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动力和机制研究

2020-07-14 02:35施维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专业群机理动力

施维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复合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增加的现实背景下分别探讨了专业群建设的机理、动力和机制,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生需求,也分析了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机制,希望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群  机理  动力  机制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广西职业教育第二批发展研究基地项目——《广西职业教育金融管理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和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研究》(项目编号:GXGZJG2018A032)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2-0005-03

“专业群”概念的提出最早于2006年。教育部门在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文件中提出要“重点建设500个专业群”的要求,对此各地教育部门纷纷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予以了高度关注,先后提出了各类型的立项文件中都将专业群建设作为了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各大高职院校紛纷在积极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纷纷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相应的专业群。与此同时,相关教育学者也加大了对于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力度,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实践问题发掘方面,忽略了对于理论问题的研究,导致对于专业群的认识仅限于表面。专业群作为高职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必须要对其内部机理、发展动力和发展机制进行研究。

一、专业群的形成机理

1.专业群的基本概念

通过分析和研究大量相关专业文献,可以发现至今对于“专业群”概念和出处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国外相关文献对此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最早的依据便是我国教育部于2006年提出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文件中的内容。关于专业群的概念,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目前很多文献中的解释和表述基本相同,主要集中在“工程对象”、“技术领域”、“学科基础”这三个概念上,但事实上,这三点概念的内容比较复杂繁琐,彼此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是十分明确,虽然对于专业概念建设有一定的启发,但是并不具备明显的指导作用[1]。事实上,这个定义并不是十分严格,只是简单的说明了专业群的构建方式或组织形式。在这里,人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总结,逐渐获得了一个比较系统和客观的结论:“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几个)重点专业牵头,组织几个相近专业构成的群体。”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群不仅是一个特殊的教学管理单位,同时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学校内部资源使用和人才输出的实体组织。将其应用到现实中也是可行,例如现在很多的学校一个系(院)就可以看作是一个专业群,有效的将专业组织和教学管理结合在了一起,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专业划分通常较为详细,一些专业自成体系,但是由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因此并不能清楚的把握产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在实践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解决,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的困难实施,由此可见,以单个专业体系应对市场的竞争根本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建立相应的专业群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可以促进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使得不同的专业共同使用产业信息和实习条件,在及时把握产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行业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需要。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产业发展的变化和需要来及时调整专业群内部建设,调整规模比例,优化课堂体系,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这样才能让专业群建设更好的满足产业的人才需要。由此可见,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职教育的进步。

2.专业群的形成机理

“机理”指的是事物在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因和道理,主要涉及到了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形成要素”和“要素关系”。从本质上来讲,虽然“学科基础”不能将其视作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但是专业群的机理依然包括“学科知识”这一要素,此外占据比例最大的要素就是“职业特征”,学校必须要有意识的从这一方面去把握专业群的内部机理[2]。

专业群在构成以后便随即成为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主要以职业岗位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为目标,也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专业群对外输出的主要能量。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职业岗位群的性质同时也是影响该系统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专业体系等各个要素特点的主要因素,在确定各个要素关系之后职业岗位群便可以随即确定,这一特点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系统内外能量与信息交换”的原理。在这一交换的过程中,还有另外的企业和单位为专业群提供一定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为的是更好的保证专业群的信息获取和能量补充。作为一个系统的专业群,不仅要为职业岗位培养优秀人才,更要保证人才的质量,尽可能的满足企业单位的需要。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汲取外界能量,及时的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保证专业群系统更好的促进内部要素的完善,从而不断的适应外部的变化。

3.专业群的基本特征

专业群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

(1)专业群属于一种特殊的职业岗位群,可以将各专业之间的某种共性特征充分的体现出来。不同的职业岗位群对应着产业链中的不同段位,更有可能是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

(2)在专业群内对于各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模式方面也有一定的共同特征,比如在高职校园的旅游类专业群,各专业的共同特征就是“积极关注旅游业发展的季节性”[3]。

(3)专业群的构建有着相应的资源共享平台支撑,在促进各专业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也促进他们的相互结合。在共享平台课程中需要学科基础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对于高职教育的专业群建设来说,不仅要保证专业教育与岗位的紧密联系,确保职业性,同时也要保证学科性。

(4)在专业群内也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尤其是教学设备和教师资源。

除了上述基本的四点特征之外,还可以归纳出其它更多的特征。

二、专业群的发展动力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专业是重要内容,最近几年以来教育部门先后对此予以了高度重视,同时也出台了一定的政策,但是由于专业规模扩张较快,增加了很多不同的专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专业单体资源稀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难度,导致专业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明显的提高,严重甚至导致出现专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对此,要想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全面整改当前的专业建设模式,在这种环境下专业群的建设自然而然的受到了高度重视。

