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与现行版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比较分析

2020-07-14 12:17何明林青
世界建筑 2020年6期
关键词:条文现行标准

何明,林青

自1990 年代绿色建筑概念引入中国以来,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经历了理念启蒙、示范先行、快速发展、全国普及的10 余年发展历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行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简称 ASGB 2014)为我国各级、各类、各地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研究和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及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指导了绿色建筑的评价及实践工作[1-2]。但是在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新的问题,在“十九大”报告和“十三五”规划中,国家也对绿色建筑提出了全面推进的要求,现行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已不能更好地推进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新版《绿标》[3]与现行版《绿标》有何不同之处?新版本有哪些特点及待改进之处?新版对比现行版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根据这些问题做系统的比较分析。

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1.1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截止目前,我国主要有《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GB/T51153-2015)、《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GB/T51148-2016)、《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GB/T51165-2016)、 《绿色航站楼标准》(MH/T 5033-2017)等新建单体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改造阶段的评价标准有《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0878-2015)、《既有社区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在2015 年公开征求意见的正在修编的);施工阶段的评价标准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竣工阶段,颁布了《绿色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标准》(T/CECS494—2017);运营阶段主要有《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391-2016)、《绿色建筑运营后评估标准》(征求意见稿);另外也有《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2017)、《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449-2018) (于2018 年12 月1 日实施),国家和行业的评价标准覆盖了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全过程。

1.2 地方标准及政策

截止目前,我国已有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29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当地的绿标,且有四川、黑龙江、青海、广东等14 个省、市、自治区是根据现行版国标《绿标》发布后更新的,广东、山西等多个省市出台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北京、上海、天津等多省市制定了绿色建筑政策体系,江苏、贵州、浙江等省市相继颁布《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河北省发布《绿色建筑促进条例》(草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强制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通过梳理国家、行业绿色建筑标准,可以发现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覆盖了不同的建筑领域,并与绿色生态城区联动发展,注重绿色建筑的运营效果[4]。我国的绿色建筑逐渐由“推荐性”“引领性”“示范性”向“强制性”方向转变,并在未来不断向高质量发展[5]。作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基础和技术支撑的现行版国标《绿标》也在今年开始了重新的修订。

2 新版《绿标》与现行版《绿标》的对比

2.1 评价总体目标

自1980 年代我国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以来,先后发布了一些与节能密切相关的行业标准、政策法规和文件方案,可见2014 年之前我国比较重视节约能源,现行版《绿标》的评价总体目标旨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建筑业进行有机结合。

新版《绿标》的评价总体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四节一环保”的基础上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旨在提高绿色建筑的运营时效,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其评价总体目标由“四节一环保”向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高度量绿色建筑的升级。

2.2 评价范围及阶段

现行版《绿标》的评价范围主要是对民用建筑的绿色性能进行评价,其绿色建筑评价阶段包括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1]。

新版《绿标》中,评价范围并未发生变化,绿色建筑的评价应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进行,取消了设计评价,施工图完成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宜进行预评价。

表1 现行版与新版《绿标》对比图(何明依据参考文献 [1-2] 绘制)

2.3 评价方法

现行版《绿标》中,各类指标均包含控制项和评分项,统一设置加分项(性能提高加分和创新加分)。评价等级分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其评价方法是在满足所有控制项的基础上,且各项指标实际得分除以适用项总分(不参评的分数不计入)再乘以100 之后的得分不小于40 分,按照权重比例计算总得分达到50 分即为一星级,达到60 分即为二星级,达到80 分即为三星级。

新版《绿标》中,各类指标包含了控制项和评分项,统一设置了加分项(分为管理加分和创新加分)。评价等级分为基本级、一级、二级、三级。其评价分值不再用权重进行计算,新的指标体系同等重要,当绿色建筑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得到基础分400 分,达到基本级;当每项指标的评分不少于该项指标总分的30%,总评分大于600 分,达到一星级;总评分大于700 分,达到二星级;总评分大于850 分,达到三星级。表1 为现行版与新版 《绿标》的对比图。

