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五分钟的精彩

2020-07-14 02:50李兰天
考试与评价 2020年2期

李兰天

【摘 要】 本文从政治课在教学过程中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入手——结尾艺术。一堂精彩的政治课,除了有扣人心弦的导课,环环相扣、紧紧衔接的教学过程,还要有余味无穷、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的结尾。

【关键词】 直观归纳总结法;检测成果练习法;“刻骨铭心”煽情法;精心置疑悬念法

常言道:“题好半边文”,但完善精炼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教师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复习等环节的教学艺术,却对结尾很少讲究,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走“过场”的课堂小结。备课时舍不得花时间在小结上,故不作小结者有之,简单重复者有之,致使课堂结构缺乏完整,不能在最后的几分钟再掀一个高潮,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实在是个遗憾。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起到以点带面、画龙点睛的妙用,能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主次分明的清醒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在无形之中学到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小结还有“补救”或“预防”的功能。那么,课堂结尾有什么艺术?笔者在此谈谈几种政治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方法。

一、直观归纳总结法

教师概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应掌握的知识,重点及相关的能力要求。这种小结简练直观,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提纲挈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通过幻灯片或电脑设计条目清晰的表格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也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检测学生听课效率,夯实基础,进而学以致用。

如在教授《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这一节课就采用构建知识网络,既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又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我是这样归纳总结本节知识点如下:本节主要是学习量变和质变的方法论,具体要求是:(1)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这是本节本课难点。(2)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

通过幻灯片把每个内容、步骤、方法的关键词联结起来,并排成一定的顺序,让学生明确“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包含的知识细目,并勾勒出知识体系,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较好的效果。

二、检测成果练习法

在新课结束后,可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课堂探究问题,作为课堂小结,将强调的内容知识点巧妙地化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提出,其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但练习设计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从易到难,层层深入,一般不超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采用此方法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强化,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

练习的形式可以多样:选择题、问答题、辩论题等。例如关于《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我做了如下结尾设计:先出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如: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提问和分析说明,就促使了学生在盲从中顿悟,在模糊中清醒,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加深对“人民群众”问题的消化和理解。学生回答完之后再加深难度出一道问答题:结合身边的事例,谈淡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尾设计选择题和问答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这样的课堂练习就要求教师抓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完成作业练习中消化知识,巩固所学内容,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把握。

三、“刻骨铭心”煽情法

煽情法,指在学生深入领会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用深情、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去点燃学生心中潜伏的感情之火,使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从而获得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并从中受到熏陶。

结课时通过运用视频、录象、歌曲、动画等来渲染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升华,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主题鲜明的歌曲不光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通过歌曲的主题使教学内容得以升华。

这样的结尾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故一般应用于知识密度较大且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即刻激发学生探求材料所蕴含的知识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四、精心置疑悬念法

课堂教学的结尾处精心置疑,巧设疑问,能激发学生渴望了解知识,把学生推向探索的道路,为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种结尾方式一般用于讲授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或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知识。例如:关于《商品》的教学,我是这样结尾的:“2018年情人节,小强从花店购买了玫瑰花作为礼物送给他的心上人小红。这儿的玫瑰花是不是商品?为什么?”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如果小强是把自己种的玫瑰花送给小红,那么这儿的玫瑰花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同样这个问题,还可以进一步设问:情人节那天的玫瑰花与平时价格相比较,是怎样变化的?是更贵,还是更便宜,为什么?这样的设疑结尾,一方面提出了怎樣的物品才是商品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索,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价值规律的知识埋下伏笔。通过这种结尾方式既能总结已学内容,又能给学生留下自由思考的空间。

一堂课的结尾,就像名剧的落幕、名著的结尾一样,是一种艺术和创造。好的课堂结尾,可通过多种形式,把所学的知识完整而系统地交给学生,在最后的几分钟内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留下精彩的五分钟。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结尾也要多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