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
印控克什米尔民众举行“巴基斯坦日”抗议活动。
自去年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尼泊尔以及中国围绕领土争议发生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在过去的一个月: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在去年发布新版地图把与尼泊尔争议地区“划为己有”后,印度官方前不久又大张旗鼓地宣布经过该地区的公路项目竣工;印度军队还对巴基斯坦突下狠手,在克什米尔地区实际控制线附近对巴方一侧进行“无差别、无缘由的开火”……
印度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无法控制,却对外挑起各种冲突。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印度总处不好同邻国的关系?
在过去几十年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共发生过3场大规模战争,1场小规模战争。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两国关系因克什米尔问题在多数时间里都处于敌对和紧张状态,时不时就会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有很多穆斯林的游击队,他们反对印度,希望克什米尔最终能够加入巴基斯坦或者是独立。这些克什米尔穆斯林武装得到了巴基斯坦的支持,所以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支持恐怖组织。冲突几十年以来一直在进行,可以说是国际新闻当中最常见的一个事件,大家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多数专家悲观地认为,过去几十年没有解决的印巴争端,在未来也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印巴爭端还会长期持续下去。
因为克什米尔地区80%的人是穆斯林,所以印度政府给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一定的自治权,不允许外地人到克什米尔地区去开设工厂、取得当地的户籍,以及拥有不动产。去年8月,印度政府突然宣布修改宪法370条,把查谟-克什米尔分成两个部分——查谟-克什米尔及拉达克两个中央直辖区,等于取消当地原有的自治权,允许克什米尔以外地区的人,特别是印度教徒到克什米尔地区拥有财产,拥有土地,拥有当地的户籍。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移民特别是把印度其它地区的印度教徒移到当地去,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从而让印度教徒成为克什米尔地区的多数民族,并在全民公决中以印度教徒占据优势的投票结果来获得对克什米尔地区的绝对控制。
这样的做法遭到了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对,也遭到了克什米尔地区当地民众以及当地政府的强烈反对。所以,去年印巴之间还爆发了小规模的战争,甚至动用了空军。但是,最终双方都没有分出胜负。
最近印巴之间再次发生交火,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包括很多平民的死亡。被印度多次侵略的巴基斯坦终于忍无可忍,迈出关键一步,于6月23日号召穆斯林世界“统一战线”,共同应对莫迪领导下印度政府的“过激政策”,多个国家纷纷响应巴基斯坦的号召。
不过多数专家悲观地认为,过去几十年没有解决的印巴争端,在未来也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印巴争端还会长期持续下去。
印巴交火经年不绝。图为巴基斯坦击落的印度空军战机。
印度和尼泊尔之间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种族联系,历史上由于王朝之间的战争和政权的更迭,两者领土范围经常发生变化。到了近代,因为英国对印度次大陆的殖民统治,英印当局不断向北入侵尼泊尔,占据了尼泊尔大片领土,使之成了后来印度的领土——今天印度北部很多地方其实在历史上是尼泊尔的领土。从而造成了现在尼印之间的边界态势是尼泊尔的南部、东部和西部三面被印度所包围。
这次两国争议的地方,位于尼泊尔的西部,这三块地方分别叫做卡拉帕尼、里普列克和林比亚杜拉。这三个地方一直在印度的实际控制之下,有300多平方公里。多年来,尼泊尔一直希望通过谈判或者国际仲裁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双方也都没采取过激的行为。
这一次为什么会发生冲突,甚至发生交火事件?就是因为印度采取单方面的行动,在争议地区修了公路。修公路就意味着印度将会加强它的实际控制,这个地方就可能永远成为印度的领土,尼泊尔有可能永远失去这个地方。因为尼泊尔是一个弱小的国家,远远弱于印度,没有办法,更不可能通过发动战争的形式去把这几个地方拿回来,所以它就诉诸了法律,修改尼泊尔的宪法,把争议的三个地方列入到尼泊尔的法定领土中,而且马上修改了它的地图,也把这三个争议的地方划入到了尼泊尔的领土范围之内。
虽然这种做法并没有改变印度控制这一地区的现状,但是尼泊尔还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国际社会都看到了尼印之间的领土争端,看到了印度在南亚的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
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国际关系学者比姆·布特尔6月17日在《亚洲时报》网站撰文,并提醒印度总理莫迪“那些不记得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而在一个月前,比姆·布特尔还专门撰文谈“莫迪的‘邻国优先在尼泊尔惨败”。他写道:“莫迪在他任职的5年期间,4次在排场和喧嚣中访问尼泊尔,但两国之间的关系却再创历史新低。加德满都认为,印度在尼泊尔遭受苦难的同时努力扩大其核心利益。”
文章提到两次标志性事件让尼印关系陷入谷底:第一次是在2015年4月尼泊尔经历特大地震后,由于尼泊尔的新宪法与印度意见相左,印度对尼泊尔实行物资禁运,而尼燃油、燃气等大部分物资需要从印度输入,印度的禁运对尼泊尔民生造成极大影响;第二次是印度在卡拉帕尼地区修建道路从而破坏了尼泊尔的领土主权,尼方发布的新地图成为回击印方的“迫不得已的武器”。
比姆·布特尔总结说,在印度教复兴主义的大旗下,莫迪的邻国外交政策已经崩溃。他最后强调:“印度一直在努力说服其直接邻国、盟友支持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努力,以寻求成为常任理事国。但是,一个不尊重小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国家与《联合国宪章》精神背道而驰。国际社会将敏锐地观察到由于与尼泊尔的边界争端,印度失去了软实力”。
恒河水资源,关系到印度和孟加拉国两国生计。
此外,印度跟孟加拉和斯里兰卡也有争端。