新版与现行版《绿标》相比,总条文数、控制项、评分项、加分项条发生了变化,如图1 所示。如图2,在所有控制项中,新增的条文有14 条,通过现行版本发展变化的条文有23 条;评分项中,新增的条文有25 条,通过现行版本发展变化的条文有41条;加分项中,取消了一般项,附加得分由0~10变为0~100,新增条文有8 条,通过现行版本发展变化的条文有9 条,控制项和加分项变多了。如表2 所示,新版《绿标》中,评分项、控制项和加分项有新增也有现行版变化来的,控制项中有10 条为评分项变化来的,1 条加分项变的,3 条控制项与评分项整合变化的。综上,新版《绿标》总条文和控制项条文变少,可以推测新版《绿标》条文更精简,且由于控制项的变化,未来的绿色建筑评价将比现行版难一些。

1

2

表2 新版《绿标》由现行版发展来的条文变化情况(依据参考文献[1-2]绘制)

2.4.2 指标体系

新版《绿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3 为以现行版评价指标作为参照,并增加其他项,将新版的评价指标与现行版的评价指标一一对照,发现其中重合与增加的部分;表4 和表5 分别为现行版《绿标》和新版《绿标》的评价指标,通过表格可以清晰地发现,一级二级指标中提出了新的词汇,例如健康、宜居、耐久、公共服务、全龄友好等,新版的评价指标提出了新的内涵,且多数以人为出发点,语言通俗易懂,且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覆盖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同时加入了人的使用情况,以“四节一环保”为基本约束,贯穿在现行版评价标准的各项指标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十九大”精神。

表 3 现行版与新版《绿标》评价指标对照图(依据参考文献[1-2]绘制,图中色块为重合指标)

2.4.3 条文内容

(1)基本规定:对绿色建筑二星级和三星级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如3.2.8 要求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应实现全装修;3.2.9 中又对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提出了关于建筑设计能耗、建筑运行能耗、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暖通空调设备和电气产品的能效水品、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提出了更多的规定。

(2)由现行版《绿标》变化的条文: 通过对各个条文进行解析,发现由现行版《绿标》变化条文的一些特点。在新版《绿标》,由现行版《绿标》变化的控制项共有23 个,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为控制项的有4 个;内容未变,由评分项变成控制项的有1 个;将内容进行整合完善精简主题不变的有7 个;评分项共有41 个,内容并未发生变化的有6个;加分项共有9 个,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的有4 个,在条文内容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的有5 个。表6 为选取的一部分解析的条文对比情况及变化特点。

(3)新增条文: 新版《绿标》中所有新增的条文对现行版《绿标》作出了完善和补充,条文内容更加全面,包括性能要求进行了提高、绿色建筑的内涵得到了拓展、智能管理技术的运用、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感受、更多解决方案的措施开始提出。

表 4 现行版《绿标》评价指标(依据参考文献[1]绘制)

表 5 新版《绿标》评价指标(依据参考文献[2]绘制)

3 特点及原因分析

3.1 新版《绿标》的特点及待改进之处

3.1.1 重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新版《绿标》紧跟“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百姓视角重新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安全、耐久、防护、便捷、健康舒适、宜居、节约、全龄友好等内容,体现了绿色建筑关注新时期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宗旨进行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普及。

3.1.2 重新定位评价阶段和评价等级

绿色建筑的评价改为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进行;取消设计评价,代之以设计阶段预评价[2]。其评价等级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增加了基本级,满足所有控制项即达到基本级,与一些地方通过立法和规范性举措实现绿色建筑标准的强制执行相适应,从而扩大绿色建筑的覆盖面。评价阶段和评价等级的变化能够为绿色建筑理念的落实提供基础,当然评价等级的变化能否促进绿色建筑的普及性需要经过众多项目的评价而加以验证。

3.1.3 简化评分项条文和评分值

新版《绿标》的评分条文进行了整合和完善,减少总评分项的条文,通过具体措施使评价条文变得更加精简和具体;取消不参评项,只设置得分或不得分两类;取消权重,只计算总分,简化评分计算过程。由于设置了完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新版《绿标》中的评价指标还原成现行版《绿标》中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未发现评价指标权重变化的规律,因此新版《绿标》中评分条文分值的确定有待辩证思考。

