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向海图强成绩单

2020-07-14 02:36
商周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生产总值山东海洋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之下,广东、山东、浙江、福建等地相继发布加速推进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方案,在争做海洋强省上,出现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局面。

6月8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当天,上海市海洋局宣布,2019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为10372亿元,占上海GDP的2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1.6%。

今年5月9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8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1%。

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来看,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636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5%;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657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7%;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648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8%。

2011年开始,从中央决策部门到东部沿海诸省,规模、侧重不一的多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纷纷亮相,海洋开发与区域竞争愈演愈烈。

上海:“两核三带多点”海洋产业布局

短短3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7463亿元增至2019年的10372亿元。

上海滨江临海,坐拥长江三角洲黄金水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服务本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海洋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两核三带多点”,即临港海洋产业发展核、长兴海洋产业发展核,杭州湾北岸产业带、长江口南岸产业带、崇明生态旅游带,北外滩、陆家嘴航运服务业等多点。

2019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就深化合作,共同推进落实国家战略举行签约仪式,在签署的央企与地方合作项目中,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订的“深海风电”项目受到市场关注。

近年来,临港地区在海洋新能源装备产业、大型船用高端关键件产业、船舶及零部件产业、海洋工程高端装备产业、工程机械产业、船用装备产业等主要支柱产业上集聚效应明显。同时,依托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核心承载区建设,临港支持深海无人潜水器、海洋生物疫苗、海底科学观测网等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型企业茁壮成长。

长兴岛作为“两核”的另一“核”,则是国家重要的船舶、海洋装备制造基地,集聚了江南造船、沪东中华、振华重工等重要产业基地,自主研发制造了深远海(极地)科学考察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深海钻井平台、重型起重船等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

6月8日,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长兴岛海洋装备研究中心宣布拟落户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该中心由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筹建。项目占地面积约236亩,预计至2025年,将形成12个研究方向,建成9个服务中心、12个实验室,培育两到三家高新技术企业。

《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規划》明确,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将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左右。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5年位居全国首位

与上海同一天公布成绩单的是广东和江苏,广东的成绩尤其亮眼。

2019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达到21059亿元,同比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3.6%。

广东的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5年位居全国首位,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海洋经济对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6月8日发布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海洋经济增长对广东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2.4%,全省海洋产业“四上企业”从业人数59.3万人,占全省“四上企业”总从业人数的2.5%。

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渔业成为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广州和深圳作为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双龙头”,发挥各自的优势,将海洋经济推向新的台阶。

广州发挥对外开放水平高、科技创新实力强、基础设施完善、海洋产业集聚等优势,积极发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高端滨海旅游业。通过推动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已形成百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地,截至2019年5月,广州已经与美国巴尔的摩港、希腊比雷艾夫斯港等50个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口的关系。随着南沙港铁路、广州港出海航道等一大批海洋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广州的海洋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南沙已成为全国邮轮港口游客增长速度最快的港口。此外,广州还拥有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院所17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25个,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3个,海洋科技服务人员超5万人。

深圳则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创新,通过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壮大海洋教育研究机构、集聚海洋领域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多项举措,持续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深圳海洋产业初具规模,涉海企业有7000多家,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三大传统产业优势突出,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于2020年1月联合印发的《广东省加快发展海洋六大产业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了广东省海洋六大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1年,广东省海洋六大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实现产业增加值1800亿元左右,年增速达20%以上,打造2-3个产值超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成为广东省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山东离海洋强省还有多远?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之下,广东、山东、浙江、福建等地相继发布加速推进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方案,在争做海洋强省上,出现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局面。

早在2018年山东省“两会”上,时任山东省省长龚正就提出了“海洋强省”战略。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在青岛正式挂牌成立,盘踞在山东沿海的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等港口被整合为一。

这被视为山东进军海洋强省棋局下的其中一子,除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山东还在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等方面做文章。

根据2018年印发的《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到2022年,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且在未来10多年要实现2.5倍以上的增长。

海洋强省的内涵是什么?这从《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当中提出的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可有大致的归纳。“十大行动”包括海洋科技创新行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行动、海洋新兴产业壮大行动、海洋传统产业升级行动、智慧海洋突破行动、军民深度融合行动、海洋文化振兴行动、海洋开放合作行动以及海洋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从中可知,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等被视作重点。

而从山东海洋经济的特点来看,截至2018年末,山东省海洋经济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不足五分之一;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海洋新兴产业仅为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18%。

原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司长王殿昌曾在“儒商大会2018”现代海洋产业论坛上提到,据2016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沿海地区各类海洋产业园区共126个。其中,传统产业类76个,山东50个,广东6个,辽宁5个,江苏4个,广西3个,浙江、上海和福建各2个,天津和河北各1个,山东的传统产业园区远远高于其他省份。他对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提出4点建议:第一,对涉海产业园区进行整合,力争优质、特色、高端;第二,从升级改造海洋传统产业中求突破;第三,做强做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发展以海洋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海洋服务业。

山东也确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深入开展,全省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后,对内融合加速,对外动作频频,2019年新增国际干线超过10条,干支线网络越织越密,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之路。12月初,山东港口集团抢抓山东自贸区政策机遇,与众多油品生产商、贸易商、炼化企业、航运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建立“山东港口船供油服务联盟”,创新开展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抢占低硫燃料油船加油市场份额,共同打造中国北方最大船供油基地。

而在2019年11月,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第六代半潜式钻井平台“仙境烟台”号(Deepsea Yantai)在挪威北海的油井成功开钻。中集来福士拥有“仙境烟台”号80%的自主知识产权,完成其全部详细设计和施工设计,实现了11项重大技术突破和114项优化改进,平台作业能力提升19%,其中最核心的钻井模块实现了国内组装生产。与以前通过进口相比,自主国产组装,整体运输时间节省两个月,节省运费800万美元,总成本节省达数千万美元。

2019年10月,山东省首部海岛生态保护创制性立法——《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制定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建立起生态管控长效机制,美丽长岛生态优势进一步释放,这也是山东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向循环利用型转变的一个具体体现。

在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看来,即便从自身发展来看,山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的海洋经济大省相比,差距依然很明显。山东在过去几年曾一度喊出要“赶超广东”的口号,如今二者的差距却越拉越大。

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5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96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而山东省从2012年9460亿元增长至2018年1.6万亿元,与广东的差距逐年递增。有网友调侃:山东现在的問题不是如何超越广东,而是如何不被广东落下太远。

2019年7月1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时代 新动能 新山东”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山东省省长龚正曾提到,“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在山东,全国三分之一的海洋领域院士集聚在山东。……省级以上涉海科研院所42家,国家深海基地,还有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都设在山东。”

如何实现这些资源禀赋的转化,或许是山东“海洋强省”梦的另一个关键。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生产总值山东海洋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本地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