孟加拉曾经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在印巴分治时,孟加拉作为东巴基斯坦成了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后来在1971年在印度的武装干预之下,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建立了孟加拉国,所以孟加拉国刚建立时跟印度之间关系还是蛮好的。但是两国之间由于历史的联系、人口的流动,领土范围的划分其实不是很清楚,其中就出现许多飞地的现象。
两国之间一共有500块飞地,也就是说有些印度的领土在孟加拉国的境内,有些孟加拉国的领土在印度的境内。存在着飞地的现象,对居民的往来非常不利,因为你到自己的国家还会经过另外一个国家,所以非常的不方便,两国之间也经常发生争议,发生居民的冲突,所以进行了谈判。
到2017年,印孟之间通过和平谈判,通过交换的方式解决了这些飞地的问题。眼下,横亘在两国之间的是另外一个大问题——恒河。恒河经过印度到孟加拉国,再进入到孟加拉湾流入到印度洋。印度自己很霸道,在恒河上修建了水坝,把水给拦住了,一方面造成孟加拉国缺水,另外一方面造成了孟加拉恒河三角洲的海水倒流,造成孟加拉地区的土地大量鹽碱化,极大地损害了孟加拉国的利益。从而造成印孟之间领土争端的问题。
斯里兰卡是一个岛国,位于印度的南部,两国之间并没有陆上的边界,但是有海上的划界问题。
印度大陆和斯里兰卡之间是保克海峡。保克海峡很浅。由于两国间没有划界,两国的渔民都去那里捕鱼,为此两国渔民经常被对方机构抓捕。海上划界和渔业争端成为印度和斯里兰卡之间最严重的矛盾,很多时候激化、触动两国民间的情绪。
印度国内为此也出现了一些反思。印度《经济时报》6月19日题为“在中印酝酿紧张局势之际,莫迪发现邻国都保持‘沉默”的评论文章称,如果莫迪想在面对最重要的外交挑战时获得周边的普遍支持,那么他是错误的。文章认为,长期以来在处理困难的邻国关系时,莫迪都是采取大胆举措,塑造强人形象,但他现在面临着缓和同中国紧张关系的任务,需要在高涨的民族主义热情与寻求和平解决危机中走一条谨慎路线。莫迪提出的“邻国优先”政策曾帮助印度解决了与孟加拉国的“飞地问题”,缓和了与斯里兰卡的关系。但这次印度在边境地区与三国同时发生对峙和冲突就很说明问题——印度霸权心态难改,加上莫迪操纵印度教民族主义,越来越偏离“邻国优先”政策的初衷,再次引起周边国家的疑虑和担忧,也让一些长期的贸易和安全伙伴感到不舒适。比如,因去年年底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孟加拉国外长一直推迟访问印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华指出,印度总是处不好和邻国关系,与这个国家的畸形“印度梦”和大国心态有关。上世纪50年代,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就说,“印度要么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印度不甘心做“二流国家”,可哪个真正的大国胸怀如此之小?印度把巴基斯坦看成是“死对头”,把不丹、尼泊尔、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甚至孟加拉国都看成是印度的“后院”,对南亚邻国和中国发展关系看成是“包围印度”。王德华认为,印度这种大国心态是很复杂的。印度人私下和王德华交流时说,他们很赞赏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的——真正的“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但一些人也错误地解读说,“21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的,下半叶是印度的”。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则表示,印度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有很大责任,他们根本没有研究透中国,而印度政府同中国打交道的心态一直都没有摆正。他还为印度忧心,因为印度自“1947年建国到现在和所有周边国家的领土边界问题都没有解决”。
“目前,中国、巴基斯坦和尼泊尔都与印度存在领土纠纷,让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尼泊尔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创始人柯依纳拉认为,这些争议都应该通过对话解决,“让专业人士坐下来,在证据和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只有这样才能对解决问题有所促进”。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余公里,分西、中、东三段。西段长600公里,中段长450公里,东段长650公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印边界全线未正式划定,各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议,争议区共有8块,争议总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
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原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当年,按照印巴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从没中断过。
尼印之间的领土纠纷主要集中在尼泊尔西北部中尼印三国交界处,为自东南向西北方向连成一片的立普列克地区、卡拉帕尼地区和林匹亚杜拉地区。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尼泊尔政府都在当地进行人口普查等活动,但随着印度的不断蚕食,目前该区域完全由印度霸占。
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与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签署了一项历史性的领土互换协议,清理两国间长达4000公里边界的历史遗留问题,以解决数十年来的边界纠纷。根据印度孟加拉国陆地边界协议,印度将向孟加拉国交还111块飞地,孟加拉国则向印度交还51块飞地,这些飞地大多靠近两国边界,飞地上的五万多名居民也将重新确认国籍。
印度和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自独立以来,两国都宣称对其间的保克海峡拥有主权。海上领土归属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印、斯两国分别在 1974 年和 1976 年签订了《保克海峡至亚当桥领海协定》《马绍尔湾和孟加拉湾领海划界协定》,确定了斯里兰卡对海峡之间的小岛卡恰提武岛拥有管辖权,但两国渔民都可以在该岛附近海域捕鱼。此外,印度人还拥有上岛朝拜的权利。这两个协议虽然缓和了岛屿主权争端,但并未划定清楚海上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