3.1.4 绿色建筑的内涵得到扩展

新版《绿标》中的条文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耐久、服务、健康、宜居、全龄友好等思想;增加了建筑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如海绵城市、健康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BIM 应用、智能服务等,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更多创新的要求。建筑科技发展中的新技术、新理念是否能为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价值有待时间的验证。

3.1.5 提高了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

在评分条文中,新增的条文有47 个,通过现行版《绿标》发展来的有67 个,这些条文的增加和改变多数都提高了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提高了建筑在安全耐久、节约能源等方面的性能要求;提高和新增对防护、智能服务、室内空气质量、水质、热舒适、健身设施、垃圾、全装修、全龄友好等以人为本的有关要求,全面提升绿色建筑整体性能。

3.1.6 部分条文内容及说明不够严谨

新版《绿标》(征求意见稿)中的部分条文表达不够严谨,存在一些小问题。如4.1.7、4.2.2 中,在控制项和评分项中均提到建筑围护结构和装饰构件的安全设计,表达不够清晰,容易造成混乱;是否可以先在3.2.6 中写出基础分值,以便理解;6.2.1的条文说明中提到设计阶段评价和运行阶段评价,该评价标准已经取消设计评价,改为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评价,故该条文表达不严谨;7.2.4 的条文中并未提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宜超过85%,但在说明中有提到,容易造成信息遗漏;7.2.7 为现行版《绿标》发展而来的条文,根据对照,条文说明中似乎将其来源写错了;7.2.8 中条文内容并未修改,而条文说明中却写着有修改;7.2.10 条文与条文说明中的专有名词不能一一对应,条文中为“花架”,而条文说明中却用了现行版《绿标》中的构筑物。相关的类似问题还有一些,就不一一列出。

3.2 新版《绿标》变化的原因分析

结合以上对比分析,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分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两个方面。

3.2.1 问题导向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 年12 月底,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达到10,927 个,建筑面积超过10 亿m2,而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项目占标识项目总量的5%左右,运行标识项目相对较少[6]。分析绿色建筑理念难以落实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实际工程比较少,社会公众常将其误解为不切实际的口号,缺少绿色环保意识。新版《绿标》的评价指标变得更精简化、具体、易懂,促使公众深刻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并在加分项鼓励绿色教育宣传以提高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全方位普及绿色健康知识。

(2)很多已获得设计标识的项目并未继续申请运营标识而将设计进行变更后进行施工未达到施工要求或者施工方面相对滞后,这可能是由于现行版《绿标》主要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导致众多企业只申请设计评价标识,导致绿色建筑难以落实。新版《绿标》其评价条文贯穿于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充分考虑建筑运营后的评价指标,评价阶段改为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进行,鼓励运营后的项目进行评价。

(3)生产厂家缺少绿色环保意识。新版《绿标》对评价条文中的材料、设备的运用提出了更多的解决措施,提倡更多绿色建材和环保措施的运用。

3.2.2 目标导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在2020年实现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达到50%的目标,对完善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等有关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作出了重大指示[7]。

按照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和规划方针,新版《绿标》的修订主要是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跟《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绿色建筑发展提出的重大指示,以实现新时代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更新、增补和提升绿色建筑评价技术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新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表 6 由现行版《绿标》变化的条文分析(依据参考文献[1-2]绘制)

4 结语与展望

新版与现行版《绿标》相比,对绿色建筑的性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二、三星级的评价有可能变得更加困难。为实现我国绿色建筑由快速发展向深层次发展的转变,建议各地方有关部门应在新版《绿标》的指导下,结合当地气候资源条件,对地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避免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出现评价标准选择两难的问题。另外也需要地方机构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进行质量控制,保证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质量,并对运营后的项目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反馈,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质量和性能。

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为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将绿色建筑的理念与设计相结合?如何使建筑技术为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便利与价值?如何做出更适宜的设计从而提高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的比例避免绿色建筑成为宣传的噱头?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设计工作者深入的思考。

猜你喜欢
条文现行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抓现行
浅谈我国现行的房产税
论债法在民法典中的编写体例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被抓了现行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条文一则考义
法国拟立法禁止父母打小孩屁股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