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区拼车产业发展模式改革

2020-07-14 13:24:55福州邹诺芸杨敏霞
现代企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拼车滴滴司机

□ 福州 邹诺芸 杨敏霞

一、背景

高校地理位置都相对偏远,与市中心距离远,大学生出行主力基本依赖公交或滴滴打车,公共交通的不便性造成客户远行的体验感不足但打车出行就要面对费用过贵负担过大的情况。依据现实存在的状况而言,拼车将逐渐成为大学生远程出行的主要选择方式,用拼车方式出行不仅节省时间提高出行效率,满足客户体验感的同时由于多位乘客共同承担价格,降低出行成本,而大学城附近也会由此形成一个私家车拼车出行的市场,同时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市场上各种拼车软件层出不穷,但却没有针对大学生出行的拼车平台,各大高校周围有固定的拼车市场,他们往往都是小规模的私人经营,乘客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应该开发针对大学生更安全、规范、高效的拼车平台。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同时合理的运用社会上的闲置车辆资源,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二、拼车概述

拼车行始于欧美国家,民众为减少燃油费用而采取拼车出行。在美国,拼车更是一种文化,其意义在于环保。欧美国家拼车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车辆合乘系统(High Occupancy Vehicle, HOV)。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与普适计算的推动下,拼车体现出数据量大、动态性强、目标多样、应用广等特点,这些特点也使得更多的拼车算法得产生并运用。近两年再次提出共享自动驾驶汽车(Shared Atuonomous Vehicle,SAV)自动驾驶汽车和共享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为人们提出一种新型的出行方式。

三、拼车市场在高校地区的发展概况

1.高校地区传统拼车市场。根据本组成员调查,多数高校都存在一个原始的拼车市场——司机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组建专门的QQ,在群上发布消息,以寻找相同时间出发的乘客,出发前学生也会自己凑人数,一辆车不满4人的,则听从司机组合出发。这种原始的拼车方式快速便捷,但同时这种方式的不确定性很大。首先是安全性问题,同行人员的身份没有保证。其次随时可能出现学生临时无法赴约,此时很难快速的匹配乘客,司机为了凑足人数发车,会直接采取下车询问的方式,根据本小组成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不会接纳,一旦一车4人拼不满,意味着学生出行费用的提高。所以更多的学生为了减少支出,选择花费时间搭乘公交车。即便公交车是学生的第一选择,但每逢节假日,公交车所载重量都是难以想象的,加之公交车体积大,速度缓慢,给学生出行带来危险和麻烦,公交车发车时间的限制,也极大降低出行效率。

2.高校地区的网约拼车发展状况。高校地区不断有新兴起的网约车服务,但发展质量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高校地区主要是大学师生,高知人群,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存在着高度粘性,短途的出行很少人使用新兴的网约车APP,对于学生而言短途的出行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地铁、公交这样的出行方式,极少数人会选择滴滴打车,长途出行也是以公交、地铁、滴滴打车三种方式任意组合,虽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于没有收入的学生而言这是最佳的出行方案。其次,新兴的网约车APP优惠力度也不大 ,甚至有些平台根本没有优惠,加之一系列操作的繁琐性,相比滴滴打车,学生更愿意选择后者。根据小组成员发放465份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们对于短途出行选择搭乘公交、地铁的人数高达75.91%,选择滴滴打车占44.52%,愿意拼车只占3.32%。而在节假日,传统拼车的出行选择比例却大幅提高,原因在于节假日时,线下拼车和滴滴打车远比公共交通工具更快,能省去出行过程中不少麻烦。

四、高校地区的拼车方案提出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供高校地区学生大在大量出行日能够解决出行问题的方案。相对于传统的拼车产业而言,我们最大的创新点在于阶段性使用,将拼车产业以另一种特有的形式融入互联网。不会严重的影响高校周边原有拼车市场,甚至能带动原有的市场发展,弥补大学生出行难的空缺。

1.功能设计。功能设计方面追求简便快捷,平台数据库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数据库中存在的客户对象是大学生,让用户可以关联多个联系人,关联人也能够看到行驶路线。车辆的出行轨迹按照经过数据综合分析及GPS定位选择出的最佳路线规划,当司机选择路线时学生用户端可以看到。