1.专业群的基本功能

专业群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可以将专业建设作为契机来对办学定位进行调整,优化专业设计,以此来促进专业建设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2)专业群的建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为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好的路径。

(3)通过整合群内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资源,不仅可以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办学效益和师资水平的提升。

(4)专业群的建设还可以帮助学校打造良好的专业品牌,从而有效的促进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

2.专业群的发展动力

从本质上来说专业群的发展动力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政府方面、教育发展、学校建设、产业发展等等,具体主要如下:

(1)政府的引导和推動。在我国,关于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政府强调专业群的构建要尽可能的以学校的龙头专业带头进行,以此来促进学校的教育和发展,这一要求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为了迎合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政府部门的政府,很多学校即便是尚未做好思想准备也积极参与到专业群的建设中来,为的就是将重点专业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实现专业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提高各专业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各地区的教育部门在设计教育发展项目的过程中,都将专业群的建设作为了重要考察内容,因此很多学校为了获得省级重点项目,纷纷在此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投入较多的精力,积极调整学校的专业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业群建设高潮的到来。

(2)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教育部门制定的高职专业目录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专业内容重复和内涵交叉等方面,一旦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会阻碍专业教育的发展。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必须要重新确定专业内的职业岗位群,使得其内部有明确具体的分工,需要保证就业岗位的独立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职业岗位人才过剩原因的出现,避免出现岗位人才结构性失衡。此外,带头人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要素,作为一名优秀的带头人只有具备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把握产业发展态势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带领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以此来构建良好的专业群文化环境[4]。

(3)高职学院发展的内生需求。“内生需求”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内部产生的动力机制。高职院校在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之后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教育经费支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在当下生源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红利,可以有效的提升生源报名的踊跃性,同时保证生源质量。除此之外,构建专业群还能帮助学校重新定位办学标准,构建全新的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校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并在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帮助学校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4)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眼下产业不断升级转型,对于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当下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群构建的主要动力,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保证人才培养可以满足产业的实际需要,因此可以确定的是专业群的构建是高等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必然。

比如,“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农产品行业来说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对此,高职农业院校便可以以此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的人才,构建相应的高农经贸类专业群,在理清所需的职业岗位和岗位内涵的基础上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这样一来便可以更好的适应农产品行业的发展需要。

三、高职教育中专业群的建设机制

“产业集群理论”是构建专业群的理论基础,“集群”指的是综合多方面内容,以此来保证产业发展的根本需求。对此学校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专业群建设发展,这可以说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需要。

1.建立对接行业发展的群构建机制

学校方面应该结合行业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构建专业群,比如农业类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群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农业服务工作的问题。尽量保持专业群的设计和产业的有效对接,这样才能促进专业群与产业需要的紧密联系。不仅可以清晰的明确专业教学任务,同时也能重新明确办学定位,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专业群与产业发展的对接。

2.建立专业群与产业发展协同发展机制

学校方面应该全面长期关注校企合作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发展态势,相关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展开深入研究,做好专业群行业就业指标的跟踪和记录,及时掌握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变化,从而适当的对学校的专业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合理的控制专业数量和专业规模,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专业结构和产业发展实现协同发展[5]。

3.建立各专业群的协调合作机制

学校方面要积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的专业教学资源,同时根据每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制定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各专业在师资力量、实习条件、教学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益的提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实践教学条件资源的共享。因此,学校要结合各专业群的实际情况建立综合性的生产实习基地,保证每个专业群都可以良好的完成各专业的实训内容,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  专业群与其他社会单位的合作提供良好的机会和优质的服务。除此之外,学校相关部门也要制定完善的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协调合作机制,确保各专业之间可以实现协调合作发展。

4.建立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机制

要想更好的保证专业群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改革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将专业群自身的教学成果及时的推广开来,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其他专业群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的促进专业群建设整体效益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要想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专业群的建设是重要工作,对此必须要重视起来,全面迎合教育部门提出的要求,加大对于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力度,在全面了解其机理、动力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和发展机制,这样才能将专业群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促进高职教育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民, 罗志.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J]. 职教论坛, 2016(27):125-126.

[2]杜启平.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机制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6):264-265.

[3]沈建根, 石伟平. 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概念、内涵与机制[J]. 中国高教研究2015(11):84-86.

[4]王艳丽.高职社会工作专业群建设运行机制研究——以实践教学为视角[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43-45.

[5]孙姗.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以湖南某交通类职业院校为例[J].文理导航2014(15):98-99.

猜你喜欢
专业群机理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雾霾机理之问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DNTF-CMDB推进剂的燃烧机理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