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
摘要: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布局大气恢宏、造型严谨稳重、装饰精关典雅,同时在建筑布局、建筑构件、装饰纹样、人与物之和谐共存等建筑因素方面,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造物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之审美特质。本文以该建筑群为研究重点,从齐鲁大学浓郁的儒学教育、建筑特色、文化承传与保护等方面入手,深入解读其所承载的济南当地丰富的历史记忆、浓郁的情感承传功能,以及对建筑时空的定义与解读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以此呼吁当下对此类教育类建筑群典范的承传与保护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原齐鲁大学建筑群;中国传统造物思想;考文楼;圣·保罗楼
中图分类号:TU754;TU-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182-03
一、引言
齐鲁大学作为山东乃至全国20世纪早期著名的现代型大学,以其踏实的国学研究、精道的医学研究、严谨的物理学研究、丰富的文学教育研究等曾享有“华北第一学府”之盛誉,同时与燕京大学齐名,并称“南齐北燕”。新中国成立之后,齐鲁大学并入山东大学,校址坐落于济南经十路以北、文化西路以南的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现存建校初期建筑有考文楼、圣·保罗楼、柏根楼、多栋别墅楼及平房院落,通称为“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1961年至今已核定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千余处,该建筑群被列入2013年5月3日我国国务院公布的1943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在儒家思想的国学教育宗旨指引下,结合当时当地的社会因素、地域特征等,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无论在建筑布局、建筑构件、装饰纹样、人与物之和谐共存等建筑因素中,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造物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之审美特质。
因此,关于该建筑群的审美艺术特质研究以及文化承传、文物保护工作,均值得重点研究与思考。
二、一脉相承、尊子L重儒:中国传统造物与儒家思想在其前身登州文会馆儒学教育中的体现
校舍、民居等建筑风格的形成更多地受制于其所处时代和地域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及风俗民情等诸多要素影响。齐鲁大学虽名为教会大学,且处于我国20世纪初期“西学东渐”的中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之下,但其前身登州文会馆十分重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等国学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众多由西方传教士致力兴办的近现代大学,不仅仅是介绍和教授西学的机构,它们在中国语音文学、历史和哲学等方而的教学和研究中也曾起过重要作用①。其中,美国著名传教士、教育学家狄考文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在所创办的文会馆,一方而源于狄考文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热爱与认可;另一方而其作为知名教育家,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特色,重视中国传统教学方法的导入并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接受状况,不但提出了“完整的教育”“中文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理念,而且在西方教育家创办的大学中开创性地运用中文教学并重点开展儒学教育。这不仅为文会馆及日后的齐鲁大学儒学教育、国学教育、文学教育的蓬勃开展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对20世纪初新建的齐鲁大学建筑群之儒家思想展现、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彰显产生了潛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文会馆在创办之初的蒙养学堂时期虽办学艰难,却自始至终将中国传统儒家经典论著放在教学最首要、最基础的位置。