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贻志
摘 要:公立医院财务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新医改、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和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强化财务队伍建设,实现财务人员由“核算”向“管理”转变,从而助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队伍 专业化 职业化 建设
一、财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行业特点新要求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多项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改革政策对加强会计改革提出明确要求;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使得医院财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医院财务收支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医疗卫生和医院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革新,都对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储备、管理技能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二)风险内控新标准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信息化管理、政府采购、建设项目等均提出系列控制标准,同时还强调控制过程中“人”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财务人员科学反应和监督医院经济运行事项的基础;财务人员的技术知识层级和风险识别能力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医院财产物资安全、保障财务收支合法、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三)复合型人才新需求
药品加价率全面取消、耗材加价率逐步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不断上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财政补偿有限等问题给医院经济运行带来一定压力。在此背景下,医院财务人员不仅需对医院经济运行进行分析评估,还应为医院管理者发现并解决医院经济运行中产生的问题,完善管理流程和方法、制定战略决策目标提供参谋意见。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丰富的经济领域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政府会计准则以及各级财政部门、卫生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下发的各项政策文件精神,同时要熟悉医院的医疗业务流程,包括临床工作路径和服务流程,这样才能立足医院实际,优化经济行为,促进医院内涵式发展。
二、公立医院财务队伍现状
现阶段,财务人员在比例、学历、职称等结构方面以及后备人才储备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医院业务规模在逐年提升,但财务人员配备力不足,很难满足医院日常运营管理需要,人员学历结构参差不齐,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不高,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性不强,人才梯队甚至出现断层等现象。
因医疗行业经济业务内容的特殊性,加上医院财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背景良莠不齐,导致医院财务人员业务知识体系存在单一性特点。同时,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医院财务、收费人员在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才能满足当下患者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目前,大部分医院将财务部门列为后勤管理部门,认为财务部门无法为医院直接创造价值,忽略了财务的管理控制职能。一些财务部门自身也将医院经济业务记录和反应作为最重要工作,职能转型的内生动力不足,外部支撑缺乏顶层设计,无法实现从简单核算向参与管理转型的需求。
三、财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提高医院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是贯彻执行好相关财政法规、稳定医院经济秩序和客观、真实反映医院发展状况的有力保障。完善相关财政法规对财务人员的引导约束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和引入国家财税相关审计部門、会计师事务所和大众舆论等对财务人员执业行为进行监督,同时要配以完善的奖惩措施,定期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考核、评价并进行相应奖惩,奖惩结果与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资等级等挂钩,从而激励财务人员自发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完善财务人员选用机制
医院在财务人员的选用上应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优秀、人岗匹配”的科学人才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严把入口关,根据医院财务工作特点和需要确定招录条件,择优录取,保证财务人员的专业性、胜任力;二是以医院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结合医院现有财务人员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以及专业背景和业务能力,制定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计划。三是对于财务管理人员,除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层次和管理技能外,公立医院在选拔任用时应严守选人用人标准,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精准科学选人用人,选拔出的财务工作干部必须政治信念坚定、心有医院、业务精通、廉洁自律。
(三)提高财务人员服务意识
广义的医院财务人员一般包括财务科成员、门诊和住院收费窗口人员。财务科作为医院行政后勤职能科室之一,虽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一线服务患者,但其紧紧围绕医院整体运营目标,以财务的核算、监督、管理职能为载体,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服务于全院的医教研工作和部分社会公益工作,其服务意识的提升对提高医院职工满意度、增强组织凝聚力尤为重要。
医院收费窗口属于服务型窗口,其服务质量折射出医院形象的好坏,而且是医院对社会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医院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因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收费窗口也是矛盾发生最多的地方。收费人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收费项目价格和医保政策外,还要及时了解医院各科室收费信息的变化情况,做好与医生和患者的完全沟通,在沟通中总结技巧,兼顾工作的灵活性与原则性,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患者满意度。
(四)夯实财务人员专业基础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
财务人员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业务需求,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首先,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处理水平;其次医院也应定期组织内部不同岗位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和经验分享,讨论业务的难点问题,突破科室、岗位间的信息不对称隔阂;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需积极创造条件给财务人员提供各层级各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派出一定比率人员参加行业组织的大型财会前沿性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五)提高财务人员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水平
1、医院财务发展重心理念要转型
财政部2014年10月发布《关于全面推荐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6月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这些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为公立医院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了指导。现在的医院已由原来的关注规模向关注经济和社会效益、关注总收入向关注可用资金、关注经济总量向关注收入结构转变,这些变化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的管理会计工作方法,才能实现新医改对医院经济管理提出的“提高医院资产利用效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要求。
2、信息化背景下创新工作机制
信息化是管理会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础。通过将HIS收入、药品、材料、固定资产、报销合同等业务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的对接,应用影像识别、职能审核、网络移动办公等手段收集各核算单位收入和成本费用基础数据来实现医院业财深度融合。财务人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革新现有工作机制,对业财融合下信息系统数据做精准分析判断,提炼总结,对比上年同期、对标行业内先进同级别医院、对应管理目标值,发扬优势,找准差距,提出切实可行改进办法,实现从过去的“账房先生”转型为管理参与者的目标。
3、推动财务人员实施管理会计工具
管理会计工具种类繁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分配、数据分析是医院常用工具。财务人员应参与医院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的全过程,在医院预算管理过程中进行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考核,推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在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业务量、收入结构、药占比、均次费用、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床日、手術率、病种难度等绩效考核同比和环比指标值,并对其进行监控和分析,将考核结果同绩效分配挂钩,督导科室优化收入结构、管控成本。同时要注重医院经济运行数据分析,全方位多角度实时跟踪医院经济运行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医院重大财务、经济事项做好可行性研究分析和决策建议。
四、结束语
医院财务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财务队伍是财务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础,只有重视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一支能“理好财、当好家、做好参谋”的财务人员,推动医院经济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操作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2019:X-X.
[2]裴素林.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队伍的发展、转型和人才培养[J].经济师,2018,8:94-96.
[3]王冰倩,李秀华.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5:109-12.
[4]徐力新.公立医院搭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9,6:68-71.
[5]谭晖.公立医院财务队伍及人才培养现状[J].卫生经济研究,2017,6:59-60.