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莉
摘 要: 针对传统的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压力负载能力较差的问题,设计基于目标分析技术的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利用工业液晶屏和驱动模块设计人机交互界面,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用户与系统的交流,计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各模块的特征权重,根据特征权重的不同调整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标准,最后利用程序编码实现人力资源智能管理。测试结果表明,在设置相同的并发线程总数情况下,基于目标分析技术的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能够承受过多的并发访问,压力负载能力强,适合使用在实际项目中。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智能管理; 目标分析; 人机交互; 特征权重计算; 程序编码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20)10?0076?03
Design of human resourc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object analysis technology
WANG Danli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710048, China)
Abstract: As the traditional human resourc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has poor pressure load capacity, the human resourc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object analysis technology is designed.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face is designed by means of the industrial LCD screen and driver module, by which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users and the system are realized. The feature weight of each module in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is computed, the functions and standard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re adjus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eature weights, and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is realized by program coding. The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etting same number of concurrent threads, the human resourc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object analysis technology can withstand excessive concurrent accesses and has strong pressure load capacity,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projects.
Keyword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bject analysis; man?computer interaction; feature weight computation; program coding
0 引 言
目标分析技术是当一个企业确定其发展目标后,为实现该目标,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标准和要求。通过对将理想状态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现实企业的真实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提升的内容和方法[1]。将该技术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功能的完善。由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压力负载能力较差,为此,设计基于目标分析技术的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调整系统内部的业务逻辑层,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2?3]。
1 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1.1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实现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流。在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中,采用触摸屏的形式选择所选信息的输入[4]。
系统设计采用工业液晶屏LQ104VLDG52,其液晶驱动模块主要利用可编程CPLD芯片EPM240T100C5保证数据高速可靠传输[5?6]。利用RAM芯片IS42S16100实现数据传送过程中的数据缓存功能。将工业液晶屏与驱动模块结合在一起,当成外部设备实现相关数据读写操作[7]。写入过程时序图如图1所示。
图中:t1表示从驱动模块片选信号[CS]和地址信号A0等到写过程数据线D0~D15有效的最小时间;t2表示数据写入过程中通过数据线到写信号[WR]有效的最小时间;t3表示从[WR],[RD]线到[CS]和A0结束的最小时间;t4表示从[WR]结束到BUSY有效的最小时间;t5表示BUSY有效的最大时间[8]。实现人机交互的各部分电路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
CAL可编程逻辑的三个输出端组成了液晶屏和驱动模块的地址线,将输入的数据经过逻辑运算后连接到输出[9]。
1.2 计算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特征权重向量
利用目标分析技术计算人力资源管理特征权重向量,深入分析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根据问题中所包含的因素确定总目标,确定目标树结构[10]。之后不同层次目标的隶属关系也得到了确定,假设目标元素D的下层目标元素是[E1,E2,…,En],比较[E1,E2,…,En]对上层元素D的影响大小,将下层目标中的n个元素目标两两一组作比较,以[δij]表示[Ei]和[Ej]对目标元素D的影响大小,所得到的结果构成判断矩阵Q:
[Q=δ11 δ12 … δ1nδ21 δ22 … δ2n? ? ? ?δn1 δn2 … δnn] (1)
利用判断矩阵Q的最大特征根[κmax]对应的特征向量[zmax],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到权重向量Z。由于构造判断矩阵时判断标准不完全一致,需要计算一致性指数R。定义判断矩阵Q的最大特征根[κmax]是通过n个元素两两比较后得到的,则一致性指数计算公式为:
[R=κmax-nn-1] (2)
计算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特征权重向量后,根据其权重向量的大小,调整系统中不同模块实现的功能,实现人力资源智能管理。
1.3 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的实现
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用户主要有系统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系统的子系统包括的管理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通过计算人力资源管理的权重向量,根据向量的不同确定各模块的各项指标,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完整清晰的全面业务。系统中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hibernate框架,对数据库连接类JDBC进行轻量封装,利用XML格式的映射文件,确定数据库中对应关系,获取并保存相关数据至数据库表中完成数据的更新。
确定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利用Java开发语言编写实现各模块功能,将相关页面展示在人机交互的触摸屏中,方便用户操作管理,至此整个系统设计完成。
2 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测试
2.1 系统测试环境
为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测试的软件环境为Windows 10操作系统,开发平台为Eclipse 5.3,数据库选择MySQL,Web服务器为Tomcat,开发设计语言为Java+JSP。系统测试所需要的客户端配置不限制操作系统,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浏览器必须开启JavaScript功能。
2.2 安全性设置
为了保证系统在测试过程中的可靠性,对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设置。首先,用RSA和DES算法加密数据,同时在传输层绑定各种协议;然后,设置身份认证,每一个使用系统的用户通过账户密码登录,通过服务器上的身份验证后才能执行不同的操作;最后,在企业内网与外网之间设置防火墙,控制访问,监视进出数据。
2.3 参数设置
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测试主要针对系统压力负载。设置并发线程总数分别为100,300,500,800,1 000,2 000,5 000,时间间隔为0,循环次数为3。设计界面如图4所示。
2.4 测试结果及分析
参数设置完成后,在测试设计的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的同时,引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测试其在相同参数设置下,压力负载能力情况,并对比结果。不同系统经过7组不同并发线程总数测试完成后,选择并发线程总数為800的测试组,观察结果并分析,其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并发线程数相同的情况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响应时间为1.59 s,吞吐量为0.17 MB/s,运行效率严重下降,系统的压力负载能力较差,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用户体验极差;而设计的基于目标分析技术的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测试的结果显示,响应时间为0.28 s,吞吐量为1.24 MB/s,可以明确地看出来系统响应速度非常迅速,系统的压力负载能力较强,用户体验良好。两者相比,基于目标分析技术的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优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3 结 语
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力资源系统支撑着业务的创新和实现。设计基于目标分析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改善传统的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承载用户并发访问的能力较差的问题。经过反复测试,证明了设计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压力负载能力较强。
参考文献
[1] 李引,刘东成,袁峰,等.软件研发中的精细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及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53(21):203?213.
[2] 刘善仕,刘学.基于成本控制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美的集团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34(6):34?39.
[3] 苟竞,朱觅,杨新婷,等.基于3D技术智能电网管理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8,41(8):136?138.
[4] 李思,张鹏程,张娟.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机遇与新路径:第5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论坛述评[J].管理学报,2017,14(4):505?510.
[5] 井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一个匹配视角下的整合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24(9):52?56.
[6] 李鹏程,唐贵瑶,张丽敏.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强度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结果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35(8):6?16.
[7] 魏巍,彭纪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型差异性、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员工创造力[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21(1):27?36.
[8] 赵林,张令涛,王赞,等.调度自动化系统多视图人机交互界面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42(6):86?91.
[9] 吴方建,唐贵瑶,徐伟涛.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实施过程:基于内部营销视角的案例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34(11):108?118.
[10] 林新奇,丁贺.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研究: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模型[J].软科学,2017,5(12):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