蒙养学堂规定,凡新入校学生的“第一册课本是一部基础性的书,叫《三字经》或叫《三字经典》”,并要求学生首先学习儒家传统经典论著之后“再接着是中国历代王朝简史”②。之后的登州男子高等学堂时期,专职国学教师在教授《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及《易经》等中国儒学经典注疏时多围绕行文特色、篇章布局等方而重点讲授,同时专业性地培养学生行文习作规范,并指出此举为“按传统的习惯”③,为日后大学的建立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模板及课程体系。自1884年文会馆正式被批准为大学至1902年迁址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归入广文大学期间,狄考文延续了之前重视对学生儒学、史学、文学教育的培养,更增设了高比重的儒学、中国传统注疏及写作类新课程,这就有别于同时期在华西方教育者的办学理念,从而形成了更为完备、成熟的针对中国儒家思想的教育模式。
如在“备斋课程”即大学学前教育中,共开设了《诗经》、《孟子》、《大学》、《中庸》、《书经》共五门儒学类课程。课程设置方而也充分考虑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循序渐进的接受能力,将《诗经》与<孟子》定义为基础类课程,《大学》、《书经》和《中庸》则被定义为提高类课程在第三年讲授。同时,儒学类课程所占比例占总课程比的35.8%,这一课程设置与宗教类、自然科学类课程相比,体现了其首要性和重要意义。学生在掌握了基础性儒学知识之后,在进入“正斋”即大学教育之时,儒学类课程增改为八门,分别是《诗经》、《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易经》、《书经》、《系辞》,几乎涵盖了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中国儒家经典论著,课程比例占总课程的40%,首要性地位更为突出。
在教学方法方而,狄考文经过摸索、交流、改良,最终充分认识并尊重中国传统授课方式,认为“中国的教育方式最适合中国学生”,同时也适当提出合理性建议,指导儒学教师在引领学生诵读儒家经典论著的同时也加以针对课文思想内涵、艺术价值的合理阐释,教学效果日渐改善,与教师也逐渐建立了互动、交流的良好工作关系。
综上可知,齐鲁大学建设初期,无论是机构设置、校舍建设、课程安排、教师聘任、教学方法及校园文化等,均秉承登州文会馆重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之优良传统,如校园校舍建筑,虽为中西合璧之杰作,但无论从校园整体布局、色彩搭配、砖雕装饰、“屋顶上的吻兽、屋脊的正而入口上下的细部构件”等方而多体现“典型的中国传统形式”,建筑风格整体“古朴典雅,造型庄重大方,比例恰当,细部处理得体,是一件成功的建筑作品,被誉为‘中国建筑复兴样式的代表作”④,与同时期同类大学建筑群相比,更多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意蕴。
三、和谐共生、质朴吉祥: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在原齐鲁大学建筑群中的体现
1908年,时任齐鲁大学校长卜道成筹建校舍校园建筑时,与同仁志士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最终聘请了美国著名设计师亨利·墨菲主持齐鲁大学考文楼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墨菲在耶鲁大学学习建筑期间便欣赏并研究掌握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精髓与实质,1914年在学习考察北京故宫之后,他认为故宫作为世界上最好的建筑群,在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无法找到如此宏伟壮丽的建筑物。墨菲喜爱中国传统建筑,曾运用中国传统造園方法主持建筑了雅礼大学、复旦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大学,岭南大学等多所同类院校,在建筑齐鲁大学之前也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信: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研究了与济南情况十分相似的长沙雅礼大学,以及其采用的中式建筑风格,这使我们做好了解决贵校建筑上一切问题的准备。”⑤
(一)规整的中式矩形庭院式建筑群尽显中国传统造物之精华本色
