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导刊》编辑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期刊社《旅游导刊》杂志于2020年8月9日组织召开了“旅游行为研究的跨学科审视”研讨会,此次会议是“研究转向与理论建构”系列研讨会的第一场。会议围绕近年来学术界原创性理论创新不足和对中国旅游实践的关切不足等问题展开,从旅游行为研究的跨学科视角切入,以线上腾讯会议和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与会人员观看近3500人次,会议讨论热烈,效果显著。
会议伊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导刊》执行主编秦宇教授对各位演讲嘉宾和参会者表示欢迎与感谢,并介绍了召开此次会议的背景。他指出,《旅游导刊》自创刊以来秉承推动旅游研究领域理论建构的办刊宗旨,目前中国的旅游研究正处在一个转向期,转向的主要任务或者重要的表现形式是需要越来越多的理论建构,理论建构又离不开对诸多话题的深入探讨。接着,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白凯教授主持,他围绕会议主题,概述了旅游研究的学科背景及发展脉络,总结了对旅游消费者行为进行反思性研究的原因,介绍了与会嘉宾的学科背景。
首先,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黄潇婷教授作题目为“空间视角的旅游行为研究”的报告。她梳理了旅游定义的空间特征,从流动性理论范式探讨旅游者在空间中的行为流动性,从实验科学范式阐释旅游空间行为的前因与后果,并对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实践与意义进行了总结归纳。接着,由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旅游学院赵红梅教授作题目为“旅游者研究的反思与探讨”的报告。她从旅游者行为与类型的多样化和差异性入手,结合个人教学与科研经验反思,梳理了“旅游者”作为一种身份的原型、多样性以及意义特征;从社会学与人类学视角介绍了旅游者的概念化与理论化;具体阐述了旅游者的再概念化与再理论化,从关系视角给出了旅游的一般性概念和关于旅游者的中层理论追求。最后,由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陈增祥副教授作题目为“旅游行为研究的跨学科审视”的报告。他从心理学领域的典型旅游研究谈起,指出情境可拓展性与理论创新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介绍了非旅游领域旅游研究的共性与启示,点明了旅游行为研究的创新困境,强调了旅游研究知识外溢的重要性,并着重在理论与方法的突破方面给出了研究思路。
在讨论环节,结合与会者的提问,白凯教授提出问题:“若回应旅游者行为研究的理论,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导向或者旅游者行为的建构应该重点关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哪一方面?”据此,黄潇婷教授认为,从方法论、认识论、本体论对于旅游学科的贡献来看,如果从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3个层面进行全面突破的话,意义重大,但现阶段比较容易着手的是从本体论和方法论上进行突破。赵红梅教授就如何区分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给出了回应,详细介绍了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彼此间的联系。陈增祥副教授认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者合一,息息相关,要通过高质量的旅游研究产生知识外溢,得到其他领域的认可。接着,针对如何做出高质量的旅游研究的问题,黄潇婷教授认为,要从生活实践入手,在观察到的现象中进行,旅游研究者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素养,从实践中提炼理论,又要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赵红梅教授认为,要注重对理论的敏感性,重视理论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交互作用,旅游研究要想有内生的创造性理论,就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形成一个具有旅游特色的理论。陈增祥副教授认为,理论创新首先要对本领域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遵循从现象到理论的研究逻辑。
此次学术研讨会成功搭建了一个旅游行为研究的跨学科审视的有效对话平台,与会嘉宾从各自学科背景和研究经验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跨学科视角下旅游行为的研究内容与方向,并进行了充分、热烈、深入的讨论,使与会者了解了来自不同背景专家的分析框架,认识到目前本领域研究的真实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会议参与者和嘉宾进行了积极互动,纷纷表示此次会议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