2.限时性。考虑到学生出行大部分时间都是短途出行,所以公交、地铁、滴滴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平台的的使用时间仅限于学生大规模出行的日子,如返校日,回乡潮。

3.范围限制。①人员限制。为了提高安全性和出行的高效性,平台使用者均为大学生。在校师生可通过学号或身份证在平台上进行注册。司机的选择可采用滴滴打车的模式向社会各界征集闲置车辆。②始发点限制。只选取在节假日,返乡潮学生的高频目的地,如动车站、飞机场等。出发点均为学校。

4.人员匹配。客户可以自由匹配四人成团后通过平台加入车辆,不成团的乘客可以由平台筛选同时间同地点的乘客进行组团加入车辆。

5.消息来源。平台的开放时间为出行的高峰阶段,将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形式将出行信息公布。

五、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提高出行的效率,节省成本,最重要的是能减轻行李的负担。虽然公交车和一些社会公共出行能做到更低成本,但出行效率太低,客户体验感差,并且存在超载的安全隐患,通过精细的规划和投入,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促进共享经济发展,使闲置资源合理化利用。

2.实施的可行性。本平台旨在为大学生的高峰期出行提供服务,为了提高安全性,参与拼车的用户需要通过学号、身份证进行注册验证。其次多数高校都处在较偏远的地区,遇到出行高峰出行不便且使用群体对象也较为单一,最低限度的降低拼车中的风险。

3.车主用户的需求。共享经济中智能推荐系统应分析车主用户的需求,对车主智能推荐需要乘车的乘客,以便于车主的迅速接单。高校多数在郊区,平台的推出也能有车的居民,通过这一途径获得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再者当地居民对环境更加的熟悉,在出行过程中提高安全指数。

六、可能存在问题

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以公交或是地铁为主,出行成本和效率低,而嘀嘀打车这一类的出行方式,迅速便捷,短程的出行费用也是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承担的起,并且客户体验感较好。所以本组成员提出的改善方案只是用来弥补大学生在返校日,回乡潮,大量学生出行日在学校与交通枢纽直接的往返麻烦,帮助学生匹配最佳的出行组合。本方案的最大优点在于平台使用的阶段性,出行地点的限制性能为学生的出行提供一个较为快捷的通道,但事物都皆具有两面性,难以避免存在问题。

1.推广问题。在推行初期,与当下新兴的网约车平台一样起步推广很难,客户群体很难相信一个新兴的平台,尤其是具备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大部分人已经拥有长期习惯使用的出行软件。

2.定价问题。拼车收费无法一概而论,这要涉及要不同车辆本身的油耗问题与当前油价状况问题,最重要的是学生是组团去动车站,还是组团去机场,亦或是组团拼车回家的目的地问题,根据不同的目的地,价格不同,应该在尊重拼车市场的大环境下对学生乘客有一定的优惠力度。

3.人身安全问题。不管是乘客使用的任何软件,都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意外交通事故的出现,或是类似滴滴司机肇事事件等等危险都是无法预测的,所以我们提出的只有单一客户——大学生群体,并且司机都进行实名制,驾驶员首先满足驾驶资历条件外,还应满足无交通肇事犯罪记录、无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等条件。

4.路线规划问题。路线规划是指平台为乘客的订单为该司机提供的最优路线配置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存在不可控的因素,导致最后的出行费用增加,乘客出行时间延长等问题。如:出行中遇到交通事故导致司机不得不换路线;上下班高峰期导致交通拥堵的一系列问题都可能降低乘客的出行效率,这时司机就需要根据平台提供的路线做出灵活的选择。

本文在调查研究高校地区拼车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根据大学生的出行计划、出行习惯、出行心理行为的分析,提出了此种单一用户限时段的出行模式平台,即能够符合高校学生在高峰出行时段的交通出行需求,也对国家一系列政策计划做出响应,借助了互联网的力量,为学生解决出行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出行的效率,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安全的出行环境。

猜你喜欢
拼车滴滴司机
“滴滴”上的叮咛
画与理
老司机
杂文月刊(2019年19期)2019-12-04 07:48:34
滴滴断臂求生?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00
老司机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29 12:12:36
基于Web的拼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滴滴Uber 大战
Uber不守规矩,拼车成了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
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 07:53:24
这个叫作拼车的饥饿游戏
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 07: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