齐鲁大学校园建筑以规整的中式矩形庭院布局为主,同时结合具有济南本土特色的合院式、西方古典主义三段式建筑等风格。校园整体规划以长达200米的中国传统主轴对称形式呈现主体布局,康穆堂、考文楼等六栋核心建筑环列于主轴线四周:康穆堂与和行政办公楼位于主轴线南北两侧,图书馆与神学院、考文楼与伯根楼等两组建筑不但造型相近且相对依次排列于主轴线东西两侧。
另外,教职工住宅区、学生宿舍区以及日常生活辅助区等非核心性建筑则以济南本土合院式建筑形式有序穿插其中。原齐鲁大学建筑群在中轴对称设计之上又结合极富济南当地传统建筑特色的合院式建造方式,将行政、办公、教学、研究、图书馆等具有统领意义的核心校园建筑以中轴线为主有序分列,教师宿舍、学生宿舍、运动场所、辅助设施等非核心校园建筑分布于中轴线两侧,且有意与核心建筑群保持较大间距,其间配合圆形、扇形、多边形、穿越形花园、竹林、草坪点缀其中。这一建筑布局既体现了建筑设计团队对济南当地地形及大陆性季风气候等因素的充分考虑,更与中国造物思想之等级礼制因素巧妙结合。
位于主轴线北侧的行政楼曾作为齐鲁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整体建筑群中最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虽不幸于20世纪末毁于火灾,但通过研究性照片与绘图均可感受到其浓郁的中国风格。尤其是建筑顶部“四出水”式五脊四坡庑殿顶设计,其作为我国古代建筑领域最高等级的屋顶表现形式,常用于皇家建筑或大型寺院、庙宇之中。这种设计在大学建筑群出现,足见筹建者、设计者对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该大学社会地位、学术地位的认可。同时,屋顶由青平瓦铺置,屋脊处装饰卷草纹饰,屋角外檐部略微翘起,以南门为主入口的垂花门造型等,均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
建于1919年的考文楼作为齐鲁大学主要教学建筑自建造至今承担了齐鲁大学物理学、医学等核心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与行政楼、柏根楼共同组成‘品”字形均匀布局,既统一构成教学主体建筑群,又巧妙排列、颇具气势。考文楼坐南向北,主楼三层地下一层,东西两侧附楼为一层,整体装饰为灰砖墙体,双坡曲线硬山式屋顶设计、前门外两侧大型抱鼓石构件和漏窗装饰均彰显了典型的中国经典造物特色。主楼屋顶设计由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组成,双坡设计,两坡连接处不作传统大脊建筑,改为经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顶侧而成弧形的曲而卷棚顶,自然伸出山墙以外,舒展且大气,整体曲线体现了传统造物中流畅、自然之美感。主楼门外两侧的抱鼓石作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中典型的装饰构件,常作为建筑“非贵即富”的门第象征出现在大门底部的入口处,在此既借助其形似圆鼓之形态为考文楼增添了端庄稳固之气,更体现了设计者对中国古代造物文化及等级规格制度的熟知与崇尚。
另外,考文楼主楼、山墙处设计的自我国汉代就已经普遍建筑于民间的吉祥如意窗、八角窗,楼梯台阶级数的奇数设置,楼板、地而、扶手处或精细或简洁的自如搭配等,均展现了我国传统造物“礼乐相辅”的文化艺术特征,对整体建筑群的文化意蕴产生了良好的渲染效果,与考文楼主体设计敦厚、典雅、华贵、大气之特色相结合,尽显中国传统建筑博大、包容的独特精神气质。
原齐鲁大学男生宿舍同样作为其创始性建筑之一,建于1916年,由两列八栋对称排列的两层楼组合而成,因可容纳四百余名学生住宿,在20世纪初享有盛誉,号称“四百号院”。该建筑屋顶整齐归一的木结构屋顶构造、卷草纹陶塑瓦脊装饰、屋顶正脊处依次排列的吻兽等,既凭借其华丽丰富的外在装饰,又以其内蕴的谨严肃穆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齐鲁大学谦虚浑厚的浓郁儒家文化氛围交相呼应。
在齐鲁大学极具中国传统造物特色的建筑风格影响之下,2号教学楼虽建于齐鲁大学并入山东大学的1954年,但其建筑整体特色仍体现了原齐鲁大学建筑群的质朴优雅之风格。楼顶仍沿用我国传统建筑屋顶样式之一的歇山顶式,四角处均建筑成微微翘起的仿宋风格,屋顶最高处横向的正脊线与垂脊的下方的戗脊线条柔美、简约质朴,又不是灵动与变化。楼体以南北向轴线呈长方形对称装饰,清水墙砖混建筑,灰色主墙立而与灰白色纵横交接的线条搭配,色彩质朴且对比强烈。整体建筑仍沿用了之前齐鲁大学典雅庄重之风格,同时又与建筑周围四季花木自然融合在一起,尽显人与自然之和谐造物本色。
(二)圣·保罗楼等建筑展现中国传统纹样、色彩之精美华章
圣·保罗楼作为原齐鲁大学建筑群中极富“中西合璧”建筑色彩的典型代表,其在建筑样式、细部装饰中虽不乏西方建筑装饰特点,但其色彩构成、装饰纹样、砖雕细刻等装饰元素则尽显中国传统文化意蕴。
