培养渗透到教学目标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师生高效互动交流,培育社会责任素养

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诚交流,通过交流展示、评价分析等环节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互动交流中丰富学习体验,从而培育学生社会责任素养。

如开展政治课前5分钟的时事播报活动,每节课都安排一个学生上台播报,按学号轮流下去,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为全班同学播报。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播报新近发生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一条或二条,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评论,然后其他同学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做简短的点评。通过课前5分钟的时事播报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和收集社会素材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关心国家大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促进社会责任素养的生成。

五、联系学习生活,培养社会责任素养

学习是初中生最主要的任务,通过学习,充实自己、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在教学中要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相联。教育学生从小就必须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出色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这是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的教学中,教师讲解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是我们的责任,接着顺势联系学生平日的种种表现:上课睡觉的、早读迟到的、作业不按时交的甚至不完成的等等,这些不良现象都是对学习不负责任的表现。告诫学生,我们承担学生这一角色,就必须尽到学习的责任。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学习中逃避责任的现象,并进行深刻的反省,正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才是有责任担当意识的人。

六、开展实践活动,践行社会责任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停留在观点的灌输和道理的解释上,应该以课堂为基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耳闻目睹的观察,亲身体验的感受,使社会责任意识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内化到心中,这样的教学才是长期有效的。我们在反复实践探究,构建自主课堂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即应用体验性活动和探究性活动。体验性活动:如情景剧表演、参加公益活动;探究性活动:如手抄报制作、时事点评等等。

比如在学完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服务社会》这一知识后,设计了如下的实践作业:本周请同学们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如参加社区服务、宣传环保知识、到敬老院送爱心等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践行社会核心素养,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学时期,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逐步增强,正是培养他们社会责任素养的最佳时期。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勤于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素养,使他们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创新教学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