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读题策略的探究

2020-07-14 02:50陈吉
考试与评价 2020年2期
关键词:探究策略

陈吉

【摘 要】 很多人认为只有在语文中才会对题目进行阅读,没有认识到读题在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对于数学学习来讲,读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拥有较好的读题习惯,才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游刃有余。

【关键词】 读题能力;策略;探究

读题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去理解文字文本或图表文本的阅读过程。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知道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更要在字里行间中寻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间的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否顺利解决问题,读题的有效性就显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读题能最大化地搜集到解决问题所必须的信息,从而帮助自己整合有效信息,最后成功解决问题。下面是小学数学有效读题的一些策略。

一、圈注法——凸显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数学题目是呈现数学信息的载体。学生在阅读信息时,习惯于从整体上收集和把握信息,以便在思维上形成知识和方法的脉络。由于学生在审题时,注意力集中在方法的选择和数量之间关系的建构上,容易忽视题目中的一些关键字眼,导致出现解题错误。为了高效的分配注意力,让学生在解题时关注到细节,在读题的过程中,需对细节进行特殊化处理,让它们在题干中凸显出来,引起解题时的有意注意,为成功解决问题扫清障碍,比如,把重要的词句画圈,标注重点符号等等。

例如,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5米,宽8米,如果每4平方米种一颗白菜,一共可以种多少棵白菜?在其中的平方分米画圈。又如:二一班和二二班,原来都有学生46人,现在二二班又来几名学生,增加到52人,现在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在其中的“都有”“增加到”标注重点符号。

二、译文法—洞悉句意

学生的信息理解力对数量关系的建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原有的文本和图表信息都需要学生进行提炼和加工,加以解释,促进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深化对信息的认识。

首先,数学文本表述者表述信息时倾向于让表述的语言简练化。当学生面对简化的数学信息,有必要把表述者的语言进行还原,把原来省略的成分全部还原。呈现出详细的语言情景,从而更准确的理解题意,更顺利的解决问题。

比如: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11,通过补充再现为:冰化成水后,水比冰少的体积占冰体积的1/11。当学生把语言补充完整后,便可以顺利的找到这个数学信息中对解题至关重要的比较量和单位的量,从而正确的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删减法——排除干扰

数学题目常为数学问题设置问题情景的背景材料,把抽象的数学问题放在某些情境之中,这些情景有时会加重学生读题的记忆负担,可能使学生陷入非本质的情节之中,干扰题中有用信息的接受和感知,为了正确的解决问题,就必须删除无关的修饰,排除干扰,突出条件和问题,从具体材料中把数学问题抽象出来,抓住复杂信息中的关键信息。

如:小明和小丽一共折了16朵花,其中红花有7朵,小丽说,我折了9朵,请问小明折了几朵花?应该直接使用总数16减去小丽折的9朵等于7朵,而这里面的其中红色的有7朵,这一个信息是一个干扰信息,对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帮助。

四、调整法——理顺思维

数学题目中条件叙述的顺序,或是数字出现的顺序,极大地影响著学生的思维,然而,题目的叙述,有的时候并没有依照日常生活中认识事物或事情发展的一般秩序,当题目中的条件出现的顺序与思维进程不一致时,就会引起学生思维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需要调整信息呈现的顺序,以顺应自己的思维。

比如:某雨伞厂,第二天生产的雨伞比第一天少30把,第一天比第三天多20把,第三天生产了400把,这三天一共生产了多少把?这道题的信息呈现顺序,应当做适当的调整,调整为第三天生产了400把,第一天比第三天多20把,第二天生产的雨伞比第一天少30把,调整之后,解决起来显然要容易得多。

五、操作法——实际操作

学生阅读数学文本时,有的数学信息题目本身并没有直接呈现给读者,而是隐藏在实验操作情境之中,这时实验操作能帮助学生顺利获取题目中的隐形的信息,学生在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直视数学的现象,可以为解决数学问题积累丰富的认知经验,在边操作边研究的动态读题中,极大化地充实了题目本身的数学信息量。

比如:一根绳对折三次后从中间剪断这时最长的一根占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最短的一段占这根绳的几分之几?此题中对折三次后再从中间剪断,最长的一根有多长,最短的一根有多长等解题必需的信息都隐含在实验操作之中,经过实验操作,背后的信息被具体的呈现出来,一根绳对折三次后从中间剪断,最长的一根相当于把这根绳平均分成了八份中的一份,最短的一根相当于把这根绳平均分成16份中的一份。

六、作图法——明晰题意

作图法是学生以文本信息为蓝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本进行理性思考并构图的活动,常用的作图方法有线段图、表格图、示意图……通过作图,可以将抽象的信息形象化,将模糊的表象清晰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作图可以让体量间的关系更直观,让含蓄的题意更明朗,从而让读者最清楚最全面的掌握数学信息。

比如在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目:云云折了12个小纸船,乐乐比云云多折了3个,朵朵比云云少折了5个,乐乐比朵朵多折了几个小纸船?这道题有三个信息,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难度有点大,但是如果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画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多少关系就特别明朗了,解决起来也就简单多了。

通过对以上这些方法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出,读题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就好比一把钥匙,能够打开解决问题这扇门。

猜你喜欢
探究策略
设问引导探究
我的手机在哪?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