首先,在色彩搭配中,圣·保罗楼整体色彩以饱和度较低的青灰色为主色调,主要包括青灰色砖瓦铺置的硬山双坡形屋顶、浅灰色石材建筑的墙基以及灰色砖石砌成的墙体三部分。趋于一致的灰色建筑设计,一方而以其既不夺目又不失光彩的低饱和度展现了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内敛、质朴的装饰特色,另一方而,圣·保罗楼虽位于原齐鲁大学偏西北处,却被铺满银杏树、梧桐树的“校园大道”“杏林路”所包围,其灰色主体建筑格调恰好与自然四季所赋予人间的黄色、棕色、红色、绿色、白色融为一体,在绚烂自然景色与灰色人文建筑主体的搭配之间展现了设计者对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欣赏与运用。同时,圣·保罗楼的装饰色彩除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外,单就建筑本身,也并非一味凸显灰色基调,而在内部木质楼梯扶手处、窗框门框周围以及外部屋檐基底处等位置搭配鲜明艳丽的朱红色,与主楼的青灰色形成和谐的互补。
其次,原齐鲁大学建筑群的主体雕刻多以浮雕、透雕等形式出现,同时于各处巧妙展现中国意蕴:考文楼的雕饰,在主楼一、二层之间的砖墙上雕有寿字纹、盘长纹、菊花纹等中国传统纹饰,与中国传统硬山屋顶建筑相呼应;2号教学楼入口处的木质雕花门窗十分精美典雅、玲珑别致。突出的又如圣·保罗楼,从主楼立而的山墙顶部、主楼入口门楣位置以及窗与窗之间的墙而、窗楣等位置,布满了以荷花、缠枝牡丹、缠枝葡萄、竹景、公鸡、喜鹊、孔雀等为代表的具有中国传统吉祥寓意的纹样图案。圣·保罗楼西侧连接部分的拱券形窗套上饰有缠枝葡萄纹。缠枝葡萄纹饰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之一,又称万寿藤,葡萄多籽寓意多子多福、缠枝纹由于其缠枝结构具有连绵不断的特征而寓意“生生不息”。该窗套所饰缠枝葡萄纹饰中果实晶莹饱满、叶脉宽大肥厚,缠枝呈“s”形左右对称勾连整体图案,绵延卷曲、柔曼细腻,既承载了我国传统吉祥纹样用于建筑装饰之独特性,又寓意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齐鲁大学人才辈出、学术教育成就生生不息。同理,拱券形缠枝牡丹纹饰,由三朵雍容大气、华丽饱满的牡丹图案搭配妩媚妖娆、婀娜多姿的缠枝造型,同样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装饰特色。该砖雕中牡丹为“左一中一右”平衡对称排列,花朵宽大紧致,枝叶繁茂厚重,既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求全”“求满”之审美观念相符,又迎合了富贵吉祥、高雅不屈等美好寓意。
另外,扇而形竹景造型由竹林与山石组合而成,以中轴宽大素而为界左右对称排列,竹林中既有粗壮竹又有纤细的嫩竹,搭配得当;竹叶随风飘曳动态感十足,形象生动。竹,“物之有筋节者也”,既因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而寓意多子长寿,又因自身清丽挺拔、潇洒俊逸之外形特征常形容人高尚不俗、谦逊正直等美好品德。
四、结语
原齐鲁大学建筑群作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布局大气恢宏、造型严谨稳重、装饰精美典雅,与老舍、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马彦祥等众多名家一起见证了齐鲁大学辉煌的国学、儒学、文学、艺术发展创新之路,同时承载了济南当地丰富的历史记忆及浓郁的情感承传功能,对建筑时空的定义与解读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对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深刻文化底蕴的教育类建筑群典范的承传与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同济大学王伯伟教授的主持指导之下,山东省最终确立了“尊重历史、尊重地方、顺应时代”的文物保护宗旨以及“整旧如旧予旧寓新、和谐统一”的改造设计原则,对原齐鲁大学建筑群给予充分重视与保护,努力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造物思想承传下去并发扬光大!
注释:
①陶飞亚,吴梓明.基督教大学与国学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1.
②郭查理,齐鲁大学[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15.
⑧郭查理,齐鲁大学[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29.
④张润武,薛立撰.图说济南老建筑近代卷[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1:247.
⑤Henry le Murphy to Henry W.Luce, October l,1913,,109-04-107,山東省档案馆藏,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